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心理——領導者是優秀的心理專家(2 / 3)

昨天的挫折會為今天鋪路,明天的燦爛定會撫平今天的痛苦。一味沉浸在昨天陰影的人,等於是不斷地往傷口上撒鹽,未來必定不屬於他們。麵對挫折,不要產生陰影,畢竟它隻是人生的一小部分,記住,生命是燦爛的。

承認錯誤比拒絕錯誤偉大

歌德說過,最大的幸福在於我們的缺點得到糾正和我們的錯誤得到補救。當問題發生時,應首先尋找解決的方法,而不是找代罪羊。如果一味地遮掩、回避,隻會使錯誤越犯越多,帶來更多的損失。

正視錯誤,往往會得到錯誤以外的東西。

下屬對領導的評價,往往要看領導是否有責任感,是否勇於承認錯誤。如果領導者有這樣的品質,那麼不僅會使下屬有安全感,而且也會帶動下屬多反思自己的錯誤,從而增強下屬的責任感。

美國田納西銀行前總經理特裏提出:承認錯誤是一個人最大的力量源泉,因為正視錯誤的人將得到錯誤以外的東西。這個原則後來就被稱為“特裏法則”。

吃五穀生百病,人不是神,總有自己的缺點,誰都難免會犯一些錯誤。當我們犯錯誤的時候,腦子裏往往會出現想隱瞞自己錯誤的想法,害怕承認之後會很沒麵子。其實,承認錯誤並不是什麼丟臉的事;反之,在某種意義上,它還是一種具有“英雄色彩”的行為。因為錯誤承認得越及時,就越容易得到改正和補救。而且,由自己主動認錯也比別人提出批評後再認錯更能得到別人的諒解。更何況一次錯誤並不會毀掉你今後的道路,真正會阻礙你的,是那不願承擔責任,不願改正錯誤的態度。

新墨西哥州阿布庫克市的布魯士·哈威,錯誤地核準付給一位請病假的員工全薪。在他發現這項錯誤之後,就告訴這位員工並且解釋說必須糾正這項錯誤,他要在下次薪水支票中減去多付的薪水金額。但員工說這樣做會給他帶來嚴重的財務問題,因此請求分期扣回多領的薪水。這樣哈威必須先獲得他上級的核準。“我知道這樣做,一定會使老板大為不滿”,哈威說,“在我考慮如何以更好的方式來處理這種狀況的時候,我了解到這一切的混亂都是我的錯誤,我必須在老板麵前承認。”

於是,哈威找到老板,說了詳情並承認了錯誤。老板聽後大發脾氣,先是指責人事部門和會計部門的疏忽,後又責怪辦公室的另外兩個同事。這期間,哈威則反複解釋說這是他的錯誤,不關別人的事。最後老板看著他說:“好吧,這是你的錯誤。現在把這個問題解決吧。”這項錯誤改正過來了,沒有給任何人帶來麻煩。自那以後,老板就更加看重哈威了。

勇於承認錯誤,為哈威帶來了老板的信任。其實,一個人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錯誤,也可以獲得某種程度的滿足感。這不隻可以清除罪惡感和自我衛護的氣氛,而且有助於解決這項錯誤所帶來的問題。

勇於承認錯誤和失敗也是企業生存的法則。市場不是兩軍對壘的戰場,企業不是軍隊。承認失敗,企業可以避免更大的市場損失,可以重新調整自己的市場策略,也就可以重新取得市場機會。

2001年11月17日,TCL總裁李東生在“企業家理論與企業成長國際研討會”上反思TCL6年成長中的“兩大失誤、五大不足”。兩大失誤是指多元化準備不足,戰線拉得過長,真正形成有競爭力的行業不多;國內通訊產業的發展機遇沒有抓住。五大明顯不足分別是綜合規模實力不足、研發能力不足、國際經營管理經驗的不足、營銷能力不足、企業體製不足。

但是,事隔不到兩年,我們就看到,在中國通訊市場上,TCL已經成為中國移動通訊製造商中位居前列的本土企業。這靠的是什麼?就是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並對症下藥。

再看看世界那些百年企業的發展曆史,它們沒有一個沒有經曆過失敗,重要的是他們都能夠從失敗中重新站起來。2001年,沃爾瑪首次位列世界500強榜首。但據德國《商報》2002年3月報道,這個世界最大的連鎖商進入德國市場4年來卻連遭敗績,不僅損失超過1億美元,而且它在財務上遮遮掩掩的做法,無法蒙混過德國法律這一道關,它將不得不對外公開2000年和2001年兩個年度的財務情況。沃爾瑪在德國擁有17萬職工,設有95家分店,但是,沃爾瑪並沒有因為在德國的受挫而灰心喪氣,而是勇敢承認錯誤,采取整頓措施,在德國市場上再搏一次,後來終於取得了成功。

肯德基是個成功的企業。殊不知肯德基在進軍香港時也經曆過慘重的失敗。1973年肯德基將目光瞄準了香港,同年6月,第一家肯德基店在香港開業,1974年數量已達到11家。聲勢浩大的廣告宣傳,加上獨特的烹調方法和配方,使得顧客們都很樂於一試,可以說肯德基在香港前途光明。但是,到了1974年9月,肯德基公司突然主動宣布多家快餐店停業,到1975年2月,首批進入香港的肯德基全軍覆沒,紛紛停業關門。肯德基承認了貿然進入香港市場的策略是失敗的。

並不是失敗了,就意味著不成功。正是因為勇於承認失敗和錯誤,肯德基才能曆經百年而不倒。達爾文曾經說過:“任何改正都是進步。”歌德也說過:“最大的幸福在於我們的缺點得到糾正和我們的錯誤得到補救。”敢於承認錯誤,汲取教訓,才能以嶄新的麵貌去迎接更加激烈的競爭和挑戰!

