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麵麵俱到。無論是領導者自己,還是他所管理的單位,需要總結的東西很多,不能不分大小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每次總結必須從具體情況出發,抓住要點。它包括三個意思:一是根據實際需要,選取那些最有用的、最基本的東西來總結。二是要重點總結那些符合時代特點、有開拓意義的新經驗,以便使我們在新形勢下更好地解決新矛盾,處理新問題,不要總在老題目上做舊文章。三是在總結經驗時,要把那些具有偶然性的、表麵性的東西舍去,抓住那些帶有必然性的、能夠說明本質問題的東西,加以總結提高。
不要“一點論”、“一分法”。既要看到成績,又要看到缺點,一是一,二是二,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對成績不誇大,對缺點不回避,既報喜又報憂。切忌好大喜功,搞虛假浮誇。同時,要注意這些經驗與當時當地主客觀因素的聯係,研究它們所處的曆史環境和具體條件。這樣就可以明確,哪些經驗在什麼條件下可以繼續沿用和推廣,哪些經驗則不能;哪些經驗雖然在其他條件下可以運用,但要做哪些改進等等。這樣,可以少犯主觀主義的錯誤。
不要請人代勞。領導者自己的工作經驗當然要自己總結,別人不能代替。對於單位的工作總結,領導者最好也親自動手,不要讓秘書或助手代勞。因為,這樣可以使領導者對做過的工作進行重新清理,加深自己的感受和認識,使思想得到升華,同時對領導者的分析能力和寫作能力也是一個鍛煉。對於一些大型總結,如領導者因事實在不能親自動手寫,也要做到“三管”:一管總結的開始,明確總結的目的、要求、方法、步驟,指定人員,提出設想。二管總結的過程,隨時掌握進展情況,廣泛聽取各方麵意見,重大調查要親自參加,重要的彙報和座談會要親自聽。三管總結的結束,把自己的認識與大家的意見進行歸納和概括,形成一個高質量的、有指導意義的總結。對於那種為總結而總結、一切由“秀才”關門寫的做法,要堅決防止。因為那樣做對於提高管理能力、改進工作毫無幫助,完全失去了總結工作的意義。
不能一勞永逸。工作在不斷前進,事業在不斷發展,情況也在不斷變化,新的課題需要人們去實踐,新的經驗教訓需要人們去總結。所以,總結經驗不能一勞永逸。一個領導者,既要善於有計劃分階段地總結經驗,又要善於隨時隨地總結經驗,要工作到老,總結到老,不斷向更高的境界邁進。
領導者怎樣作指示
正確清晰的指示是指引下屬有效開展工作的重要前提和保證。
管理工作離不開下命令、作指示。有的人把它看成一件比較簡單的事,認為隻要決定是正確的,怎樣下達命令關係不大。事實並非如此。有些工作上的失誤,有些事情久拖不辦,相互扯皮,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領導者的指示不明確、不完整,或者下達的方法不對,使下級不知道怎樣執行才好,或者挫傷了下級的積極性。那麼,領導者怎樣才能使自己的指示得到很好的貫徹執行呢?在作指示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指示必須完整準確
指示是指揮人們去做事,因此,它必須清楚地告訴人們要幹什麼,誰負責執行,怎樣取得完成任務所需的人、財、物等資源,何時開始,何時完成。必要時,還要說明完成的方法和注意事項。這樣的指示才是完整準確的,下屬才好運作。
2.指示必須用詞準確
領導者作指示的時候,必須注意遣詞用字,如果用詞不當,就可能造成下級執行失誤。有些詞是精確的,有些詞就比較含混。例如,怎樣“快”才算“盡快”呢?什麼程度和數量才算“適當”呢?領導者應該避免用這樣含混不清的詞作指示。
3.指示必須因人因事,采用不同語氣
指示的對象不同,事情的性質不同,當時當地的環境不同,就要區別情況,采用不同的語氣,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1)商量。“這份報告要得很急,你能抓緊時間,在今天下班前完成嗎?”這種指示,帶有商量的口吻,有一定回旋餘地,對方會覺得領導者親切和藹,如無特殊困難,一般會盡力完成。這也是較為常用的一種方法。
