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步贏得老板的好感後,李某就想發揮自己熱情、樂於助人、慷慨大方的優點,主動與老板交往,建立友誼。不料,老板為人孤僻多疑,喜歡獨處,對李某的熱情頗不習慣。李某碰了幾次壁後,就決心改變策略,去順應老板的性格特點,不再經常圍著老板轉。
後來,李某發現老板有一個最大的愛好一打乒乓球,於是他就苦練了一段時間的球藝,然後頻頻在老板常去的一家俱樂部露麵,並且每次都是和老板在一起對陣、切磋球藝。此舉果然奏效,在球來球往中老板漸漸放鬆了心理防衛,與李某成為了朋友。
經過一番交往,老板了解了李某身上的優點和才幹,在工作中開始對他予以重用。李某投其所好,出色地把自己推銷給老板,從而贏得了事業上的成功。由此可見,在與老板相處的過程中,如果能投其所好,找到與之相同的興趣,這樣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雙方的心理距離,為走進對方的生活提供了可能,也為雙方的交流提供了媒介和通道。這也是對老板一個好的交待。
當然,所謂的投其所好接近老板,也並不是要求做員工的都必須整天去揣摸老板的意圖,圍著老板轉,處處溜須拍馬。但隻要你仔細觀察,便不難發現在現實生活中,老板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的現象太多了,人們必須學會“知上,識下”,盡量不要“哪壺不開提哪壺”,才能盡量避免“說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的難堪局麵。
在現實生活中,有的老板為了拉近和員工的距離而和員工談話聊天,因此有的員工就以為和老板之間是平等的,說話、行為都很放肆。但是經驗之談告訴我們:和老板相處時,你必須時刻注意自己的身份。說話也好,做事也罷,必須和自己的身份相吻合。不該說的話不能說。不宜做的事也千萬不要做。否則,隻能引火燒身。
4.認清自己的身份
不管老板是怎麼樣平易近人、和藹可親,他終歸還是你的老板,你隻是他的員工。你們之間永遠也不可能平等。如果你與老板相處的時候不分長幼大小,忘了自己的身份地位,那最後的結果也隻能是自討苦吃。
如某公司的工程師吳某自恃才高,對公司貢獻大,和總經理在一起時便常常忘記自己的身份,言語隨便、行為放肆,使總經理十分氣憤,但礙於麵子又不好說什麼。某天有客戶來訪,怡巧他正在和總經理一起商量事情。於是他立即搶到前麵與來人握手、寒暄。交談時,本該說話的是總經理,他也替總經理說了,完全忽略了總經理的存在。
送走客戶,總經理狠狠地把他訓斥了一通,說他目無領導,不知道自己的位置。本來總經理是準備提拔提拔他的,從此以後,這個想法也就打消了。吳某之所以會落到如此地步,錯就錯在他沒有認清自己的身份地位,認為自己和總經理之間是平等的,甚至比總經理還高,因此被總經理訓斥也就是在情理之中的事了。
5.棱角要磨平
任何老板,他需要的都是對自己絕對服從的員工,而不是動不動就當麵批評他的人。所以做員工的要學會磨掉棱角,處世圓滑世故一些。尤其是剛畢業的大學生,磨掉自己“多刺”的棱角,給足老板麵子,對你有百利而無一害。
某廠長助理、辦公室主任米某就是憑借自己與老板打交道的能力贏得總經理的賞識和重用的。米某大學畢業應聘到該集團時隻是一位普通的秘書,並不起眼。而且他恃才自傲,根本不把其他人包括總經理放在眼裏。工作一段時間尤其是和總經理接觸幾次後,他才有意識地藏起了鋒芒,磨平了棱角。在一次行政會議上,聽完總經理的講話和各部門領導的工作彙報後,他獨自和總經理進行了一次長達一小時的談話。他以平和的語氣分析了工廠的狀況,提出了自己關於拓展業務的設想。最後他說道:“我的這些思路和設想是聽了您的講話後受到啟發產生的,不一定正確,請您參考。”總經理雖然沒有表示什麼,已經對米某產生了好感,對他的學識和才能有了初步的認識。此後,在進一步的接觸、了解中,總經理加深了對他的這種認識。
磨掉你的棱角,走近老板;發揮你的才能,取信於公司,你的事業才能迅速發展,你的理想才能得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