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將高手,並不在乎輸上一、二局的。比如許多高手發現對家或者下手在做“清一色”,他寧可犧牲自己也不會讓下家得到自己的牌,他要控製整個牌局,否則三個人都會大輸,做牌者得利。我們在生意中不要以為門門行行都要賺錢,有的不行的項目就是虧損或者局部利益出現問題也不要大驚小怪,要像玩麻將充分利用現有資源。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擁有一些資源,包括品貌、才能、人際關係、權力、財物等,這是你達成心願的本錢。我們想成就任何事,無非是想獲得更多資源。這需要利用自身現有的資源去經營。你有必要經常盤問一下自己:我想要什麼?我有什麼?我如何用現有的去獲得想要的?不是說這樣一問便心想事成,關鍵是培養一種“投資意識”,即用現有的賺取想要的。當你有投資意識時,就會想到好好運用自己的資源,而不是抱著一個不切實際的幻想去做一些漫無目的之事。
美國大企業家伯宰就是一個非常懂得運用自身資源的人。十歲那年,他非常想要一把玩具手槍。但這種槍價格不菲,父母不支持他的這一愛好。伯宰決定憑自己的力量賺到買玩具槍的錢。他生活在農村,找工作不易,而且他太小了,怎樣才賺得到錢昵?他發現一個農場附近經常有麝鼠出沒,他想,或許可以用這種小東西來換錢。於是,他寫了一封信給紐約動物園的負責人,問他想不想買一些麝鼠。
動物園負責人收到信,覺得很有趣,當即給這位素未謀麵的小朋友回信說,動物園不需要麝鼠。不過他知道一位英國農場主想要一些,每隻一美元,並問伯宰願不願做這筆生意。伯宰當然願意,馬上捕捉了12隻麝鼠給這位農場主郵寄過去,可惜途中不幸有三隻夭折,最後他賺了九美元,買到了一把自己想要的玩具槍。這件事給了他一個信念:當你渴望得到什麼時,你也許真的能得到。
上大學後,伯宰有機會靠打零工賺錢,但他總想賺得更多。一天,他在學校附近的田野裏散步,發現一個泉眼附近有上千隻青蛙。他想,這些青蛙有什麼用?能給自己帶來錢嗎?他聯想到,蛇吃青蛙,也許能把它們賣給喂蛇的人。於是,他給附近一家動物園寫信,問他們要不要青蛙。動物園養了一大批蛇,正需要活的青蛙來喂養它們。於是,伯宰將這些青蛙捕獲,賣了不小的一筆錢。
由於伯宰具備將別人看不見錢的各種東西變成錢的本事,他理所當然地成了大富豪。
事實上,每一位成就不凡的人士都具備很強的運用自身資源的能力。剛起步時,他們擁有的資源並不比別人多,但他們的目標更明確,而且他們懂得將自己的資源進行整合,綜合運用,使之發揮更大效能,就像做生意獲得更高的利潤一樣。所以他們才會比別人更有成就。
有趣的“鏡子”哲學
我在一本書上看過這麼一個故事,講的是在一片美麗鄉間景色中的一間房子裏,牆上裝有三麵鏡子。
第一麵鏡子,表麵凹凸不平,且有汙點,看起來很髒。
第二麵鏡子,清潔精巧並裝飾有精美雕刻的鏡框。
第三麵鏡子,既沒框子也沒有裝飾,隻是一麵潔淨清楚的鏡子。當麵對第一麵鏡子時,我們看到了什麼?回答是:“一麵不幹淨的鏡子。”第二麵鏡子昵?回答是:“看到了一麵精美的鏡子。”第三麵鏡子昵?回答是:“看到一片美麗的景色。”
我覺得這個故事講出了管理的真諦:真正的管理就應該如這第三麵鏡子——人們看到的是結果:從鏡子中看到的是美麗風景,而不是表現自己作為鏡子的特色(雕刻精美的鏡框)。
但管理的難度也正在這兒。在所有的集體活動中,人的本性始終繞不過一個永恒的坎:以自我為中心。每個人都要在照出美麗景色的同時,告訴別人“這是我照出的,而不是別人照出的”。可一旦以“自我為中心”,個人或結果就可能會放置到第二位或第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