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問題,兩種表達,兩種結果
古代有一位國王,一天晚上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滿嘴的牙都掉了。於是,他就找到了兩個解夢人。他問他們:“為什麼我會夢見自己滿口的牙全掉了呢?”第一個解夢的人說:“皇上,夢的意思是,在你所有的親屬都死去以後,一個都不剩,你才能死。”皇上一聽,龍顏大怒,杖打了他一百大棍。第二個解夢人說:“至高無上的皇上,夢的意思是,您將是您所有親屬當中最長壽的一位呀!”皇上聽了很高興,便拿出一百枚金幣,賞給了第二個解夢人。
同樣的事情,同樣的問題,為什麼一個會挨打,而另一個受到嘉獎呢?因為挨打的人不會說話,受獎的人會說話。可見,會說話有多麼重要。
說話的能力,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重視。劉勰在《文心雕龍》一書中就高度評價過口才的作用:“一人之辯,重於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春秋時期,毛遂自薦出使楚,口若懸河,迫使楚王歃血為盟;戰國時的蘇秦憑借三寸不爛之舌,遊說東方六國,身掛六國帥印,促成合縱抗秦聯盟;三國時諸葛亮出使東吳,舌戰群儒,終於說服吳主孫權和都督周瑜聯劉抗曹,而獲赤壁大捷;戊戌變法中的梁啟超麵對國難,大聲疾呼,喚起民眾投身革命;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多次在談判桌上,以他那聞名世界的鐵嘴挫敗敵手,捍衛祖國的尊嚴……無數事實表明,好的口才能夠發揮巨大作用。
國外有位名人曾說:“眼睛可以容納一個美麗的世界,嘴巴則能描繪一個精彩的世界。”富蘭克林也說:“一個人的說話能力,是獲得社會認同、上司賞識、下屬擁戴、同事喜歡、朋友幫助的必要條件。”法國大作家雨果認為:“語言就是力量。”的確,精妙的、高超的語言藝術魅力非凡。歐美等發達國家早就把“舌頭、金錢、電腦”並列為三大法寶,口才被公認為現代領導人必備的素質之一。
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但這三百六十行,行行都需要口才。在整個人類社會中,一個人是否會說話,成就與境遇必定會大不一樣。現代社會裏,那些表現得羞怯拘謹、笨嘴笨舌、老實巴交的人,總會處在焦急、困難的尷尬裏。有些人知識淵博,可就是因為缺乏嘴上的功夫,而不受人歡迎。有些人在工作上表現得很出色,可一講話就語無倫次,拘謹慌張,從而失去了很多晉升機會。總之,無論事情的大小,會說話都會助你成功,在關鍵時刻甚至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口才可以讓你獲得令人羨慕的職業,如果其他能力相當,誰口才好誰就是勝者。頻頻在電視中亮相的名嘴、主持人們,靠的就是伶牙俐齒,就是隨機應變的口才。同時,也唯有如此,他們才能引起觀眾的關注,贏得觀眾的喜愛。
羅馬演說家西塞羅、美國演說家詹寧斯·伯瑞安、我國著名的演說家李燕傑,在千萬人中脫穎而出,成為眾人矚目的名人,是因為他們擁有好的口才。他們的演講不僅使聽眾受益,同時,也為他們帶來了名人的光環。
好的口才使你善於和人溝通,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就會有更多的好朋友。朋友就是你可以依靠的人脈大樹,是你潛在的巨大財富,朋友多了你的路會越走越寬、越走越遠。
口才給我們帶來的好處實在是太多太多了,擁有了好口才,就如虎添翼,在漫漫人生路上,你將會走得更順利、更輕鬆。做得精彩從說得漂亮開始,可以肯定地說,好的口才可以成就一個好的人生。
如何化解失言後的尷尬
有一位先生在宴會上見一位老先生與一位年輕小姐動作親密,就湊過去說:“先生,您的女兒今天真漂亮!”沒想到老先生的臉一下子就沉了下來,冷冷地說:“你錯了,她是我妻子!”此時,這位先生為他的失言感到很尷尬,一時無所適從。
如果你碰到如此尷尬的場麵,你會怎麼辦?在人際交往中,誰都難免觸犯別人的忌諱,令自己處於尷尬的境地。如果不及時彌補,將會貽笑大方或者使局麵不堪收拾。在這種境況下,怎樣說話讓自己擺脫尷尬,不僅需要臨危不亂的心理素質,更需要高超的說話技巧。為了使自己的失誤能夠及時得以補救,創造良好的人際關係和心境,就要掌握必要的方法。
方法一:就地取材
當在特定的環境中,說錯了話或做錯了事,又沒有別的辦法可以彌補時,不妨順著這個既定的話題大做文章,就地取材,看當時情境中有沒有可在自己的話中借用的事物,盡量把自己的失誤往美好吉祥的一麵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