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權力——在集權與分權中找平衡(1 / 3)

近年來,職業疲勞是對人的壽命損害最大的症狀。正確授權可以大大減輕領導者的工作負擔,使領導者不被繁瑣事務纏身而導致身心疲勞。合理授權給適當的人,領導者就可以集中精力處理更重要的事務。在有限的時間內,集中精力去做關鍵的20%,剩下的80%授權來做,這樣省下了大部分的精力,隻做最關鍵的事情,那麼整體的效率就可以提高。

領導者權力運用的原則

在運用領導權力的競技場上,有人成功,有人失敗,如何攀登上權力的頂峰一直是人們熱衷探尋的話題。但是,權力技巧所涉及的,不僅僅是如何在權力金字塔上攀登,更多的是講述如何成功地運用權力。

羅素說過:“人類最大的,最主要的是權力欲和榮譽欲。”可見權力這個幾乎和人類社會一起誕生的社會現象具有多大的魔力。但是,這種魔力的來源又在何處呢?就在於權力可以產生權威,權威又可以帶來威勢。一方麵,權力可以起著積極的作用,維護著組織的穩定,推動組織的發展,另一方麵,權力也可以破壞組織的穩定,瓦解組織;一方麵權力可以服務於人,為大家謀利益,另一方麵權力亦可以腐蝕人,給人類帶來巨大的災難。可見權力是一把雙刃劍。作為領導者應當理智地認識到這一點,樹立自己正確的權力觀,同時也應當懂得權力運用的一般性原則,避免走入權力誤區,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

既然權力有雙重性,領導者就應樹立正確權力觀,想方設法克服其負效應,發揮其長處,而不要為權力所腐蝕、所迷惑,否則輕則導致組織的失敗,重則會身敗名裂,遺臭萬年,成為權力祭台上的犧牲品。隻要領導者懂得一些權力運用的原則,運用權力得當,完全可以樹立自己的權威,成為一位成功的領導者。具體說來領導者運用權力時要掌握的一般原則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

1.謹慎的原則

領導者雖然大權在握,但一定要謹慎使用,權力寧可備而不用,也不要到處炫耀自己的權力,更不可濫用權力。領導者在運用權力時,要做到三戒:一戒以權謀私;二戒以權徇私;三戒義氣用權。謀私利,徇私情,意氣用事,濫用職權,輕則會損害領導者的形象,削弱領導者的權力,重則導致組織事業的失敗。

2.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原則

一般來說,每一位領導者都是一定範圍內事業發展的能手,都應當準確地衡量自己的實力,並且能夠準確地判斷環境的變化。站在領導地位的人實在應該好好考慮這一點,先謹慎地衡量自己的力量。如,公司的業務,組織、團體的最大能量等等,要以客觀的眼光徹底了解,才不會判斷錯誤,如果該“戰”的時候不“戰”,該出手時不出手,該“和”時不“和”,最後隻會導致領導者自身的失敗。

3.以德服人的原則

一個領導者能使人感念的,往往不是權力,而是他的人格與素質修養。隻會發號施令的領導者,自以為很權威,實際上不可能得到下級的認可,反而會扼殺下級的創造性和進取心。

三國時代,諸葛孔明為了想讓孟獲降服,他並不是一味地采用武力,而是采取恩澤懷柔的手段,七擒七縱,最後使孟獲心悅誠服地歸順。

身為領導者雖然不可能事事向諸葛亮等傑出人物看齊,但至少要不斷地修養自己的道德,對於經常喜歡作對的下屬,最好是一方麵以威勢行使自己的權力,另一方麵不忘以恩惠德澤來感動他,使之心悅誠服。

企業中領導的五種權力

在企業的日常工作中,人們往往會發現,有的領導人說話沒人聽,號召無力量,指揮不靈;有的領導人則一呼百應,指揮很靈。關鍵在於權威。所謂權威,簡單說來就是權力和威信的總和。權力一般來於領導人的職位,有什麼職位就有相應的什麼權力。威信則來自領導者自身因素,它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群體心理現象,是一種使人甘願接受對方影響的心理因素,就某種意義上來說,影響力就是威信。

領導要正確用權,首先要弄清自己究竟有哪些權力。企業法賦予領導者以下權力:

一是經營決策權;

二是職工獎懲權;

三是提請任免副職領導幹部和任免中層幹部權;

四是行政機構設置權;

五是工資、獎金調整分配權。

此外,企業領導者要用好權力,還要注意以下三條:

首先是大膽謹慎,用好法定權力。所謂大膽謹慎,是指在決策前要情況明,在決策中要決心大。在情況清楚前提下,該做的堅決去做,不該做的明確製止,敢於在困難麵前,或眾說紛紜、意見分歧的情況下作出決斷。