(2)請求。“馬上就要進行財務大檢查了,請你們在今明兩天把各種材料準備好。”這種指示的語氣比較緩和,並扼要解釋了為什麼要這樣做,下屬容易接受。在多數情況下,對多數人,都可采用這種語氣。
(3)教訓。“怎麼這項工作到現在還沒有完成?必須在這周內結束!”這種指示,態度生硬,刺激性強,可以使下屬深感失職,下次再也不敢拖拉了。不過,領導者的這種指責必須有理有據,一般情況下,不要過多地采用這種口吻訓斥下級。
(4)建議。“這份材料要得很急,請你最好在這周內拿出來,如果你一個人幹不完,可請其他人幫助查找資料和謄清,你看怎樣?”這種指示,語氣和緩,征求了對方意見,為對方著想,提出了具體建議,下屬很容易接受。
(5)要求。“馬上把這項工作完成。”這種指示不容商量,必須執行。在緊急情況下,或是下屬工作有拖拉的毛病時,用這種語氣下達指示,效果較好。
4.指示必須和檢查督促相結合
領導者並不是作完指示就沒事了,還要認真檢查、督促指示的貫徹落實。可以通過調查、詢問、聽彙報、測驗等方法,了解指示的貫徹執行情況。
5.指示必須通過正確的途徑下達
指示是領導者履行管理職能的一種方式,必須遵循責權統一的原則,通過正確的途徑下達,不要攪亂管理層次。在一般情況下,領導者不能越級下達指示。否則,就會侵犯下屬權限,影響下屬的積極性,損害下屬的威信,最終還是對管理工作不利。依據同樣的原則,除非迫不得已,上級不應直接取消下屬主管人員的指示。
提高管理機構的效率
一個部門和單位工作的效率如何,關鍵在管理機構。如果有一個能夠和諧、高效地研究和解決問題的管理機構,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工作上也就一定能夠出成績。
怎樣才能使管理機構和諧、高效地研究和解決問題呢?主要應該注意這樣幾點。
1.意見要盡量表達得清晰明白
為了使管理機構中的每一個成員都能很好地理解你所提出的意見,表達時要力求不用煩瑣的語言,就能把複雜的事物、觀點表達清楚,這既可以避免別人對你的意見產生誤解,又有助於他人了解你整個意見的中心意思。
2.凡是需要管理機構集體討論和解決的問題,在討論前要做好周詳的準備
要責成有關的部門和人員拿出初步的意見和方案。也可以把幾種意見和方案同時拿出來交給管理機構的成員,給他們一段思考和研究的時間。然後,初步了解一下他們對這些方案有什麼意見和看法,在哪些方麵比較一致,在意見分歧比較大的地方進行初步的溝通。
3.要及時作出全麵評價
及時作出全麵評價,對於管理機構中的主要領導者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在問題討論中,不管每一位成員發表的意見是否被采納,主要領導者在最後的綜合、歸納中,都應當婉轉地給予評價。這樣做能夠造成一種民主氣氛,否則,以後就會有一些人對問題的討論和研究不感興趣。
4.要注意創造輕鬆、和諧的氣氛
管理班子討論和研究的問題往往是非常規性的,又由於各自所站的角度和所管轄的領域不一樣,認識、看法有分歧是難免的。領導者應當創造一種愉快的氣氛,從而使大家能夠平心靜氣地、輕鬆地討論問題。
5.要善於抓住問題的關鍵
要保證管理機構研究和解決問題的效率,就必須注意抓住問題的關鍵進行研究討論,不要在細枝末節上爭論。隻要在大的方麵、在關鍵環節上取得一致就可以了,不要企求在所有的方麵、每個細節上都一致。
培養管理機構的素質
組建管理機構時領導者要從專業、年齡、智能、知識等方麵來綜合考慮其結構。
組織發展到一定的規模後,便需要有一個由多人組成的管理機構來承擔整個組織的管理任務,即通常所說的管理班子。作為領導者,可能必須由你來進行“組閣”,那麼你首先應當明白管理機構中的成員各有不同的職能分工,就像機器的零部件一樣,各有不同的規格和作用。製造一台機器需要總體上的設計,那麼由你“組閣”的管理機構同樣也需要總體設計。當你為自己選拔助手時,不僅要看每個人的責任和能力,而且應按照群體優化組合的要求,進行合理搭配,使自己周圍形成一個“全才型”的管理群體,重視其整體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