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會抓住之後,仍有危機存在。所以你應該時時刻刻謹慎小心,從遊到河中央的一刻開始隨時準備好應付突如其來的危境,並一一加以克服。此時,你若能從經驗中學習控製身體的技巧,便能避開一些障礙。習慣了激流的衝擊與推送之後,慢慢的,你便能睜開眼睛注意掌握身旁其他有利的機會,正確確定自己行進的方向。害怕失敗或僅經曆一次失敗便畏縮不前的人,都看不見隱於失敗背後的光明麵而為其晦暗的一麵所惑,再無法振作起來。若你也有這種傾向,即應努力從失敗中學習,訓練自己判斷及做決定的能力。
總之,不敢置身危險中的人,絕無獲得成功的可能,這是自古以來的鐵的法則。既然成功與失敗的幾率皆相同,失敗後又可以再來一次,你何不搏上一搏?
絕不要輕言放棄
麻將曆經千年而久盛不衰,令諸多藝術性消遣方式“嫉妒”。當下的消遣方式不是冗時就是費事,不是太寂寞就是太暄嘩。而麻將既簡單又刺激,每個人手中擁有13張牌,4人共有52張,占全部牌的38%,而另外的62%隻是未知,它們對於每個操作者來說都是禍福不定的因素。即使有人和牌,在那堆未公開的牌中仍隱藏著無數的秘密。每次和牌,總有人急切翻閱這些秘密,或歎息、或悔恨、或沮喪、或釋然……隻要和牌隻有絕張時,他也窮追不舍,企圖自摸或他人打出,而決不放棄和牌機會。這是一個人鍥而不舍的追求。
1948年,牛津大學舉辦了一個“成功秘訣”講座,邀請到了當時聲望已登峰造極的偉大的丘吉爾來演講。三個月前媒體就開始炒作,各屆人士引頸等待,翹首以盼。
這一天終於到來了,會場上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全世界各大新聞機構都到齊了。人們準備洗耳恭聽這位大政治家、外交家、文學家(丘吉爾曾獲諾貝爾文學獎)的成功秘訣。
丘吉爾用手勢止住大家雷動的掌聲後,說:
“我的成功秘訣有三個:第一是,決不放棄;第二是,決不、決不放棄;第三是,決不、決不、決不能放棄!我的講演結束了。”
說完就走下了講台。
會場上沉寂了一分鍾後,才爆發出熱烈的掌聲,經久不息。
沒有失敗,隻有放棄,不放棄就不會失敗。正如喬治·馬薩森所說:“我們獲勝不是靠輝煌的方式,而是靠不斷努力。”
美國紡織品零售商協會做過一項研究:
48%的推銷員找過一個人之後不幹了;25%的推銷員找過二個人之後不幹了;
12%的推銷員找過三個人之後繼續幹下去,80%的生意是這些推銷員做成的。
林肯曾說過:“成功是屢遭挫折而熱情不減”。要維持奮鬥的熱情,除了要有遠大的抱負,堅韌不拔的性格以外,用他人的事例激勵自己也是一個好方法。
14世紀,蒙古皇帝莫沃爾在一次與強大敵軍交戰中被打敗,潰不成軍,皇帝本人躺在一個廢棄的馬廄裏。
他垂頭喪氣,心灰意冷。這時,他看見一隻螞蟻正努力扛著一粒玉米,爬上一堵筆直的牆。這粒玉米比螞蟻的身體大許多倍,螞蟻嚐試了69次,每次都掉下來。當它嚐試第70次時,終於把那粒玉米推過了牆頭。
莫沃爾大叫一聲跳了起來:“我也能獲得最後勝利!”他重整軍隊,終於把敵軍打得落花流水。
有了堅韌的毅力,飽滿的熱情,還要有清醒的認識。
“永不放棄”不是目的,成功才是最終目的,每次錯誤都必須檢討、總結、改正、調整。隻有這樣才能使障礙成為前進的階梯。成功的過程,就是不斷克服障礙的過程。障礙不是來阻擋我們的,而是來幫助我們的;障礙會告訴我們怎樣做才能更快成功。
你有了問題,特別是難以解決的問題,可能讓你煩惱萬分。這時候,有一個非常簡單的基本原則一永遠不放棄。
放棄必然導致徹底的失敗。而且不隻是手頭的問題沒解決,還會導致人格的最後失敗,因為放棄會使人產生一種失敗的心理。
如果你使用的方法不能奏效,那就改用另一種方法。如果新的方法仍然行不通,那麼再換另外一種方法,直到你找到解決眼前問題的鑰匙為止。任何問題總有一個解決的鑰匙,隻要繼續不斷地去尋找,你終會找到這把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