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的領導者不是一個工作狂,因為他需要更多的時間去追求創新、追求傑出。領導者要學會安排自己的時間,知道工作和生活在一段時間內孰輕孰重。有忙碌有休閑,工作與生活兩不誤才是最好的領導者。
在枯燥中尋找快樂
生活,在一天天地延續。有時候,你會覺得日子過得太平淡了,平淡得有些枯燥。這在工作中表現得更明顯,在適應了自己的工作環境之後,你每天要做的就是按部就班到點來,到點走。寫寫報告,打打文件……雖有些枯燥,但你又逃脫不了。這時就需要你學會在枯燥中尋找快樂。
每個人都有對某件事情喜好或討厭的獨特見解。在工作中也是如此,對某件工作的喜歡程度和對某件工作的討厭程度,往往是由於個性的不同而形成的。如有的人喜歡與人接觸,與來訪的客戶談笑風生,使客人感到猶如身在朋友之中;有的人喜歡在熱鬧喧嘩的環境中穿梭,盡情地表現自己遊刃有餘的本領;有的人則喜歡在安靜的環境下全身心地工作。因此,每個人的性格不同,決定了對工作的看法不同。但無論如何,要學會把枯燥的工作視為一場刺激而又富有挑戰意味的遊戲。你可以把工作分成幾個階段,畫成一個樓梯形狀,按照工作的難易程度編排順序,每完成一項就在相應的樓梯上塗滿顏色。當所有的樓梯都被塗滿顏色時,也就是你做完所有難做工作的時候,那時你麵對被征服的工作,心中自然會產生勝利的喜悅,充滿成就感。所以,對那些無人願意做的工作,而自己不能不去做的工作要抱著磨煉自己的意誌、鍛煉自己的能力、激發自己的鬥誌的思想,努力做好工作,保持與常人不同的心態。
公司對新來的員工,一般都先安排一些無關緊要的閑雜工作,以了解他們的耐性和能力,磨煉他們的意誌,考察他們的忠誠度和信心。因此,重要的工作是不會交給新來的員工去做的。
幹雜務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是單調枯燥的,尤其是剛剛走出學校校門的大學生,他們極易對單調枯燥的工作產生不滿的情緒。他們自以為自己了不起,幹雜務是大材小用,其中有的人會半途退出;有的人會懷揣不滿,敷衍了事地工作。
對公司而言,培養一名新員工要從最基本的基礎工作開始,讓他慢慢熟悉工作,積累經驗,逐漸掌握工作程序。隨著能力的增加,才能把重要的工作大膽地放手讓新人去做。新員工應該首先熟悉工作的程序,了解瑣碎雜務的流程,再穿插一些適當的工作以做調節,提高工作效率,改變單調枯燥的工作,培養工作興趣。
你應該明確工作的意義來激發鬥誌,尋求快樂心情。要明白工作不隻是為了自己,更是為了社會,用自己微薄力量,為社會作出貢獻。隻有把眼光放遠,胸懷大誌,才能激發工作的鬥誌,才有做好工作的原動力,形成自己的工作風格。在工作中應該做到正確無誤,這是起碼的要求。隻有達到這項要求後,才能提高工作效率,爭取更好、更快地完成每項工作。當你把這些做得如流水般通暢的時候,你就會獲得成就感和快樂。
當然,現實生活中有一些人不管是工作有多少,總是把它當成負擔,用一種抵觸的情緒麵對,他們的牢騷滿腹和怨言不絕,會引起辦公室裏其他同事的不滿與反感。不要成為無所事事的人,不然將終有一天你會被淘汰。也不要既做了工作,又看不出效果,隻因自己的處事方法不好,而淹沒功績,盡量少做無用功。
快些幹完應幹的工作,然後休息一下,快樂了吧?
