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命令,是指管理人員為完成任務而將組織目標交給下屬,帶有違令受罰的強製性。下命令是管理人員在日常管理中的一項經常性活動,但從心理學角度說,沒有一個人願意接受居高臨下的命令。所以,管理人員的命令口才至關重要。
1.命令的方式
命令的方式一般有四。
(1)命令式(要求式)。類似“我命令……”,“我要求你們……”,“你們必須……”等要求式命令會讓人感覺缺少親切感、平等感。一般適用於部隊或紀律特別懶散的人群。
(2)請求式。體現對下屬的尊重。“你們能否……”,“請你們……好不好?”等。除緊急情況外,一般均可用請求式命令。
(3)協商式。先表明組織目標,然後展開討論,引導下屬從上級或組織的角度思考問題,找出最佳方案。倘若運用得當,可極大地調動下屬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這適用於熟悉業務且責任心很強的下屬。常用“你認為該怎麼辦?”“你認為有無必要?”“你意下如何?”等語言。
(4)激將法。俗話說“請將不如激將”,《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巧用黃忠智取漢中就是用了激將法。
2.命令的口才技巧
若要使被命令者心甘情願地接受命令,則需要在命令語言上講求技巧。
(1)選擇恰當的人選和方法。管理人員應根據下屬的性格、素質、地位、職權等選擇恰當的受令人,並根據不同的情況確定下命令的方式。
(2)指定執行和完成任務的時間。
(3)講清下達命令的理由和期望達到的效果。可以增加工作的透明度,使下屬認識到任務的重要性,從而積極地執行任務。
(4)關心命令的執行方式。命令者顧自詳細說明的話,容易使受令者機械照辦。如果對命令不加說明,則被命令者可能會采用無效或低效的方法。所以,最好是同下屬商量,然後確定執行辦法。
(5)根據執行中的反饋信息及時調整策略,使之得到有效控製。
四、交談口才
此處的交談是指管理人員為滿足某種特定需要同下屬進行個別的交談。通過交談,管理人員可以及時了解部門工作的進行情況,也可以向下屬傳遞有關信息,同時也可以用於對下屬的考核、調查和訓導等。
(一)交談的基本原則
交談的基本原則有四。
(1)有特定目的。在談話前確定談話要達到的目的,否則容易給人講話囉唆、不得要領的感覺。
(2)以對方的角度看問題。“任何成功的秘訣,就是以他人的觀點來衡量問題。”交談即談心,要引起共鳴,就必須從下屬的角度思考問題,並及時調整自己的談話。
(3)有充分的準備。要盡可能多地獲取信息,就必須做充分的準備,包括了解對方的背景資料、研究交談的主題以及確定各部分內容的時間安排等。尤其是對主題要有深入的了解,這樣才能問得恰當、說得有理。
(4)注意對方的反饋信息。反饋指下屬對管理人員的談話作出的反應,包括表情、話語和動作。管理人員應針對反饋信息及時調整交談內容和方式。
(二)交談的口才技巧
1.平等對待,用心聆聽
大家都知道,員工麵對上司,有各種各樣的心理狀態:試探、戒備、恐懼、對立、輕視、佩服、懊喪、激動、喜悅等等。有的人在自己的上司麵前從不敢“妄言”,在同級別的幹部麵前也不多說話,可是在自己的下級或班組麵前講話時,則侃侃而談,甚至總是擺出一副能者的架勢。這類幹部往往在員工心目中印象不好。因此,作為上級,講話應該避免自鳴得意或采取命令、訓斥、使役下級的口吻,而要放下架子,以平易近人的姿態尋求溝通。這樣,下級才會向你敞開心扉。談話是雙邊活動,隻有感情上得到貫通,才談得上信息的交流。
平等的態度,除說話本身的內容外,還能通過語氣、語調、表情、動作等體現出來。所以,不要以為交談時的姿態動作是小節,純屬個人的習慣,不會影響上下級的談話。實際上,這往往關係到下級是否敢向你接近。此外,上級同下級談話時,要重視開場白的作用。不妨與下級先扯幾句家常,以便拉近感情,消除拘束感。上級同下級說話時,不宜作否定的表態,比如這樣的怒斥:“你們這是怎麼搞的?”“有你們這樣做工作的嗎?”
