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9章 掌握辯論中的主動權(1 / 1)

辯論是很多人都無法避免的。俗話說,“先下手為強”,有時局勢的主動與否全在於論辯開始時能否掌握主動,能不能做到先發製人。

如果辯論剛開始能在心理上比對方站在更優越的位置,自然可以影響到後麵的局勢。因此,能夠比對方先行一步,就達到了先發製人的地步。

辯論不是簡單的舌戰,更不是街頭潑婦罵架,而是進攻與防守的綜合運用。顧頭不顧尾的蠻攻和忍氣吞聲的呆守都會造成慘敗。孫子曰:“備前則後寡,備後則前寡,備左則右寡,備右則左寡,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在辯論時,最經常也是最奏效的戰略就是主動出擊,因為隻有在進攻、進攻、再進攻中才能始終把握主動權。但不能盲目進攻,要掌握進攻技巧,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一、正麵進攻

與對方短兵相接,麵對麵地直接駁斥對方的論點,尤其是中心論點,指出對方論點的錯誤和明顯違背事實和常理的地方,使其主張不能成立,是辯論製勝的關鍵。這就是正麵進攻。這是大規模的正規軍決戰常用的手法,最常用,也最難以掌握。

1988年“亞洲地區大學生辯論賽”預賽的第一場是香港中文大學隊對新加坡國立大學隊。辯題是“個人功利主義是社會進步的最重要的因素”,辯題即論點。站在反方的香港中文大學隊的一名隊員發言:“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統治,難道是因為個人功利主義嗎?愛迪生發明了電燈,造福於全人類,難道是因為個人功利主義嗎?”

這裏采用的就是正麵進攻,直接反駁辯題。隻用兩個反問句,舉出兩個無可辯駁的曆史事實。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中國及全世界都知道;愛迪生的科學發明,給全世界帶來了光明,更是世人皆知。辯論者用這兩個促進社會進步的曆史事實,直接證明“個人功利主義是社會進步的最重要因素”這一論點是錯誤的。這一方法的效果全麵而且有力。

二、側麵進攻

側麵進攻指不與對方正麵交鋒,因對方論點看似十分堅強,難以找到漏洞,而從側麵駁斥對方的論據,或提出對方論據中邏輯上的毛病,加以迎頭痛擊,徹底打垮對方。

三、包圍進攻

包圍進攻是指當對方分論點很雜時,可以分別包圍對方核心論點周圍分散的分論點及論據逐一進行反駁,最後推翻對方的核心立論。既然對方分論點不能成立,其核心立論自然不成立。

四、迂回進攻

迂回進攻是指不與對方近距離接觸,而先遠距離地進攻。比如,從挑剔對方的辯論態度不妥或辯論風度有失,開始詰難,進而抓住對方的辯論意圖,深入進行駁論。用這種方法,往往使對手措手不及,難以應答。

在辯論中,隻有掌握主動權,以正確的進攻方式攻擊對手,在攻擊過程中發現對方的破綻搶先下手,進而窮追猛打,方可一舉取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