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題目來自一個企業老總帶來的啟發,這個老總姓胡,打得一手好牌,人稱胡門清,因為他善於理牌,敢於做牌,特別愛胡門前清,所以得了那個外號。胡總在管理上也是有一套,把公司治理得井井有條。在一次某大報記者所做的專訪中。胡總說了一句讓人吃驚的話:“我的管理來自麻將的啟發,144張牌,就是你的員工。隻有理好牌你才能贏。我靠得就是管理,而不是我這個經理。”
麻將中的管理藝術
麻將玩久了,你會發現麻將中不僅有許多人生方麵的哲理,其實還有許多管理方麵的精髓,隻要你用心體會,對你的人生成功絕對會有很大的幫助。筆者試從這個角度作一闡述,希望對你能有所啟發。
1.“清一色”與“風險決策”
有的朋友玩麻將時喜歡做牌,這是因為如果胡一把“清一色”,那麼你得到的錢就多出平和的幾倍,有時候你輸了一兩千元,很可能就一兩把“清一色”就打回來了。一般通常情況下,如果你摸的牌基本是朝一色走的,隻有幾張雜牌,肯定就要去做“清一色”,這樣成功的可能性大,因為做清一色是要冒險的,如果在做牌的過程中你“包”了,就“吃包子”你一賠三(當然“四川麻將”除外)。我們在決策中也是這樣,如果決策失誤,你就會出現經濟上的“賠本”“虧損”等。決策時你要象打麻將一樣,看是否有可能性,條件具備與否?不然你就會前功盡棄。
其實胡“清一色”在某種程度上就是一種“風險決策”,一要看你的膽量,二要看你的才能。有一句話叫“成功始於膽量”,這句話是美國哈佛大學著名成功學家皮魯克斯說的。打麻將中就存在這個風險投資現象,其實說白了就是一個膽量問題,牌局就像生意場,你要有超常的嗅覺和正常的決策。人在商場你要有超常的商業感覺,這種感覺隻要你偶而玩玩牌,弄幾把“清一色”你絕對可以體會到。在決定一件事時,事先要小心謹慎,研究清楚,一旦研究清楚後就要敢於決策,就要勇往直前。
善於做牌的人,和成大事的人有著許多共同的地方,年青時的王岩就喜歡打麻將,平時此人在打牌的時候從不搞“平和”,他認為那會浪費一把牌,此人不胡則已,一胡一定驚人。王岩最善於做“清一色”,後來此人在生活中果然了得,成了晉城有名的大商人。
2.“平和”與“有利即賺”
當然也有的人不喜歡做什麼清一色,隻要和牌就可以,特別是女士喜歡就這樣。平和雖然不刺激,但麻友們總喜歡說“平和、平和當吃肥鍋肉”。平和也被稱為“屁胡”,所以大有人信奉的是:“一路小屁,走向勝利”。生意場上一般都是有利就賺,因此,我們做生意不要一口就想吃個“金娃娃”,隻要有利,哪怕就利小點,隻要有賺的,就要去努力的做,不要動不動就想“清一色”。當然這種觀點也有一定道理,那麼如何處理好做大牌與做小牌的關係昵,這其實就是一門很好的學問。
牌場就如商場一樣,沒有出眾的嗅覺不可能是最後的贏家,麻將場上要有出眾的牌感,商場上要有超常的商業感覺。一個一流的高手一定要處理好“清一色”和“平和”之間的關係。在商場,有時候不能看到利小就不去賺,有時候不虧就是賺,就像牌場上不輸就是羸的道理是一樣的。“平和”就是小本生意,小本生意有時也要做。你要想贏得最後的勝利,有時候就要全盤考慮,不能在意時局的得失。
3.“控製牌局”與“左右逢源”
無論有多好的技術,你永遠不可能贏一輩子,這就是麻將的魅力和不可預測性。猶如你永遠都不可能實現你的每一個人生夢想,這是生活的魅力所在。也許是絕望中的惟一,如同沙漠中的旎人路遇綠洲的驚喜,又如熱戀的情侶被迫分手的痛楚。明天,你永遠都不知道能發生什麼,當充滿希望的踏出第一步,等待你的會是什麼?妙手回春的驚喜也許是你的,三元四喜被截也是你的命。
在無數的成功與失敗中你學會了什麼?在不可能完美的情況下,你學會了如何放棄,如何取舍以取得更大的機會,僅僅是機會,但是已經夠了。麻將場如戰場,一場殘酷的戰爭中誰都想取得最後的勝利,也許你有了90%的希望,但你仍然有10%的失敗。人生也如麻將場,但是參與的人數更多也更加殘酷,努力的結果是你有了70%的機會,但是不夠完美,因為沒有完美,在爭取到了無數個70%以後,無論你已經失敗過多少次,當你回頭看看時你會發現也許你已經成功了。在不斷的取舍和失敗中也許你會趨與於淡,也許這才是最大的成功,因為不夠完美才所以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