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兒在飛翔。牛頓說,沒有空氣鳥兒便無法飛翔;達爾文說,沒有翅膀鳥兒便不能飛翔。而紛繁的世界向世人同時展示藍天中的雄鷹和農舍中的雞雛,於是人們懂得命運的奧秘遠遠不止是“空氣”或是“翅膀”。隨著經濟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進步,為人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給人的能力釋放提供了新的平台。人們不再把外在的“權利”和“金錢”當作人生追求的首要目標,而是把人自身的能力及其充分發揮視為人生追求的首要目標和一切活動的中心,從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既然世界已進入了能力主義時代,那麼,你準備好了嗎?如果你尚未做好充分準備,豈不是麵臨生存競爭中被淘汰的危險嗎?
是金子就一定要發光
你可能要進行反複的思索。盡管每個人可能不止一次地發問:“我實際上是什麼?我的能力怎麼樣?如果我完全駕馭了我的力量和我的整個潛力,我到底能做出什麼樣的事情來?”但是,很少有人能夠充分地認識到自己的靈氣。
有人問古希臘犬儒學派創始人安提司泰尼:“你從哲學中獲得了什麼昵?”
他回答說:“發現自己的能力。”
人缺乏發現自己的能力。也就是缺乏對自己的審察、懷疑、反省、懺悔的能力。缺乏深入探究事物真相和本質的能力。人便會被自己蒙蔽,糊裏糊塗地虛耗和損害自己的生命,甚至給別人、給社會帶來傷害。
一個全麵而客觀的自我認識應該包括成功和失敗兩部分。自卑者一旦把視野拓寬或換一個角度來看,就會突然發現一個完全不同的自我。請記住心理學家羅伯特·安東尼的下麵這段話:“將自己的每一條優點都列出來,以讚賞的眼光看目的地。經常看,最好背下來。將注意力集中於自己的優點,你會在心裏樹立信心:你是一個有價值、有能力、與眾不同的人。無論什麼時候,你隻要做對一件事,就要提醒自己記住這一點,甚至為此酬謝自己。”
俗話說:“天生我材必有用。”當人生下來時,人的智力有高低,在不同的社會背景下成長,會表現出能力上的差異。好在社會對人才也有多層次的需求,既需要工程師、科學家,也需要售票員、清潔工,“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每個人都應該在社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對自己的發展應該建立在現實的基礎上,倘若一味地與別人攀比,好高騖遠,隻能導致失敗、挫折,從而加重心理創傷。
我們如果自覺某些方麵不如別人的話,為什麼不考慮揚長避短昵?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能力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由於能力的高低不同,才有偉大人物與平民百姓之分,才有聲名顯赫和默默無聞之分。
縱觀古今中外凡是事業上取得成就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做自己最適合的事。
比爾·蓋茨曾經說過個人一生隻能做一件事。他所說的一件事,實際上就是指某一項宏大的事業。一個人本事再大,精力再多,壽命再長,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把三百六十行都嚐試到,他所做的事情實在是有限的。
因而,一個人要實現人生的價值,就得珍惜這有限的時間,就得選擇最適合於自己去做的事。不要什麼都做,結果什麼都做不到極致,既浪費了時間,也浪費了生命,徒留悲切在心中。
最適合自己去做的事,也就是自己最感興趣的事,自身素質能夠滿足要求的事,客觀條件許可的事,這幾種因素缺一不可,再加上恒心和毅力,才能有希望做好,有較大的把握做好。
大自然賜給每個人以巨大的潛能,但由於沒有進行各種有效的訓練,每個人的潛能從沒有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
其實這是個人沒有能夠切實地了解自己,發掘自己的特長,而一旦你了解了自己,找到屬於你自己的優勢,你就會一下子變得更有效率、更有能力。這時,當你感到自己跟以前有所不同時,就真的開始跟以前有所不同地行動起來,由此則獲得了不同的結果。
安妮·伍德,一所著名醫院的外科主治醫生,她要講給人聽的,也隻是她的個人私事,但這是她自己最了解,並且是她真誠相信的事情。
“我小時候曾讀到書上引用湯瑪斯·喀萊爾的一句話:‘已經找到自己喜愛工作的人是有福的,也不必再企求別的東西。’當時,我以為這句話未免過分殘酷而缺乏熱情,但是,現在我認為喀萊爾先生的話是對的。當你找到你能夠比任何人都做得更好的工作時,那時一切幸福將隨之而來——經濟保障、愉快的社交關係和寧靜的心境。”
“我也深信在尋覓的過程中,沒有一種經驗可以說是白費的,除非我們甘願喪失希望。就我自己的情況來說,我在找到合適的工作以前,曾做過三四十種不同的工作。在這些工作中,有許多是困難得令人傷心的,也有些工作使我不得不和一些蠻不講理的和十分討厭的人共事。但是,現在回想起來,我發現那些最不愉快的工作,到後來卻對我最有益處。”
“我發現在千百萬人的命運裏,也有過類似的遭遇。他們當時認為毫無希望、前途黯淡和毫無實際價值的生活,到後來卻成為他們生平最可貴的經驗。我有一個朋友是美國工業界著名的包裝設計師,在她和6個老資格的設計師互相競爭之後,最近獲得了晉升。她以前和我們大家一樣,有過一帆風順和窮困潦倒的時期。最不幸的時期是她丈夫去世,留下兩個孩子需要她獨自撫養。她在一家雜貨店裏找到了一個店員的職位,因為她的房間就在樓上,她可以時常抽空到樓上去照顧她的孩子。在那兩年期間,她覺得非常絕望,不時想到自殺。但是在前幾天,她對我說她已被提升為包裝設計部的最高職位時,她卻驚訝地說:‘你可知道對我這次晉升惟一有利的因素,就是在我們這七個競爭者當中,就我一個人在接待購買我們的包裝食品的顧客方麵有過站櫃台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