其次要善於學習。企業領導幹部的專業知識、管理才能,不是天生的,隻有通過不斷學習和在實際工作中鍛煉才能獲得。如果不善學習,不勤實踐,知識貧乏,才能一般,也就談不上有專長權力,難以服眾,就難以進行有效的指揮。

最後要創出成績,發展專長。如果一個企業的領導者任職多年,無所建樹,則在群眾中肯定不會有什麼威信。隻有成績顯著,企業麵貌日新月異,領導者說話才能算數,群眾相信,指揮也能靈。

正確用權掌握六個要求

領導在明白了自己的權力後,還要明白正確用權的基本要求。領導者要做到正確用權,必須做到以下幾個方麵。

1.要做到用權的合理性

用權要考慮三大要素:地位要相稱、時間要適宜、資源要雄厚。

首先是地位要素。中國有句古話叫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就是說地位要與其擔負的責任、擁有的權力相符。不可位高權小,也不可位卑權重。企業領導者在組織機構和工作溝通網絡中的地位不僅表明他的正式職權,而且也說明了哪些問題應該由他來處理。企業領導者的職位在整個組織結構中,要求處在閉路節點上,而不能出現斷頭。要做到權力運用無阻,信息溝通順暢,即一方麵能及時得到上級的指令,另一方麵又能及時地向下傳達指令。信息的溝通傳遞不僅要保持縱向暢通,而且要保持橫向暢通。

其次是時間要素,也就是要把握住用權的時機,在問題一出現時就對症下藥。用權過早,大家不認識,難以接受。用權過晚,耽誤事情,造成損失,所以必須相機而為。

最後是資源要素。領導者手中掌握著企業的人、財、物、信息等,並有處理這些資源很大的權力,對於這些資源一定要珍惜,做到合理運用,才能取得最佳效果,也才能維護權力的威力。

2.要盡可能地得到職工的積極配合

權力的實際效用大小與職工有很大關係,職工對權力的接受狀況又很大程度上決定著領導者權力的運用。

領導者要使其權力被接受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決定於與行使權力密切相關的管理幅度、管理層次,以及各層次的職責、利益設計得是否合理;二是爭取職工的配合。職工的配合行為一方麵是由職工本身的素質決定的,另一方麵是由領導者的用權誘因決定,領導者用權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要建立一個“期望的行為模式”,要明確讓職工知道一種價值取向即企業提倡什麼,反對什麼,孰對孰錯。

3.要明確管理目標

管理目標可分為具體目標和總的目標。明確管理目標,就是知道要幹什麼,幹到什麼程度,爾後才可能去想怎麼幹。這好比寫文章,隻有明確要表達什麼,才能考慮用什麼方式表達。有的領導麵臨一大堆問題,卻不知從哪裏下手,有的領導整天忙忙碌碌,卻不見多大效果,究其原因,都是因為對企業的大目標模糊,不知道與大目標實現有關的主要因素,因此也就搞不清解決哪些問題是實現大目標的具體目標。杭州萬向節廠魯冠球把狠抓質量,以質量求生存,要以過硬的質量打入國際市場為國家創外彙作為該廠一個時期的總體目標。根據這個目標要求,他從客戶中收回近3萬套不合格的萬向節,召開“廢品現場會”,用幾百萬元損失買回了職工“質量立廠”的思想。同時廠裏平均每年更新40萬元的設備,抓了一係列質量管理工作。不到5年,該廠產品合格率便提高到98.8%,產品最終出口國外。

4.要靈活用權

從某種意義上說,權力有很大的彈性,由於主客觀等原因,領導者行使權力的有效範圍與組織規定的權限往往有很大差別,這種差距反映了領導者運用權力的綜合能力與職位的相適應程度。

5.要注意情緒感染

一個滿麵愁容、焦躁不安的領導,給下屬的印象必定是無明確目標,缺乏信心;相反,一個精力充沛、樂觀幽默的領導則給人以堅定、自信,值得信賴的感覺。領導的情緒好壞,往往對整個目標的實現過程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使用權力時,不能認為自己是領導者,別人就一定要服從,而要注意用權的藝術和技巧。

6.要“腦”、“腿”結合

今天的領導,尤其是規模較大企業的領導,要用智不用力,搜集信息,及早發現問題,做到運籌帷幄,決勝於千裏之外。但是,為了獲取廣而真的信息,溝通與職工的感情,及時了解和掌握企業的情況和問題,同時要經常深入實地調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資料,盡可能多地到車間、科室,甚至職工家中走走。如土光敏夫就提倡用走動管理方式,他接管正在走下坡的東芝電器之後,每天巡視工廠,最終遍訪全國各地的30多個東芝工廠和企業,與工人同吃同聊,每天早晨上班時在門口向工人問好。在此實幹氣氛感染下,東芝很快走向了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