好的愛好緩解壓力
幾乎每個領導者給我們的印象都是兩個字——忙碌。人畢竟是血肉之軀,隻會忙而不會“閑”的領導不是一個好領導。其實,學會忙裏偷閑並不難,隻要培養一種愛好,就能給繁忙的工作增添一點樂趣。
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東西,很多東西我們不深入,就體會不到它的好處。如養花、釣魚、讀書、旅遊、收藏等,不僅使我們的人生更豐滿,而且有助於釋放我們的壓力,使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1.養花
花,賞心悅目優美動人;花,曆來被人們視為吉祥、幸福、繁榮、團結和友誼的象征。我國人民自古以來就有賞花、養花的高雅風尚,在長期養花實踐中,不僅積累了極其豐富的經驗,而且有許多馳名中外的園藝巨著。
養花能調劑人們的精神生活,使人輕鬆愉快,消除疲勞,增進身心健康,還能鍛煉意誌和提高科學文化素養。工作餘暇時養花,不失為一種樂趣。
花還是保健良藥。現已發現15種鮮花的香氣對治療心血管病、氣喘、高血壓、肝硬化、神經衰弱和失眠症有明顯療效。薰衣草能治哮喘,白菊花可明目。不少花還釋放出抗菌、滅菌物質,如紫薇和茉莉的香氣能殺死白喉菌和痢疾杆菌。花卉是極好的空氣淨化器。臘梅、桂花能吸收汞蒸氣,米蘭能吸收二氧化碳,萬壽菊、短牽牛花能吸收大氣中的氟化物,夜來香可清除不良氣體,有驅蚊作用。
2.釣魚
釣魚活動高尚清雅,有動有靜,動靜相宜,是人們修身養性,防治疾病和增強體質的理想運動方式。馬克思曾說過:“一個美好的心境,要比十服良藥更能解除心理上的疲憊和痛楚。”堅持垂釣,不僅可以陶冶性格,培養耐力,調劑生活,消除疲勞,而且還會使我們精力旺盛,體力充沛地去學習和工作。
釣魚講究一個“靜”字。心靜可以使我們思想放鬆,精神集中而有耐心地等待魚兒上鉤,對魚漂的起伏和竿梢的顫動做到洞察秋毫。靜,對陶冶情操,修身養性更有效;靜,肌肉放鬆,神經處於一種忘我的入靜狀態,可以起到與練氣功相媲美的效果;靜,是釣手的首要心境,脾氣急躁的人在垂釣中會逐步得到改善。“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台”,這不隻是談釣魚,而是人的思想修養哲理,它告誡人們在麵對嚴重困難時,要樂觀堅定,保持冷靜鎮定的態度。人一生的追求好像釣魚,竿提早了,鉤子還未被魚吃進嘴不行;提晚了,吃進魚嘴的鉤子又被吐出來也不行。隻有投入全部的熱情和希望,集中全部的精力和智慧,從容追求、沉著守候,才能適時抓住機遇,在生命的長河裏釣起人生的輝煌。
3.讀書
書,是人類文化遺產的結晶,是人類智慧的倉庫。著名女作家畢淑敏說過:“書就像微波,從內到外震蕩著我們的心。”培根說過:“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長才。怡情也,最見獨處幽居之時,其博采也,最見高談闊論之時,其長才也,最見於處事判事之時。”
讀書對我們有什麼好處呢?
(1)陶冶情操。知識真正成為心靈的一部分,可以顯現出你內在的涵養。
(2)增加知識。培根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也就是說,喜愛讀書,廣覽博識的人,可以使自己變得明智、靈秀、周密、深刻、莊重、善辯,從而使自己的一生不犯錯誤或少犯錯誤,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3)調整我們的心情。不同的書,需要不同的時間和心情看。吃飯的時候,適合看雜誌;白天能擠出時間的時候,適合看小說;晚上獨自一個人的時候,適合看散文、詩和詞。讀書可以把生活中寂寞的時光轉變為巨大的享受時刻。
(4)當我們遇到煩惱、憂愁和不快的時候,應該首先學會自我解脫,去讀一讀或者翻一翻我們喜歡的書籍和雜誌,分散心思,調整心態,冷靜情緒,減少精神壓力。
4.旅遊
