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一個人的語言密碼中破譯對方的心態呢?閑談是一種比較好的方式。閑談的氛圍輕鬆愉快,可以使對方卸去心理防線。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期,東條英機被秘密任命為日本首相。各報記者都很想探得內情,拚命追著參加決定會議的大臣采訪,卻都一無所獲。這時候,有位記者有心研究了大臣們的心理後發現假如問題提得巧妙,他們會不自覺地露出一些跡象,有可能探得秘密。於是,他向一位參加會議的大臣提了這樣一個問題:此次出任首相的人是禿子嗎?當時有三名候選人:一是禿子,一是滿頭白發,一是半禿頂,這個半禿頂就是東條英機。在這看似無意的閑談中,這位大臣雖然沒有直接回答具體的答案,可聰明的記者從大臣聽到問題之後的片刻猶豫,就推斷他是在想半禿頂是否屬於禿子,從麗推斷被任命的首相人選。記者就這樣從隨意的閑聊中套出了他需要的獨家新聞。
有些見識淺薄、沒有心機的人會輕易地把自己的不滿情緒傾訴給別人。對於這種人,你不應和他保持更深更多的交往,彼此做普通朋友就行了。
假如和某人相識不久,交往一般,他就忙不迭地把心事一股腦兒地傾訴給你聽,還一副苦口婆心的模樣,表麵上看來是很令人感動的。然而,可想而知他也會在其他人麵前有同樣的表現,說出了同樣的話,絕不是一個可以深交的人。他們對任何事物都沒有什麼深刻的印象,在其高談闊論時千萬不要附和他,最好是不表示任何意見,隻敷衍敷衍就夠了。
有些人唯恐天下不亂,經常喜歡散布和傳播一些所謂的內幕消息,讓別人聽了以後感到忐忑不安。他們心地並不是太壞,這樣做的目的隻是為了引起別人的注意,滿足一下他們不甘沉寂的虛榮心,在被壓抑的虛榮心獲得滿足之後,也就消停無事了。
另有些人的談話從不涉及自己或自己身邊的人。他們的話題總是涉及別人的一些瑣事或隱事秘聞,甚至對他人的一舉一動或花邊新聞捏著不放。這是些喜歡窺探和侵犯別人隱私的人。或許是因為內心孤獨,或許因生活空虛,沒有生命的激情,他們過於關心自己不太熟悉的事情,並且十分熱心地去談論它們。
還有這樣一些人,他們無論在何種場合與何人交談,都愛把話題引到自己身上,吹噓自己當年的奮鬥經曆。唯恐別人不知道他的光榮曆史。其實吹噓的結果,並不像他想象得那樣好。
從某個方麵來分析他們,可以發現他們是對現實不滿的人。隻是沒有用怨恨的語言傾訴他們的想法,而是用自我表現的方式表達了出來。他們還不知道這種自我吹噓的言談,正表明他們是不折不扣的失敗者,完全靠懷舊來生活。也可以看出他們陷人了某種欲求不滿的環境中,可能他們的升職遭受阻礙或者無法適應目前所處的環境。所以他們希望忘卻現實,用回味往日輝煌來逃避現在的低迷無奈。
分析一個人的內在表現時,他的潛在欲望不但隱藏在話題裏,也體現在話題的展開方式上。
聚會上,大家交談正歡時,有些人會不顧別人的談話,突然插進毫不相幹的話題,這就是相當令人討厭的。
有的人在和別人談話時常把話題扯得很遠,讓人摸不著頭緒,或者不斷地變換話題,讓人覺得莫名其妙。這些方式都表明這種人有著極強的支配欲和自我表現意識,在他的意識中,很少把別人放在眼裏,而是我行我素,讓別人都聽從他的主張,以他的意見為主導。
政府官員或企業領導都常有滔滔不絕談話的習慣,其實,透過這種表象,可以看出他們擔心大權旁落的心理狀態,也看出他們喜歡占據優勢地位,掌握話題開展主動權。
話題的內容豐富固然是個好現象,但展開麵過大,一切都毫無頭緒,就會使聽眾感到索然無味。假如某人說話時總不斷改變話題,東拉西扯;那就表示他的思想不集中,是個缺乏理性和邏輯思考能力的人。
一個優秀的溝通者是不會總談論自己的,而是將對方引出來的話題分析、整理並有序展開,將全部注意力放在傾聽對方的談話上,不斷地從對方身上吸取更多知識和信息。這一類型的人很想理解別人的心思,具有寬容的心態,有真正的君子風度。
蘇東坡是宋代文學家,他極具語言的天賦,長於溝通的他非常注重別人的談話。和朋友聚會時,他總是會靜下心來聽他們高談闊論。在一次聚會中,米芾問蘇東坡:“別人都說我癲狂,你是怎麼看的?”蘇東坡詼諧地一笑,“我隨大流。”眾友為之大笑。當朋友持不同觀點時,他則以“姑妄言之,且姑妄聽之”的態度對待。
若某人經常使用“嗯……還有……”“這個……”“那個……”等口語,則表示他說話和思維五條理。同樣是使用連接詞,常用“但是……”、“不過……”的人,一般被認為思考力較強。當他們講話時,腦子裏會有相對語以便對發言進行過濾求證。能言善辯、頭腦敏銳的人,就是指此類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