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好的理念、明確的目標,才能做出好的產品。新希望房地產公司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組建起來的。正是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劉永好把“新希望”的房地產開發從一開始就放到了高起點、大規模的平台上。錦官新城作為新希望地產的開山之作,甫一問世,首期開盤三天之內銷售1.4億,創造了成都房地產奇跡。

新希望房地產集團成立了六個分公司,繼“錦官新城”之後,相繼在上海投資4億元,建設一個近10萬平方米的“新希望”花園,在大連的黃金地新海灣廣場入口處,建設了一個14萬平方米的大連“新希望”花園。接著又與四川雙流縣政府簽定了總投資高達13億的“南方新城”開發協議,將在該縣華陽鎮打造一個占地2000畝、開發麵積150萬平方米的特色高檔樓盤,到目前為止“新希望”正在開發的房地產總投資超過25億,麵積60多萬平方米。此外還有近200萬平方米的項目儲備等待進一步開發。

說到“新希望”為何要向房地產擴張,自然是“捕捉時機,順流而動”:雖然希望集團的飼料業仍然是萬歲產業,會繼續存在和發展,但相對人們的生活基本要求的“吃”、“穿”、“用”、“住”來說,目前“住”的問題正在解決的過程中。隨著國家取消福利分房政策的落實,與國際逐步接軌,國家將住宅業作為一個支柱產業,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住宅質量要求也逐步提高,住宅業所占人們收入的比重將逐步上升,與食品的下降相反。在比較發達的國家以及我國香港,住宅占一般人一生收入的20%到30%甚至是一半,這是一個巨大的產業,誰能把握好機會進入就會獲得巨大的回報。劉永好認為現在房地產的發展趨勢有諸般利好:政府支持,市民需要,銀行扶持,房產商品化和國家城市化的加快,再加上土地供給的規範化、中國入世等等因素,使中國的房地產呈現出市場需求巨大的特征。

當年,劉永好在分析了國內外企業成敗的案例後,決定向香港首富李嘉誠學習。從李超人身上,他明白了適時抓住機會搞多元化將會使資本迅速擴張。麵對社會公眾,他坦然真情:“我是一個商人,是一個私營企業家,我們幹了十幾年的事情,我們希望發展我們自己的事業,希望多賺點錢,也希望人家日子都過的好一些。我們做農產業,我希望大家吃得好一點,我現在做房地產,我就希望大家住得好一點,通過大家吃得好,住的好,我們多賺點錢,得到更好的發展。”

“新希望”進入房地產業之後,立即就取得了驕人成績,一定有它的優勢所在。對此,劉永好說:“我們認為‘新希望’的優勢是我們有一定的實力和品牌、信譽、市場運作的經驗,腳踏實地的管理手段,我們良好的社會聲譽與政府的關係;不足的是專業的人才和經驗,但我們可以利用我們的優勢進行彌補,有意做成一個全國性房地產開發企業。我們希望有房地產開發經驗的各級人才,或者和有一定經驗的開發商以及手中握有土地資源的人進行合作,共同發展,為房地產的振興作出貢獻。

當然我們也還有一些優勢,政府的信任和社會的認同,對於我們的發展和銷售都非常有利。我們在成都的房地產銷售非常成功,現在已經做到幾乎無房可賣的地步,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效應。我們在大連的項目剛開盤就銷售100多套,這也與我們的品牌積澱有關,很多人談到購買我們的房子是因為相信‘新希望’的品牌。香港、台灣等地房地產界,除了看地段房型和價格外,最重要的第一是看發展商,第二是看法律手續是否完備,第三是看物業管理的經驗,把發展商放在第一位。有人告訴我‘新希望’有較好的品牌,而房地產應該能夠把無形資產轉換成有形資產,轉換的渠道很多,但房地產是一個很大的產業,中國房地產關係到千千萬萬的民眾,把房地產這個行業放大,市場將會更為廣闊,取得的業績回更好。我們就在房地產方麵加大了投資的力度。這就是我為什麼要進入房地產並且把房地產作為我們重要的產業的原因。”

盡管“新希望”擁有進軍房地產市場的核心優勢並且出師順利大有斬獲,但劉永好卻始終保持著冷靜清醒的頭腦和謙虛進取的低調作風。他一再在公開場合強調,新希望集團進入房地產的時間不長,在做房地產方麵是“小弟弟”,非常願意與全國優勢房地產商,甚至中小房地產商合作共同發展,共同用現代企業的模式來做,利用各自的優勢。他還希望與有房地產開發經驗的各級人才,或者有一定經驗的開發商以及手中握有土地資源的人進行合作,共同發展,為房地產的振興作出貢獻。在海南博鼇國內房地產精英煮酒論劍時,他發表的《房地產商聯合起來》的倡議,得到與會房地產人士的鼓掌讚同。

早年販賣過飼料的萬科總裁王石曾對劉永好說:“把飼料業能做好的人,在中國任何行業都能賺錢。”這話在今天看來確實不假。

劉永好還表示“新希望”有意做成一個全國性的地產開發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