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心理——領導者是優秀的心理專家(1 / 3)

每個成功的領導者都應該是一個心理專家,都應該懂得豐富的心理學知識。領導者想做好管理工作就必須了解自己和下屬。了解自己的長處和缺點,做到揚長避短。在管理活動中注重員工的心理,從員工的心理出發進行管理,是最有效的管理方法,也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讓下屬感受到你的進取心

一個具有個性與想象力,能吸引追隨者接受他的計劃,並使他們嚴格執行的領導者,才是一位真正成功的領導者。

著名演說家丹尼瓦德拉在解釋成功與失敗的差別時,舉過這樣一個例子:

一個成功的橄欖球員在踢球的時候心裏想的是:隻要我踢進這個球,我們就可以奪得超級杯,到那時每個人都會有3000元的紅包。相反地,失敗的球員在踢球的時候想的是:如果我漏了這個球,我們3000元的獎金就泡湯了。他總結說,這就是成功者與失敗者的差別。成功者心裏想的是他要的東西,而失敗者心裏想的是他不要的東西。

還有一個故事更能說明這個問題。

有家皮鞋公司想要開發南非的市場,於是派了兩位職員前去調研。半個月後,公司收到了兩封電報。一封是這樣寫的:“遺憾得很,這裏的人都赤著腳,完全沒有希望,我要回來了!”而另一封則說:“沒人穿皮鞋,很有希望,預定停留一段時間。”事情的結果是,那位先回來的職員仍然一直做著小職員;而另一位職員,最後成為了公司派駐非洲地區的總經理。

進取心是一種極為難得的美德,它能推動一個人在未被分配應該去做什麼事之前,就主動地去做應該做的事。著名領導學家胡巴特對進取心做了如下的說明:

這個世界願對一件事情給予大獎,包括金錢與榮譽,那就是進取心。

什麼是進取心?進取心就是主動去做應該做的事情。

退一步說,僅次於主動去做應該做的事情的,就是當有人告訴你怎麼做時,要立刻去做。

更有甚者,隻有被人督促時,才會去做他應該做的事。這種人不僅得不到榮譽,而且也不會受到重視,他們所得的報酬也會很少。他們大半輩子都在辛苦工作,還總抱怨運氣不佳。

最後還有更糟的一種人,這種人根本不會去做應該做的事,即使有人跑過來示範他應該怎樣做,並留下來陪著他做,他也不會去做。這種人大部分時間都處在失業中,易遭人輕視,除非他有位有錢的老爸。即使是這種情形,命運之神也會拿著一根大木棍躲在某個拐角處,耐心地等待他。

經曆過挫折才能迎來勝利

有創造力的人接受挫折,就像歡迎一個能帶來更大成就的良機。下次你碰到一個挫折的時候,請注意自己的反應。如果你擁有自信,就會感覺很好,因為你又獲得一個機會來測驗自己的創造力;如果覺得不安,切記:你和其他人一樣,都能發揮創造力,解決問題,遭遇任何問題,都是激發創意的大好機會。

你也許夢想過一種沒有挫折的生活,然而,那種生活毫無意義可言。如果有一台萬能的機器為你處理一切,你所有的問題就都沒有了,但是這個替代方案不會吸引你放棄本來就有些不如意的人生。如果你總是夢想沒有問題的人生,請記住這個比喻。挫折隻是一種心理狀態而已,此外什麼也不是。

當你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挫折時,先冷靜下來,不斷找出真正的原因,從失敗中找出一些值得學習的事物。

如果真的能從失敗的經驗中,學到很值得學習的事物,失敗本身就會是一種很有價值的經驗了。

但是,你要記住,不要疏忽自己的缺點,要達到高手那種地步。真正的高手隨時都會找出自己的錯誤與弱點,然後馬上改正,這是高手之所以成為高手的道理。

當然,千萬不要在找出錯誤後對自己說:“這就是我失敗的另一個原因。”

你應該反過來把自己的錯誤看成能夠使自己變得更偉大的一種方法或階梯。“真正的失敗就是犯大錯,卻未及時從中汲取有用的經驗,因而無法獲得好處所致。”

挫折難免,既不可悲,也不可怕。可悲、可怕的是在挫折麵前不及時總結經驗教訓,或者被挫折嚇破了膽,打退堂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或者麻木不仁,不當回事,依然故我;或者固執己見,強調客觀,怨天尤人。這幾種態度都不能從挫折中吸收應有的經驗教訓,必定會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同樣的錯誤,在同樣的問題上反複失敗。如果不認真轉變態度,根本談不上反敗為勝,而隻能是一個失敗接著一個失敗,一次挫折跟著一次挫折。

我們時常把各種挫折或失敗怪罪於運氣不好。我們會說:“哼!那是命中注定的,反正像皮球都會反彈一樣。隻好聽其自然,不要理它。”但是,請你仔細想想,如果生命就似皮球,那麼,皮球會不會莫名其妙地自動跳起?皮球的反跳有3個因素:皮球本身的性質、擲出的方式以及接觸麵的表現情況。物理上的定律足以解釋皮球反跳現象,所以我們當然不能把皮球反跳跟命運聯想在一起。