在必須發表評論時,應掌握分寸。點個頭,搖個頭都會被人看作是上級的“指示”而貫徹下去,所以,輕易的表態或過於絕對的評價都容易失誤。
例如一位下級彙報某改革試驗的情況,作為領導,隻宜提一些問題,或作一些一般性的鼓勵:“這種試驗很好,可以多請一些人發表意見。”“你們將來有了結果,希望及時告訴我們。”這種評論不涉及具體問題,且留有餘地。
如上級認為下級的彙報中有什麼不妥,表達更要謹慎,盡可能采用勸告或建議性的措詞:“這個問題能不能有別的看法,例如……”,“不過,這是我個人的意見,你們可以參考。”“建議你們看看最近到的一份材料,看看有什麼啟發?”這些話,起了一種啟發作用,主動權仍在下級手中,對方容易接受。這樣,下級才會敞開心扉,暢所欲言。
領導者的溝通藝術常常被理解成充滿激情的演講。實際上,領導者溝通藝術的核心在於真正地傾聽和細心地提問。因為談話是雙向的,隻有溝通上的貫通,才談得上信息的交流。有效的溝通由溝通、傾聽和反饋三部分組成。好的領導者應該具備“作為一個聽者所擁有的非凡技能”和一針見血地提出問題的能力。而聆聽更能體會下屬的心境,並了解工作中的情況,為準確分析反饋信息、調整管理方式提供客觀的依據。
2.換位思考,以心換心
站在他人的立場上分析問題,能給他人一種為他著想的感覺,這種投其所好的技巧常常能發揮出較強的說服力。要做到這一點,“知己知彼”十分重要,唯先知彼,而後方能從對方立場上考慮問題。這就需要領導深入到不同階層、不同群體中去調研,了解、掌握群眾的心理動態,關心他們的切身利益,熟悉和體驗他們的工作和生活習俗。要有針對性地解決思想問題,並把解決思想問題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這樣領導的講話群眾才樂意聽。
3.籠絡感情法
明知提出對下屬不利的條件,下屬聽了會不高興,還得試著去把他“俘虜”過來,這是領導工作中常遇到的難題。處理這種難題的方法,很重要的一條就是籠絡感情。
遇到上述難題,則應在開始談話之際特別重視開場白的作用。不妨與下屬扯幾句家常,感情上接近了,自然容易使其消除拘束感。然後,再設法進一步將對方引向“客氣”的處境上去。比如這樣說:“當然,我明知會挨罵,還是要說……”,“冒著你會不愉快的危險……”等等。類似的話,讓對方不僅不好意思抱怨,反而覺得上司也挺為難的,這樣就容易把對方“俘虜”過來了。即使麵對的下屬孤高自傲,先強調其能力,滿足其自尊,也會比較易於“俘虜”他。因為無論什麼人,總希望獲得別人的信賴和尊敬。
4.暗示
暗示,是處理人際關係的一種特殊方式,指的是暗示者出於一定的目的,采用一定的方法,含蓄、巧妙地向對方發出某種信息,以此來影響對方的心理,使其不自覺地接受一定的意見、信念,而改變其行動。所以,在管理工作中,並不是每句話都要直說的,有時候以暗示代直言,更能產生“心照不宣”的效果。
“案例回應”
接話方式不同,效果截然不同。
情景一中,丈夫出主意後,妻子覺得丈夫不理解她。丈夫接著出主意,妻子還認為丈夫是說風涼話,這樣一來丈夫也動氣了,當妻子接著抱怨時,二人就肝火直生,大動幹戈。
情景二中,丈夫一開始就理解妻子的處境並且關心地遞上一杯水,妻子感到了丈夫的理解與關切,便繼續宣泄心裏的煩惱,接著丈夫表達對妻子的感激,主動把自己放在一個較低的位置。這樣一來,妻子氣全消了,主動把丈夫抬回他應有的位置上。
“實戰訓練”
有位上司,要讓一位下屬到偏遠地方就職。他先把下屬要去的那個地方營業狀況說得一團糟,然後以無限信任的語氣說:“如果長此下去,那個營業處非關門不可,幸而現在有你,隻要你一到那邊,必能使之起死回生,使業務蒸蒸日上。”
如何評價這位上司的談話?如果你是這位上司,你將說些什麼?同學間互相模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