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8當官應會先做人
領導學認為,領袖的鎮定是團體克服危機中重要的力量。一般來說,當整個集團是處於危機下的一種依存心理,大家追求的是一個強而有力的強悍領導者。例如宋真宗時,契丹與宋邊境時有摩擦。一次契丹人突然大舉進犯宋邊境城鎮澶州。朝廷內外一片驚恐忙亂。當時主持朝政的大臣寇準,接到告急文書後卻扣下不發,沒事人一般,整天喝酒吟詩,談笑自如,使朝廷人心穩固,後來寇準巧施妙計使契丹人兵敗而退。由此可見,在非常狀態中一位有權威的領導者才能統領大家,曆代傑出的政治家都深知這一點。
那種有權威的領導絕對擁有良好的品德素質,他們完全懂得如下幾條做人的經驗:
其一,做事要光明磊落
“提高透明度”,是現代社會中人們常掛在嘴邊的話,其實這不僅是現代社會公正廉潔的一種必要手段,也是一個杜絕猜忌防人誣告的處世韜略。
唐代重臣郭子儀的家裏與其他高官顯貴大為不同。平時,郭家大開家門,任人隨便出入。他的部下要出使外鎮,向他辭行。恰好郭子儀的妻子和女兒正在梳妝,她們竟當著部下的麵讓郭子儀拿手巾,端洗臉水,就像使用奴仆一樣。郭的兒子們感到十分羞恥,哭著勸父親:“您的功業顯赫,卻這樣不注意自重,不分貴賤,讓他們都進入內室,就是伊尹、霍光這樣前代的名臣也不會這樣做啊。”郭子儀笑著解釋給他們聽:“你們不懂得用意。咱們家吃飯的人有一千多,馬有五百匹,這都全靠著朝廷的恩典才得以生存。
如果高牆閉戶的,內外不能,萬一有什麼冤家製造我們不忠的罪名,到時大禍臨身,後悔就晚了。現在將四門大開,裏外清清楚楚地任人觀看。即使有人要進讒言,也沒有辦法。”聽了郭子儀的這一番話,他的兒子們才明白了其中的深意。
當然,郭子儀大開家門是出於他自己的功高蓋世、權重勢威的地位,而怕遭人暗算的原因,但這種做法極有遠見,它通過亮出隱私,避免了人們對國家的猜測。如今郭子儀的這一做法仍可積極地加以借鑒,通過自亮隱私,可以提高人們對領導者的信任度,鼓勵人們齊心協力從事共同的事業。
其二,對下屬要寬容諒解
作為領導者,對於下屬要實行寬容的政策,因為寬容和諒解是一種很強大的力量,它能使人們被你吸引,愛戴你,信服你,並願意幫助你。如果你想成功地領導人們,那麼就要在任何時候都以寬容之心待人。
1963年夏天,國防部副部長許光達大將患眼疾住進了北京解放軍總醫院,確診為麥粒腫,該院決定由眼科一級教授張福星為他做手術。
張福星當時60多歲,解放前曾在上海開辦私人眼科診所,有很高的技藝。全國解放後,他被上海第二軍醫大學聘去任教,後來被調入北京解放軍總醫院高幹病房,主要為高級首長治病。因為他有解放前的那段曆史,所以平時工作非常謹慎。盡管張福星很小心,可在給許光達做眼睛手術時還是出了一點問題,碰傷了角膜,眼睛紅腫起來。
這件事驚動了中央保健局,為此有三條指示:一、追查責任;二、許光達馬上轉到北京醫院治療;三、寫出事故報告。
出了事故,張福星教授思想壓力很大,尤其害怕聯係他解放前的那段曆史。
許光達回答中央保健局的也是三條:一、不轉院,仍住解放軍總醫院;二、仍請張福星教授治療;三、不要追查。
許光達把張福星教授請到家裏,安慰了一番,繼續請他治療,使張教授深為感動。
在張福星教授的醫治下,許光達的眼疾好了。大將許光達以他的充分信任及寬大胸懷贏得人們的敬佩和信賴。
其三,要做就做
在美國前任總統柯立芝的一生中,從一個小村莊的農夫,一直晉升至地位最崇高的總統,他就是以這種要做就做的果斷精神受到讚揚。
當柯立芝正在為麻省省議員競選連任時,忽然聽到省議會議長的席位已經虛懸的消息,於是在選舉的前一天晚上,他拿著小手提袋,大步趕向諾桑波頓車站。兩天以後,他從波士頓回來,在他的手提袋裏,已裝滿了多數議員簽名願選舉他為省議會議長的同意書。就這樣,柯立芝受到全體議員的擁戴,而成為麻省省議會的議長。
在適當的時機,用果斷的方法脫穎而出,便能掌握住其間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