遠離鋼筋混凝土的城市,抽時間與自然進行交流。下決心獨自一個人在山上、海邊或者寧靜的湖畔待上一整天,遠離現代文明和舒適的度假地、賓館和餐館。我們什麼也不需要做,隻需要待在那兒,感覺這個地方就是我們的棲息地和家。坐下來,或者悠閑地散步,全身心地接受我們所看、所嗅、所感和所聽到的東西。你會意識到你正在開始體驗宇宙的寧靜、智慧和秩序。看看天空,想一想你可能看不到但卻知道它們存在的星星和其他星球。它們和我們一樣,在這個廣闊的宇宙中有自己的位置。我們開始有一種將此處當成家的歸屬感。也許旅遊的時候,你的內心可能會發出微弱的聲音,抱怨這樣做是沒有用的,是在浪費寶貴的時間,是幼稚、愚蠢的;也可能會說我們目前有許多事情要做,不能這樣什麼也不做。不管內心發出什麼聲音,要迫使自己完成這個經曆。如果我們發現這是令人不愉快的,要坦然承認。我們很可能會從中學習很多東西。
有時也不需要專門花錢精心策劃整個旅遊時間。找個周六或周日的時間,騎著車,與幾個好友或者妻子兒女一塊去郊外玩。一路上有花,有草,有小鳥在天上飛,那該有多美!還可以唱歌,說說笑笑,打打鬧鬧,將不愉快的事情和壓力完全拋在腦後,相信你一定會得到無與倫比的樂趣。
工作與生活要平衡
領導者要在工作和生活之間尋求平衡,這樣才能享受到真正的幸福與快樂。
一位名人說:“工作是一個橡膠球,你把它丟在地上,它還會彈回來。但是另外四個——家庭、健康、朋友和精神是玻璃球,如果你把其中任何一個丟在地上,他們將不可避免地磨損、打上印痕甚至支離破碎。他們永遠都不會一樣。你必須懂得那些,並且致力於你生活中的平衡。”
“工作與生活的平衡”究竟指的是什麼?它涵蓋了我們所有人應該如何管理生活、支配時間的問題。基本上,這個平衡是關於“我們應該把多少精力消耗在工作上”的討論。每個領導者都試圖兼顧互相衝突的工作要求與家庭責任所處的兩難困境。但由於職場競爭如此激烈,使得領導者在處理工作與生活平衡問題上遭遇更多困難。工作時間越來越長,而且因為互聯網、掌上電腦、手機和筆記本電腦等技術的發展,即使離開了辦公室,工作也不會結束。其實,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是一個交易——你和自己之間就所得和所失進行的交易。平衡意味著選擇和取舍,並承擔相應的後果。
阿爾伯特是美國一位著名的演說家及作家,每天都要乘飛機或者火車到世界各地去采訪、演講。有一次他應邀到日本演講,搭乘大阪至東京的新幹線列車。在快到新橫濱時,由於鐵路的轉轍器出現故障,列車被迫停駛。車內廣播告訴大家,需暫停20分鍾左右。阿爾伯特是個急性子的人,剛開始有一些煩躁不安,列車停駛20分鍾,對於一個注重效率,時間又十分寶貴的人來說,無疑是十分痛苦的損失。
但是20分鍾過去,並且都快30分鍾了,列車一點也沒有要開動的跡象。正當他愈來愈焦躁不安時,車內又再度廣播:“很抱歉,請再稍候一會兒。”然而就在這瞬間,他改變了慣常的想法,心想:“故障修理大概很費工夫吧!焦躁也無濟於事,不如找些別的事做。”
阿爾伯特在看完手邊的雜誌後,又拿來車內備置的《時事周刊》閱讀。車上的乘客大概有很多是忙人,他們焦躁地到處走動,向車長詢問開車時間。阿爾伯特回憶這次特別的經曆時說:“列車由原先預定的延遲20分鍾,變成1小時、2小時,最後延遲了3個小時,因此抵達東京時,我幾乎看完了那本報道卡特總統的《時事周刊》。假如火車準時到達東京,或許我就無法獲知有關卡特的這些信息了。”
阿爾伯特從這次列車上的經曆中,獲得了一個重要啟示:一個人要及時地從社會以及身邊的人營造的追求效率的氛圍中走出來,以一種從容和遊戲的心情來麵對自己的生活。不要時刻都讓效率之弦繃得太緊,否則就容易為自己帶來過多的壓力和挫敗感,就會感覺自己背負著沉重的包袱,體會不到輕鬆快樂。
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兩者應該盡可能區分開來。領導者要做一個真正懂得生活之道的人,就要把握好生活的節奏,掌握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把握住自己的幸福