一位歌唱家在回憶早年挫折時這樣表述:“我以為我是最棒的,但我失去了比賽。”她說,“我的歌聲比別的女孩都好。那些裁判的評判大體上很不公平,我因而缺少獲得勝利的門路。”“每當我自怨自艾時,”她繼續說,“我的老師對我說:‘親愛的,你要鼓起勇氣麵對你的錯誤,’這些話就會及時出現,重新振作我的自信。我的老師告訴我這些話的那天晚上,我一直耿耿於懷,睡不著覺,直到終於找出各項缺點為止。我躺在黑暗中一直問我自己:‘為什麼我會失敗?下次應該怎樣才會得獎?’我自己也承認,我的歌聲不夠理想,說話技巧也要改善,同時必須盡量學會飾演各種角色的腔調。”

她又繼續談到她麵對錯誤的態度,不僅幫助她在舞台上獲得成功,同時也贏得更多的朋友,並培養出更親切、更討人歡心的好個性。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不時地會經曆痛苦和艱辛,如果一再重複你所受的傷害或挫折,隻會於事無補,因為這樣隻能使以往的錐心之痛更劇烈,而對你沒有任何幫助。

當你感到痛苦時,你應該盡力去挖掘存在於你內心深處的樂觀信念,把你的精力拿來解決問題,而不是用在無謂的抱怨以及失敗的痛苦之上。當你改變一切事情並提高生活的意義時,你將發現自己是多麼充實有力。

你要嚐試學會在麵臨挫折時,你的心是處於競爭狀態的。你會仔細審視現在的狀況,審視自己的原因,記住挫折並不可怕,從挫折中發現自身價值。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有一種令人費解的現象,即:凡是有才華的人,工作中很能幹、業績突出的人,往往是一些人重點攻擊的目標,最典型的表現形式就是在外散布流言蜚語。這種人以道聽途說、捕風捉影、添枝加葉、主觀臆測、張冠李戴、搬弄是非為能事,他們不看別人的許多優點,卻像蒼蠅一樣專門盯著別人的某些缺點肆意渲染,大做文章,企圖混淆視聽,擾亂人心。有的是不負責任的以訛傳訛;有的則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還有的則是懷著不可告人的險惡用心,通過造謠、“潑髒水”等手段,想把他的競爭對手搞臭、整倒,最終取而代之。

無端的非議,是一種來自人類社會的情緒挫折,它可以給人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產生異常痛苦的感覺,古人曾以“眾口鑠金,積毀銷骨”來形容輿論的魔力。麵對無端的非議,當事人最直接的反應就是惱怒、憤慨,肝火上升,情緒紊亂。麵對輿論挫折,應該拋棄下策,尋找上策。這個上策就是認真開發自身潛能,在複雜的人際矛盾中,善於冷靜分析,找到新的視角,即:從惱怒到發現自身價值。

通過冷靜地分析,你會發現,這些人為什麼喜歡傳播你的小道消息?為什麼總是抓住你的某些缺點不放乃至無中生有?為什麼你的一舉一動很多人都感興趣?你既然和這些人前世無冤、今世無仇,唯一能說明問題的隻有三個方麵:一是你和別人存在著競爭關係,你比別人能力強,在發展上有優勢,某些人隻有在別的方麵做手腳才能把你排擠掉;二是你素質高,有魅力,有潛力,已引起很多人的注意和重視,同時也引起一些人的妒忌,在表麵讚揚的同時,背後也最容易滋生閑言碎語;三是由於你知名度較高,但自身缺乏成熟和老練,處事輕率、浮躁,加之不拘小節,別人就很容易抓住你的疏漏以及失誤大做文章。經過這樣的深刻分析之後,你對所遭受的挫折從態度上必然會發生根本轉變,必然會由惱怒、沮喪轉變為興奮、愜意;對那些工於散播是非心計的人,也會由鄙視、厭惡轉變為有某種好感,認為正是你的價值存在引起了他們的重視,由重視導致責備求全,由於妒忌而導致橫挑鼻子豎挑眼。這樣看來,“公眾輿論”上的任何苛求都應該是愛護你的表現,同時也證明了你的價值所在,這確實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情。欣喜之餘你必然會認識到原來的怨天尤人、牢騷滿腹是幼稚、不成熟的表現,你會堅定地從痛苦中站立起來,挺起腰杆,鼓足勇氣,正視自己的缺點、弱點,痛下決心,自覺地在實踐中加以改正。這種自我修正,毫無疑問是人格上進一步成熟的結果。

試著想一下,最壞的可能是什麼?

哲學家羅素說過:“遇到不幸的威脅時,認真而仔細地考慮一下,最糟糕的情況可能是什麼?正視這種不幸,找到充分的理由使自己相信,這畢竟不是那麼可怕的災難。這種理由總是存在的。因為在最壞的情況下,在個人身上發生的一切絕不會重要到影響世界的程度。”

你堅持麵對最壞的可能性,懷著真誠的信心對自己說:“不管怎樣,這沒有太大的關係。”這樣,經過一段時間後,你會發現你的憂慮減少到一個非常小的程度。也許你需要把這個過程重複幾次,但是到最後,如果你麵對最壞的情況也不退縮,你的憂慮已經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喜悅之情。在轉變對挫折的態度的同時,也要仔細分析挫折的原因,從中得到教益。人們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就是此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