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地激勵下屬有策略
如何有效地激勵員工是現代領導者要深入研究和把握的關鍵策略。
一個領導者能夠有效地激勵下屬,便是很大的成績。要使一個單位有活力有生氣,激勵就是一切。你也許可以幹兩個人的活,可你成為不了兩個人,你必須全力以赴,去激勵另一個人,也讓他激勵他手下的人。你一個人可以取得一些局部的小勝利,但你要成功創業,要取得最後的全局的勝利,絕對不是你一個人單槍匹馬所能完成的。所以,你應該懂得怎樣用有效的辦法和悅人心意的態度去激勵別人,這是十分重要的。
下麵這些方法能夠使你達到激勵下屬的目的。
1.充分肯定下屬的出色工作
如果你的下屬完成的工作質量非常出色,而身為領導者的你卻從來不去注意,他們很快就會覺得實在沒有必要如此賣力地工作,下屬們的工作質量就會慢慢地下降。作為一個公司的領導者,你有必要也有義務讓你的下屬知道你是一位有勞必酬的領導者。這是最好的激勵方法。
2.讓下屬承擔富有挑戰性的工作
工作中的挑戰性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夠激發一個人的工作熱情,激勵你的下屬在今後的工作中更加勤奮努力,從而對自己樹立起更強的自信心,獲得事業的成功。這一點無論是對你的新下屬,還是新員工,都是如此。
3.恢複下屬的自信心
美國哈佛大學的勞倫斯教授一直專注於研究影響工作業績的關鍵條件。他指出:導致一個人工作業績好壞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來自對工作的滿意程度——自信。
一個人自信心提高,會使他對自我的把握能力加大,這種自我把握能力是一個人對自己準確評估與預見的能力,它會在人的內心產生一種能動的力量,促使個人趨於完善。
4.在工作中多褒少貶
一個出色、精明的領導者,不會在一些小事上對自己的下屬“橫挑鼻子豎挑眼”,而是采取一種寬容豁達的態度,讓下屬在犯了錯誤做了錯事之後,盡快地了解自己的錯誤,而不是打擊他們的自信心,給予他們時間去爭取下一步的勝利。
精神獎勵的作用更持久
相比於物質獎勵,精神獎勵的作用是更持久的,能產生更大的激勵作用。
美國IBM公司副總裁巴克·羅傑斯對給予下屬表揚、授予光榮稱號和象征性榮譽這樣一些精神激勵以極大的肯定。他在《IBM道路》一書中寫道:“幾乎任何一件可以增強自尊心的事情都會起積極作用。我並不是說光憑讚美、頭銜和一紙證書就會使一個付不起賬單的人滿足,不是這樣。但是,這些做法在物質獎勵的基礎上是對作出貢獻的人的一個很好的、公正的評價。”
精神激勵是一種不花或較少花費成本的激勵方法,如果用得妙,則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小王是某公司的青年骨幹,就在他結婚那天,公司的領導者都來了。婚禮會場簡直就像是公司的一個喜慶集會。總經理代表公司全體同仁對兩位新人說道:“青年是我們公司的希望,公司為有這樣的下屬感到驕傲,祝福你們!公司的美好未來就寄托在你們身上。祝你們幸福美滿,白頭偕老!”聽了總經理的一席話,在場的每一位同事都和這對新人一樣,心裏熱乎乎的。
某公司人事主管在一次偶然的機會和一名下屬下了一盤棋,發現他棋下得不錯。等比賽結束,這位主管找機會和他談話,說:“你的棋下得不錯,有股敢於拚殺的勁頭。不知你怎麼看自己的?聽說你工作幹得也不錯,你真的很棒!”得到主管的肯定,這位下屬的自信心更強了。一年以後,他以優異的工作成績得到了提升。
在非正式場合表揚下屬,可以縮短彼此的距離,更易於表達感情和看法,有著許多正式場合表揚所不具備的好處。它不但能激勵人、鼓舞人,而且能以積極的暗示點撥人。但要注意,在采用表揚獎勵方法時要特別注意在場人員的心理變化,千萬不要給人留下相反的印象。
用你的心情去感染員工
領導者需要時常保持樂觀健康的心情,因為你的心情會影響到員工的心情,你的態度會影響到大家的態度。
領導者的言行往往具有很大的感召力。要始終保持樂觀開朗的心情,這樣你的員工也會受到你的感染,增添無窮的力量,增加對你的信任感,就能齊心協力,共同去克服工作中的困難。試想一下:作為一名領導者,要是連自己的情緒都無法調節,那麼,你肯定也不會關心你的員工,也就不會受到員工的歡迎。
領導者不僅要控製自己的感情,還要用自己的好心情去感染員工,請記住以下要點。
當你走進公司時,別忘記清清楚楚地跟員工說聲:“你好!”讓人覺得你充滿朝氣,性格開朗。
不論你是男是女,對於初來乍到的人,都應該主動地跟對方握手,用力不要太重或太輕,隻要能讓對方感受到你的熱情就足夠了。
盡量爭取直視對方的機會,大家目光相接的一刻,很容易拉近彼此的距離,令對方覺得你很尊重他。
人人都願意受到別人的重視,應該多向員工提出問題,以示你對他極感興趣。不但可以提出一些私人問題,也可以問對方一些較深入的問題。
鼓勵員工談談他的個人奮鬥史或成功的故事,這必定會使他眉飛色舞,越講越興奮,視你為他的好朋友。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應該努力挖掘員工與眾不同的地方,讚美他,他必定也會以同樣的態度對待你。
平時需要多留意時事及各種新消息,使自己能就各方麵的話題與員工溝通,樹立一個博學的自我形象,令員工覺得跟你在一起,眼界頓開,如沐春風。
柔性管理就是感情投資
卓有成效的管理不是強迫式的灌輸說教,而是四兩撥千斤的情感攻心。
領導者與員工之間無疑是一種“管理”與“被管理”的關係。身為領導者,無不希望下屬對自己盡心盡力、盡職盡責地努力工作。因為隻有做到這一點,才能證明自己的管理是成功的,自己是一個成功的領導者。
可是,並不是每一位領導者都能實現這一目標,恰恰相反,成功的領導者往往隻是少數人。古往今來,失敗的領導者居於多數。
在這裏,決定成功與失敗的關鍵因素,就是領導者采取什麼樣的管理方式,運用什麼樣的管理方法,這向來是管理學者們所討論的一大重點問題。
自從管理學出現以來,許多管理學派相繼登台亮相。從廣義上說,人們研究管理學是為了社會文明的進步,為了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從狹義上說,則是追求最大的和諧與效益,為了提高本機構、本單位的工作效率。
正是在這種目的的驅使下,人們對管理的研究投入了極大的精力,提出了多種多樣的管理理論。在這些理論投入實踐以後,人們發現,無論是哪一種管理理論,都存在著許多缺陷,沒有一種是可以全部或大部分實現管理目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