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熊曉鴿—超級 VC ,賭的是智慧 (2)(2 / 3)

灰兔把自己脫險的經過告訴了刺蝟,刺蝟說:“你真聰明,你是怎麼想出這個妙計來的呢?”灰兔說:“因為我知道,狼、豺、狐狸雖然結夥前來對付我,但它們都有貪婪的本性,互不信任,各懷鬼胎,我正是利用了這一點。”

沒有信任的團隊,是無法形成強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在競爭中,會被對手找到漏洞,各個擊破,最後落得失敗的下場。因此,在職場中,領導和下屬之間要彼此信任。

一個好的老板要對員工信任、放手,使之有更多的發展空間,這樣才能贏得下屬對自己的忠誠。同時下屬也要相信領導的決策,相信他們給自己提供的空間和平台,這樣也讓領導自身有一種認同感,從而營造出和諧的合作氛圍,共同把事情做好。

“晉升計劃”在行動中醞釀

熊曉鴿正式到IDG工作後,麥戈文也沒有想到,熊曉鴿的第一次“出手”會來得如此之快。

熊曉鴿輕而易舉就做成功了兩個項目,這讓麥戈文大喜過望,他第一次看到了熊曉鴿在投資方麵的潛能。麥戈文也因此判斷除了出版以外,在中國也可以做風險投資。

而熊曉鴿最初加入IDG,是因為看到IDG龐大的媒體出版資源以及麥戈文的中國市場情結,他沒有想到自己會和創業投資扯上關係。而將熊曉鴿帶入創業投資領域的麥戈文,也不曾料到IDG會在中國大放光彩。

1991年,熊曉鴿以IDG董事長亞洲業務開發助理的身份回到中國。當時與他一同來中國考察的,還有一些大牌的國外VC。不過,當時的中國市場讓這幫大牌們很失望,因為那時的中國根本沒有VC,甚至在管理基金裏連個像樣學曆背景的MBA都找不著。

硬件的不足,使得許多國際大牌VC冷落了當時的中國市場。另一方麵,美國、歐洲的投資回報率比中國高,環境也好,這也是他們當時不願意登陸中國的原因。

在大家一致認為中國做VC時機過早的時候,熊曉鴿覺得現在就可以做,可以先小規模地做,中國的市場一定會慢慢擴大,“賭明天”總好過在一旁觀望。

於是,熊曉鴿開始不斷提醒麥戈文:“應該去中國投資,而不是在美國繼續投資。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都有機會,它們的市場還太小,未來的重心一定會轉移到中國內地。”

熊曉鴿給麥戈文的建議是:要馬上做,以“低成本、低姿態”進入中國風險投資市場。麥戈文“投”了熊曉鴿一票,這一票也為IDG贏得了10年的先機。IDG進入中國後,取得了讓國際同行羨慕的成績,也因此遠遠超前於其他風險投資公司。

當機遇來臨但是還沒成熟的時候,先人一步積極行動,是熊曉鴿的長處之一。他的魄力給了我們一個啟示:在職場中要眼明手快,積極行動,搶占先機。

在職場中,當別人埋頭於眼前事情的時候,你已經看到了下一步的工作;當大家還在為眼前的工作任務苦惱的時候,你已經出色地完成了老板並沒有吩咐的事情,這樣具有超前眼光並樂意付出行動的人自然是職場中的香餑餑,這樣的人往往也會得到老板的賞識和青睞。

追求人生開放,追求職業生涯的完美,勢必要求我們及早行動、善於行動。百度創始人李彥宏在《創業中國》中,將其創業的行動秘訣歸納為:向前看兩年、少許諾、多兌現,也強調了行動的作用。在職場中,尤其是對於那些有誌於闖蕩世界500強企業的人來說,勢必要行動起來。但是,行動之前要先做好幾個關鍵步驟:

第一,方向正確。在自己擅長的舞台上跳舞,此為萬古不變的真理。不要想著去外企“練練”,那你可能空手而歸。

第二,充分準備。機遇隻垂青有準備的人。雖說先人一步很重要,但做好充分準備,對於任何行動無疑是必需的。隻有拉滿弓,才能射出勢大力沉之箭。一般而言,我們需要做這些個人準備:

(1)思想準備。做任何事情,如果有了思想上的準備,就有了一個好的心態開始。

(2)信息準備。古人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