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起牌篇——學會定位成功的目標(4)(2 / 3)

多多“思考未來”,才能著眼長遠,樹立品牌。事實證明,如果一個企業經營者目光短淺,急功近利,那麼,他往往會自覺不自覺地“撈一把,是一把”,缺少應有的信用和品牌意識,企業也就不可能獲得長遠發展。現在不少企業為什麼活不好、長不大、命不長,“各領風騷沒幾天”,為什麼中國企業普遍難以“大贏”,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企業經營者缺少“經常思考未來”的長遠經營意識,常常為了眼前的蠅頭小利,損害企業的信譽。而經常思考未來的企業家,其著眼點不是一時一地的得失,而在於企業的長遠發展,因而往往把誠信作為經商之本,努力打造百年品牌。比如李嘉誠在做生意時,一直堅守誠信的原則。他說過“有些生意,給多少錢我都不賺……有些生意,已經知道是對人有害,就算社會容許做,我也不做‘如果單為賺錢而損害名譽,我不做”。有的人把李嘉誠先生的成功僅僅看作是超人智慧的結果,殊不知同時也是恪守誠信品德的成功。

要多多“思考未來”,企業家就要堅持努力學習,終身學習,用時代的眼光、全球的眼光和戰略家的眼光來分析和思考問題,並把握時機,“該出手時就出手”。惟有如此,才能把準企業前進的大方向,成為市場競爭的大贏家。

多想上幾步即可成功

知識引發思考,思考會讓人終生受益。

有這樣一個故事:愛若和布若差不多同時受雇於一家超級市場,開始時大家都一樣,從最底層幹起。可不久愛若受到總經理青睞,一再被提升,從領班直到部門經理。布若卻像被人遺忘了一般,還在最底層混。終於有一天布若忍無可忍,向總經理提出辭呈,並痛斥總經理狗眼看人低,辛勤工作的人不提拔,反倒提升那些吹牛拍馬的人。

總經理耐心地聽著,他了解這個小夥子,工作肯吃苦,但似乎缺少了點什麼,缺什麼昵?三言兩語說不清楚,說清楚了他也不服,看來他忽然有了個主意。

“布若先生,”總經理說:“你馬上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什麼賣的。”

布若很快從集市上回來說,剛才集市上隻有一個農民拉了車土豆賣。

“一車大約有多少袋,多少斤?”總經理問。

布若又跑去,回來說有10袋。

“價格多少?”布若再次跑到集上。

總經理望著跑得氣喘籲籲的他說:“請休息一會吧,你可以看看愛若是怎麼做的。”說完叫來愛若對他說:“愛若先生,你馬上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什麼賣的。”

愛若很快從集市回來了,彙報說到現在為止隻有一個農民在賣土豆,有10袋,價格適中,質量很好,他帶回幾個讓經理看。這個農民過一會還將弄幾筐西紅柿上市,據他看價格還公道,可以進一些貨。這種價格的西紅柿總經理可能會要,所以他不僅帶回了幾個西紅柿作樣品,而且把那個農民也帶來了,他現在正在外麵等回話昵!

總經理對布若說:“你看到了吧,這就是你們之間的差距。”愛若由於比布若多想了幾步,於是在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請問,你能想到幾步昵?在現實生活中,多想幾步,即遠見卓識將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極大的價值。

凱瑟琳·羅甘說:“遠見告訴我們可能會得到什麼東西。遠見召喚我們去行動。心中有了一幅宏圖,我們就從一個成就走向另一個成就,把身邊的物質條件作為跳板,跳向更高、更好、更令人快慰的境界。這樣,我們就擁有了無可衡量的永恒價值。”

深度思考會帶來巨大的利益,會打開不可思議的機會之門。深度思考更容易挖掘一個人的潛力。人越有遠見,就越有潛能。

拿破侖·希爾非常重視思考在創富活動中的重要性。思考致富在經營中不乏許多極富啟示性的實例。

漢斯是個德國農民,他因愛動腦筋,常常花費比別人更少的力氣,而獲得更大的收益,當地人都說他是個聰明人。到了土豆收獲季節,德國農民就進入了最繁忙的工作時期。他們不僅要把土豆從地裏收回來,而且還要把它運送到附近的城裏去賣。為了賣個好價錢,大家都要先把土豆按個頭分成大、中、小三類。這樣做,勞動量實在太大了,每人都隻有起早摸黑地幹,希望能快點把土豆運到城裏趕早上市。漢斯一家與眾不同,他們根本不做分撿土豆的工作,而是直接把土豆裝進麻袋裏運走。漢斯一家“偷懶”的結果是,他家的土豆總是最早上市,因此每次他賺的錢自然比別家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