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杜威的教育思想(2 / 2)

本能論心理學是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考察人的行動的,也稱做生物化本能論心理學。本能論心理學重視本能的作用,認為行動的最初狀態是衝動,兒童心理就是以本能活動為核心的天生心理機能不斷開展、生長及與周圍環境協調的過程。因此,教育者的任務就在於發現本能生長的規律,並按本能生長的不同階段提供適當的材料,使其得到不斷的生長與發展。

(三)改良主義和民主主義的社會有機論

杜威認為,個體在社會中生活,並通過社會而生活;社會存在於組成它的無數個體之中,並通過這些個體而存在。社會總是由許多團體構成,無論團體內部還是團體之間都必須形成一個有機的統一體。他指責美國現實製度的不民主,希望通過改良的途徑建立一個民主主義的理想社會。社會改良主義與民主主義的思想貫穿於杜威教育理論之中,支持這一思想的理論基礎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麵。

1人性論

杜威認為人性天然具有趨向結合和聯合以及趨向分化的傾向,即“利他”和“利己”的傾向,因此要想使社會進步,則應積極地利用人性中利他的一麵。

2庸俗進化論

杜威認為社會的發展隻能是逐漸的進化,隻有量變而無質變,隻要改良,而沒必要采取革命等過於激烈的手段使社會製度發生根本變革。

3民主觀

杜威承襲美國早期的啟蒙思想家提出的“民治、民有、民享”的觀念,並提出民主主義的社會可以給予個人以多方麵的發展機會,它以“自創”和“獨立”為原則,民主本身就應當是一個教育的原則、方針和政策。

杜威認為,民主主義社會最需要教育,且為教育提供良好的條件和要求。通過教育,可以形成人的一定的社會興趣和習慣。可見,教育成為杜威社會有機論中的一根杠杆,可以調和階級矛盾,緩和社會衝突,以實現“理想社會”。

教育中的雙中心

杜威的教育思想一方麵受西方曆史上的兒童本位論思想的影響,其中尤以盧梭的影響最大;另一方麵又深受社會本位論思想的影響,19世紀法國社會學家孔德、德國哲學家黑格爾等人都是社會本位論的力倡者。正是在吸取西方曆史上眾多思想家的觀點,又結合現代哲學、心理學、倫理學以及實驗科學的新成果的基礎上,杜威提出了獨特的教育“雙中心”論。

(一)兒童中心論

從教育的心理因素及民主觀的角度,杜威主張教育應該建立在兒童的天性、本能基礎上,倡導兒童中心論。他對傳統教育進行了猛烈的抨擊,批評傳統教育隻是自上而下地把成人的標準、成人所製定的教材與教法強加給正在生長的兒童,而所有這些強加的東西超出了兒童經驗的範圍。他主張把兒童放在教育的中心,使兒童成為教育的主宰。因為杜威的兒童中心論影響很大,他被視為20世紀上半期兒童中心主義的重要代表人物。

(二)社會中心論

杜威生活的年代,美國有大量外來移民入境,階級矛盾、民族矛盾、種族矛盾異常尖銳。杜威既不滿現實,又企圖維護資本主義秩序,因此在考慮教育問題時,也常常著眼於杜會的需要。他認為除心理學因素外,教育過程還應當考慮社會學因素,認為教育的社會方麵應當放在第一位,教育要以社會為中心,要把兒童訓練成社會的成員,要用為社會服務的精神熏陶兒童,並教會他們有效的自我指導的工具,隻有這樣,社會才會有最好的保證。

杜威一方麵大力倡導兒童中心論,同時又把社會的需要、社會的目標放在教育的中心地位,二者是從不同的角度來說的。兒童中心論更多地考慮的是心理因素,是就方法論而言的;社會中心論更多地考慮了社會的因素,是就目的論來說的。二者在教育中都很重要,不可偏廢。為此,杜威要求兒童的個性化與社會化相協調,要求兒童按照社會的目的來表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