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1章 移花接木的說話策略(1 / 1)

移花接木是辯論中常用的手法,意即巧妙偷換概念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使自己脫離困境的同時陷對方於困境之中。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移花接木的說話技巧也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著名的詩人歌德在一條隻能通過一個人的小徑上散步,迎麵來了個極不友好的人:“我向來沒有給傻瓜讓路的習慣。”

歌德聽到對方不友好的喊叫,連忙讓到一旁,笑容可掬地說:“我恰恰相反。”

歌德就運用了“移花接木法”,一句話就把“傻瓜”的帽子從自己頭上摘下,戴到了對方頭上。

有時候,移花接木還可給別人一個台階下,讓對方在開懷一笑中體會語言的含義。

有一對夫婦結婚已經十餘年了。每個月他們都要給雙方的父母寄生活費,這件事一直由妻子承辦。可是妻子每個月給自己的父母寄一百元,給丈夫的父母卻隻寄五十元。丈夫一直憤怒在心,卻也不想因此與妻子鬧得不愉快。

以前,丈夫每天下班,總要先抱抱小兒子,親撫半天。可這天回家後,他見到二歲半的兒子正在搖車裏哭,卻假裝什麼也沒看見,什麼也沒聽到。他一反常態地走到五歲女兒的身旁,把五歲的女兒抱了起來。

正在做飯的妻子扭頭看到了,急忙喊道:“兒子都哭成那樣了,你怎麼還不趕緊去哄哄他?”

丈夫不緊不慢地說:“這五十元錢的,還是你來抱吧。我要抱一百元錢的。”

聰明的丈夫風趣而又不失原則地請妻子進入了自己所預設的易位“圈套”,沒有長篇累牘地發牢騷,卻弦外有音地暗示了事情的實質和自己的不滿情緒,從而巧妙地達到了說話的目的。

妻子一聽,臉就紅了,以後每月也給丈夫的父母寄一百元了。

運用移花接木的說話策略,關鍵的往往隻有一句話,但這一句話往往緊扣對方的言行,所以分量很重,使對方幾乎沒有反擊的餘地。

一個被指控酒後開車,並被判拘留一周的司機,在法官麵前申訴說:“我隻是喝了些酒,並沒有像指控書中說的那樣喝醉了。”

法官聽後微微一笑,說:“正因為這樣,我們才沒有判處你監禁七天,而隻判拘留你一個星期。”

法官的解釋,既回避了司機的無理糾纏,又讓司機懂得對司機來說,“喝了些酒”開車與“喝醉了酒”開車的區別就如“監禁七天”與“拘留一星期”的區別一樣,隻不過是說法不同而已。

一位長官到連隊巡查,正趕上士兵們吃中午飯。“夥食怎麼樣?”長官問士兵們。“報告長官,湯裏泥土太多。”一個多嘴的士兵回答。“你們入伍是為了保衛國土,而不是挑剔夥食。”長官非常生氣地大聲斥責道,“難道這個道理都不懂?”“懂”士兵畢恭畢敬地立正,又斬釘截鐵地說,“但絕不是讓我們吃掉國土。”一句話,說得長官頓時對這位士兵刮目相看了。士兵們的夥食很快地得到了改善。

“泥土”與“國土”意義相差甚遠,但士兵卻能抓住“土”這一信息,並將其與國家的形勢、國土的淪喪和軍人的職責密切地結合在了一起,既體現了一個軍人對祖國的忠誠,又巧妙地達到了改善夥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