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世界有你,一個世界沒有你。讓兩者的不同最大,就是你一生的意義。”這句話放在李開複最新自傳的封麵上,宣傳的是他的人生態度。他身在江湖,心在學院中;他以幫人管理企業而成名,現在決定自己開店。從學生到打工者,他用智慧來贏得別人的肯定;從打工者到創業者,他用激情來鼓舞人心。校園裏的學生們稱他為“開複老師”,因為他不僅在網上回答了數以萬計的學生提問,更用自己的經曆給職場中人樹立了“世界因你而不同”的最佳範本。
Make a difference——讓企業因你而不同
李開複有一條著名的生存警言:Make a difference.(讓世界因你而不同。)這不僅是對自我價值的一種追求,更是職場生存之道:當你已經可有可無的時候,就意味著很快會被替代了。
李開複的生存哲學在他身上就體現得很明顯。從哥倫比亞大學畢業後,他選擇了去卡內基·梅隆大學讀博士。剛進卡內基·梅隆博士班時,根據學校的規定,學生可以挑老師。在入學的第一個月裏,他通過跟老師的接觸和了解,最後非常肯定地挑選了瑞迪教授,選擇了他的博士研究方向——語音識別。當他投入瑞迪門下時,正好趕上瑞迪一個規模宏大的科研項目。瑞迪告訴李開複:“我準備組建一個15人的團隊,用專家係統來解決不特定語者語音識別的難題。”
經過學習和實踐後,李開複大膽地告訴瑞迪:“我已對專家係統失去信心,我認為統計方法可以解決問題。”李開複的方法與瑞迪的截然不同,但是瑞迪被他的大膽和激情所感染,語重心長地對他說:“盡管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但我支持你用統計方法研究下去。看得出,你很有想法,所以我全力支持你。如果你需要大型語料庫,我可以去找國防部,讓他們出錢建立一個足夠大的語料庫。不過,我提醒你,過去有人曾用統計方法做過類似的工作,都沒有成功。”
“謝謝您的提醒,我覺得我可以取得突破。”李開複在瑞迪的幫助下,得到了一台最新、運行速度最快的計算機,然後他就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那段時間,他每天工作約18個小時,寫了至少10萬行程序。1987年12月,在他所堅持的方向上,語音識別的研究終於出現了曙光。他把語音係統的識別率從原來的40%提高到80%,最後又提高到96%。
因為開創性地運用統計學原理開發出世界上第一個“非特定人連續語音識別係統”,李開複被《商業周刊》授予當年“最重要科學創新獎”,確立了他在信息技術研究領域的重要地位。
後來,羅傑·瑞迪回憶起這一事件時,仍十分讚歎李開複當時的勇氣,認為他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學生。李開複後來回憶當時的情景說:“我很清楚,第一步的成功給我提供的隻是一個機遇,而不是一個答案,因為80%的識別率絕不是最佳的結果,我使用的方法還有很多可改進之處。而且,我已經公開發表了我的研究成果,每一個研究機構都會學習、使用我的方法,所以,如果我此時放鬆下來,不再做實驗,埋頭寫論文以求盡快畢業的話,別的學校或公司很快就會超過我。所以,我不但沒有放鬆,反而更加抓緊時間研究攻關,甚至為此推遲了我的論文答辯時間。最後,專注的研究讓我的語音識別係統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識別率從80%提高到96%。在我畢業之後,這個係統仍多年蟬聯全美語音識別係統評比的冠軍。如果我當時在80%的水平上止步不前、隨隨便便就畢業的話,後來《商業周刊》頒發的‘1988年最重要科學創新獎’肯定會讓別人搶走。”
同年,他所開發出的“奧賽羅”人機對弈係統,因為擊敗了人類的黑白棋世界冠軍而名噪一時。
和唐駿極為相似的是,李開複也是研究員出身,他有自己的專利發明,這一點就勝過了很多人。無論是在微軟還是在後來的穀歌,既是技術專家又是管理大師的人並不多,所以李開複格外搶手,也無人能夠取代。對微軟來說,失去李開複實在是一大損失;對穀歌來說,李開複的離開也可以算它闖蕩中國市場的一個小低潮。
公司有你和沒有你,情況越不一樣越好。員工最願意聽到上司的誇獎就是“不敢想象這個團隊沒有你會怎樣”之類的話。如果你總是一個可有可無的角色,在金融危機和公司虧損等危險情況下,你很有可能就成為第一個被開掉的人。
對於大多數的職場人士來說,make a difference是一種生存的智慧。也許你的技術並不過硬,口才也不是最好的,也不善於搞活氣氛,隻要你有一項別人不能做到的本事,或者有幾個鐵杆的朋友,就還算是相對安全的。或者你敢於突破自己,主動去嚐試一個新的項目,在公司需要人的時候挺身而出,這些都能增加你與眾不同的幾率。
笨人做工,聰明人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