憶起幼時,父親調教我的廚藝。做麵點時,因為麵和的軟硬不適而遭遇棍棒.常因調餡鹽淡不宜而受責罵。身體與心靈的雙重折難讓我在幼年時做每一餐飯都如履薄冰。使我不得不用心的對待每一個可能出錯的小細節。其實我已憶不起我從何時改變了被動的接受訓導為主動創新的。也許是追求完美的性格使然吧!在對待每一餐,桌上的食物都如對待一件藝術品般充滿了創作的激情。從在大腦中構架出菜品所屬的菜係與品相開始,到端上餐桌為止。每一個小小的細節都事必躬親。生怕別人的一不小心破壞那種視覺與味覺的最高境界。美食料理也因此成為我生命中的一個小亮點。川菜、粵菜、徽菜、杭幫菜也略諳其要領。
有一次一位閨中密友,讓我教其一款“西湖醋魚”一般模樣的做法教會了她,回去獨自嚐試著做了一次。來電話告訴我說“味道相差甚遠”。問我哪裏出了故障了呢?我莞爾道來,如果還缺什麼的話,那就是“愛”了。料理菜品時,心念著家人的健康與餐桌上的歡愉,那份濃濃的情誼便溶入每一款菜肴裏。讀著家人家人臉上的笑意,生龍活虎的饕餮之勢,那心情該是幸福流溢的吧!
說到家居飲食,當以素,簡為主,葷腥為輔。天然食材為上選。烹飪過程中,力求不用強猛的大火而改用中,小火勢。節能且不用說了,對食物的破損也會減少。香味添加劑之類的調味還是讓它退出家庭的餐桌為宜。如何調配出精美可口的菜肴,靠的是對每一種食材的了解和把握。如家中不是有待長的稚子,我更傾向於素食。每日把餐桌裝扮的姹紫嫣紅,色彩紛呈。設若能把簡單的素菜,料理的精致可口,那決不是粗枝濫造所能完成,更不是調味品的堆砌。食素多年,身輕如燕雀;目澈如清泉;膚澤如凝脂;心境如幽蘭。素食真真是妙不可言。草、木、甘露皆可入味。如精通醫理的曹雪芹在《紅樓夢》中,針對薛寶釵的病情而配設的“冷香丸”。采四樣花須春、夏、秋、冬四季盛開之時,又須在春分這天曬幹,還要四個節氣的雨露霜雪四種水來和藥末做成丸。並放入舊磁壇內,埋在梨花樹下。真真是玄妙莫測。尤其是所用的花蕊,雨露霜雪均為十二錢,黃柏十二分,將磁壇埋在梨花樹底下,又得“梨花仙子”的“靈氣”。這一劑“冷香丸”吸納了天地萬物之精華,難怪那寶釵食後步履輕盈處淡香浮動。
有詩曰“朝飲木蘭之墜露,夕餐秋菊之落英”你看,屈原已是早諳食素妙處而得此佳句,飲木蘭墜露,餐菊之落英。如此香澤之物,受益了身心!
今人生猛過後海鮮登陸。如此腦滿腸肥如何諳得素食芳物給予人的爽潔身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