我們很容易想象,當我們感到焦慮、失望、心神不安時會是什麼感覺。但是,當我們處於最佳狀態,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所能並且從生活中獲取了最多的利益的時候,我們是否會知道其中的滋味?假如我們預先明白我們在尋求什麼,也許我們將會更容易找到幸福。
這正是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大約從30年前就著手研究的問題。他並沒有著重於有關幸福本質的理論研究。相反,馬斯洛決定研究的是那些他能夠找到的最幸福的男人和女人們,看看他們的經驗向我們提供了哪些關於幸福的準則。
馬斯洛教授為這樣的人編造了一個名字,這個已經被納入心理學術語的詞就是“自我實現者”。這些人往往是幸福的。
“我從來沒有遇到哪一個幸福的人不是投身於一項自我以外的工作或事業的,”馬斯洛教授說,“正因為這樣的人在生活中有一個使命,他們才不會無所事事,許多人對眼前的生活置之不顧,卻把時間浪費在回憶過去或思考未來。這些人不懂得現在的每一時刻要比過去或將來重要得多。就像電影是由相互連接的分鏡頭組成的一樣,你的生活也是由成千上萬個瞬間構成的,所以,千萬不能忽視每一瞬間。”
不要總是對自己這樣說:“一旦我實現了目標,我就會心情舒暢,我就幸福了。”相反,現在就應該高興起來,因為你已開始為實現目標做出努力。生活中的每時每刻都是美好和令人向往的。如果把這種看法當作你的人生哲學,那麼,即使生活給你帶來挫折或者並不像你想象的那樣充滿詩情畫意,你也會對人生充滿信心的。不要把生活看作是雜亂無章的事件的堆積,生活應該是每一天的每一時刻。你可以把你的生活與壯觀的鑲嵌圖案作一比較。當你走近去觀看這些圖案時,你會發現這些藝術珍品是由成百上千的閃光顆粒組成的。每一粒本身都微不足道,但聚集在一起卻構成一幅壯觀的傑作。
我們對待生活也應如此,每一時刻本身都平凡渺小、微不足道,而你的全部生命卻又正是由無數個這樣的時刻組成的,千萬不要隨便丟棄掉生活中每一粒閃光的微粒。要學會把你的日常生活同誌向、抱負或怨恨、不滿分離開來。我們都會遇到悲傷、恐懼和失敗,而且生活往往同我們獲得成功和幸福的美麗畫卷相差很遠。總之,不要讓抱怨和不快的思想控製你。
例如,做一項你喜愛的工作,這是使你感到自己有用並且為社會所需要的最簡單的方法。這就是為什麼哺育嬰兒的母親不像其他人那樣容易生病的原因。一位業餘雕刻家一度因為沒有創造性而苦惱,他去請教一位雕刻大師,大師回答說:“應該每天早晨一吃完早飯就埋頭工作,就好像一位拿不起活兒來就可能被解雇的鉗工一樣。把工作當成是你生活的支柱,你將會發現它確是如此。”
你要了解自己,為自己感到驕傲。“自我實現者”接受自己和自己的天性,他們不會因看不起自己而焦慮不安。麵對不幸和災禍,他們別人一樣會感到痛苦,但是,對於那些無法改變的事他們能夠想得開,並且能照常生活。他們不大像許多人那樣,因為擔心事情而變得憔悴。
“自我實現者”摸透了自己的脾氣、欲望和觀點,他們在評論傑出的產品之前,用不著先偷看一眼商標;在決定是否觀看一出新戲或一部電影之前,也用不著參考一下報紙上的評論。他們不必察言觀色,他們走自己的路並相信這樣的生活是幸福的。
“自我實現者”總是容忍未知,他們知道如何在變化無常的情況下生活,而不會感到提心吊膽、顧慮重重。他們接受這一現實,甚至有時還被它所吸引。當他們不知道問題的答案時,他們采取承認的態度。事實上,他們總是傾向於去解開未知之謎,而不是堅持公認的真理。
“自我實現者”是現實主義者,他們具有一種不尋常的察覺虛假、欺騙和不老實的能力。他們不會通過玫瑰色的眼鏡或墨鏡看待生活。他們看到的是現實所在而不是自己的願望、希求或是擔心。作為馬斯洛教授研究對象的一位企業家寫道:“一個人不能因為水的潮濕或岩石的堅硬而抱怨不休,同樣,當一個競爭者戰勝了你,使你不能簽訂一份承包契約的時候,也沒有什麼好抱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