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農村有個風俗習慣,家裏來了貴客,以雞蛋為敬。有位老漢來妹妹家做客。剛巧在外地讀書的外甥女也在家,她主動為舅舅燒火煮蛋。誰知端到桌上,她舅舅拿著筷子遲遲不吃。她媽一看,糟了,舅舅碗裏是6個雞蛋。這是當地人最忌諱的,它的諧音是“祿斷”。媽媽責怪女兒說:
“你怎麼能給舅舅6個雞蛋呢?你知道念起來是什麼音嗎?”
女兒畢竟是聰明人,一下子明白了含義。怎麼辦呢?她腦子一轉,從容不迫地說:“您怎麼那樣看呢?依我看,一個雞蛋一個橢圓體,滿滿的紅心白肉。6個雞蛋象征舅舅已經穩穩妥妥、圓圓滿滿地度過了60個春秋。這就是福,合起來就是有福有祿。我再敬舅舅1個雞蛋。”
說著從自己碗裏夾過1個雞蛋給舅舅,說:“等到舅舅70歲生日時,我再來敬雞蛋,祝舅舅健康長壽。”
一席話,說得舅舅眉開眼笑,尷尬煙消雲散。
方法二:轉移目標而言他
失言後,為自己打圓場最主要的是不刻意回避掩飾。如果是細枝末節的問題,不妨用轉移目標或話題的辦法,轉移別人的注意力;如果別人已有所覺察而問題並不嚴重,稍為解釋一下即可;如果性質較嚴重而且已引起了別人的不快甚至反感,就要立刻當場予以解決,拖得越久,結果越不好。
方法三:借題發揮
如果你說錯了話,確實很難挽救,不妨借題發揮一下,有意地凸顯錯處,借機大做文章,為自己的話找到最佳效果的解釋。這種方法就妙在一個“借”字,難在一個“發揮”上,借什麼樣的“題”,如何發揮,這就是關鍵所在。借題發揮得好,就會輕鬆走出尷尬境地。
一個應屆大學生去一家合資公司求職,一位負責接待的先生遞過名片,大學生神情緊張,匆匆一瞥,脫口而出:“滕野拓先生,您身為日本人,拋家別舍,來華創業,令人佩服。”那人微微一笑:“我姓滕,名野拓,地道的中國人。”
大學生頓時麵紅耳赤,無地自容。幸好,反應得快,短暫的沉默後,連忙誠懇地說道:“對不起,您的名字讓我想起了魯迅先生的日本老師——藤野先生。他教給魯迅許多為人處世的道理,讓魯迅受益終身。今天我在這裏也學到了難忘的一課,那就是‘凡事認真’,希望滕先生在以後的工作中能時常指教我!”滕先生麵帶驚喜,點頭微笑,最後這位大學生如願以償地被錄用了。
方法四:將錯就錯
不經意間,錯話說出口,有時不便於及時更正,不如有意在錯的地方大做文章,讓聽者隨之進入新的情境中去,從而使自己順利走出尷尬境地。
當然,如何化解尷尬的局麵還得靈活變通、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切不可死搬硬套,下麵是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幾點:
1並非所有的尷尬都能立即化開,切忌“猶抱琵琶半遮麵”刻意進行掩飾,最好是公開道歉,用你的坦率、真誠贏得他人的諒解。
2太緊張的時候別急於說話,等稍微放鬆一下,想清楚了再說。
3答話和問話時,不該省略的話切忌隨便省略,否則你本無此意卻讓人聽著難以接受。
4談話時切忌單向思維,因為既是談話,就要考慮雙向溝通,你隻按自己的思維模式去對話,難免會出現不合拍的現象。
5切忌在許多不熟悉的場合,太盲目自信地“跟著感覺走”,實在一時難以把握或非要對話時,最好先說幾句模棱兩可的話作為過渡,然後再逐步深入。
道歉,不是一句簡單的“對不起”
在日常生活中,人難免有做錯事的時候,與人交往也難免會說錯話。如果你的言行因不慎而給他人帶來了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和經濟上的巨大損失,你就應該及時地向對方承認錯誤,真心道歉,以求得對方的諒解和寬恕。
道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是一句簡單的“對不起”。道歉時不僅你得拋下麵子,被道歉的人也會覺得不好意思,不接受吧,好像不給你麵子,接受吧,好像他自己也“沒麵子”,所以道歉必須采用一些婉轉的方式來使對方自然地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