過分苛求會使下屬很厭倦

詹姆斯是一家大型製造類企業的采購經理,在工作上頗有成就,深得公司領導層的賞識。他對下屬要求很高,也很嚴格。詹姆斯僅有中專學曆,能升到現在的職位,是因他對自己的嚴格要求。因此,他便期望他的員工也能像他一樣,一心撲在公司的事務上,為公司鞠躬盡瘁。

詹姆斯要求他的下屬在上班時間不得擅自離崗,不得做與工作無關的事情,不得閑聊,不得接打私人電話,所有的時間都工作。他總是想方設法占用員工的時間,認為隻有員工多做工作才能多出成績。在他的領導下,員工總有做不完的工作,即便有些工作沒有任何意義。

他還要求自己的員工養成“早到晚退”的習慣,讓員工每天陪自己加班1個小時。即使員工無事可做,也要陪伴在他身邊。

假如員工不這麼做,要麼加薪晉職的機會就比較少,可能再無出頭之日,要麼就是莫名接到調職或解雇的通知。另外,他也將員工的節假日和休息時間進行了重新規劃,以適應他工作的需要。甚至有時員工將午休的時間用來休息,也會引起詹姆斯的不滿。

詹姆斯的舉措顯然引起了員工的怨言,他們抱怨自己完全沒有私人的空間,隨時都被管製和監督,好像把自己賣給了公司,使他們的自由受到了限製。

詹姆斯手下的員工被尊重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他的工作陷入了被動,團隊士氣低落,效率下降。人員流失、領導混亂等問題也接踵而來。

這個例子可能是個極端的典型,但是在我們的生活當中,類似詹姆斯經理的事例並不少見。

他們認為員工喜歡逃避工作,經理必須加強領導、加強監督,甚至采取一些強製的手段,占有員工全部的時間,讓員工時刻都在自己的視線範圍內。他們認為領導就是要嚴格,唯有嚴格才可以體現自己的威嚴,才算是盡職盡責,才能做出成績。

他們鄙夷有效領導的理論、觀念和方法,在他們看來,隻有所有的時間員工都在工作,手中不停地做事,才最令他們放心,才是最好的領導方法;也隻有如此,才對得起公司給的薪水,自己的價值才能得到體現。

作為領導者的你,可能信奉敬業奉獻、全心付出、一心為公的職業準則,可能認為把工作視為生命的全部才最值得提倡。所以你經常以這樣的高度要求你的員工,希望他們和你一樣,希望他們在工作的時間全心投入,把工作帶回家,在節假日來公司加班,將工作視為生命的重心。但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工作並非是他們生命的全部。

並非每個人都發自內心地願意接受領導的監督,時時受到管製。相反,員工希望能有更多的時間考慮個人的發展問題,希望在工作的時間補充知識,提高技能,希望能有充足的時間休息娛樂。

如果員工作為個體受到了領導的尊重,自我發展和自我實現的欲望得到了重視和滿足,他們才更願意用心工作,更願意接受經理的加班要求,更加有效率地完成經理的指令。

人的需求遵循生理需求、安全需求、被尊重需求、人際交往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的遞增規律。隻有低層次的需求得到滿足之後,人們才可以更加安心地工作,才願意全心付出,達到自我領導和自我價值的實現。

對於員工來說,生理和安全的需求都比較容易被滿足,但在被尊重的需求上,許多員工都有怨言,認為自己不被尊重,時刻受到監督,被管製得很嚴,沒有一點時間可供自己自由支配,自己的想法無法得到實現,工作環境很壓抑。

如果領導允許,他們更願意主動地工作,獨自創新,用自己的能力實現自己的主張。每個員工都是一個小“發動機”。這個“發動機”能否有效運轉和領導者的工作風格有關,和領導者加油的力度也有關。如果員工沒有被發動起來,領導者就要反思自己的領導風格了。

領導者當然要以身作則,在其位謀其政,樹立工作行為的典範。但是不要忘了,以身作則並不代表要以此暗示員工,讓他們做到所“示範”的每一項事務。那樣的話,員工非但沒有個性,更沒有主動性和創造性。習慣了等待命令和接受監督的員工,一旦脫離了控製,他們的工作能力可能令人失望,他們可能什麼都不做或者什麼都不會做。

尊重員工是人性化領導的必然要求,隻有員工受到了尊重,他們才會真正感到被重視、被激勵,做事情才會真正發自內心。他們才願意和領導者打成一片,站在領導者的立場,主動與領導者溝通想法、探討工作,完成領導者交辦的任務,心甘情願為團隊的榮譽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