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出處】
選自《孟子》。
【故事欣賞】
從前,有一個下棋的名家叫秋,人們都稱他為弈秋。他的棋藝在全國是獨一無二的,非常高超,經過大大小小的比賽,他從來沒有輸過。久負盛名的弈秋認為如果自己死了,就沒有人再掌握這些高超的棋藝的話,實在是太可惜了,於是就招收了兩個徒弟,要把自己的高超棋藝傳下去。
下棋是一項腦力勞動,需要天資聰明,頭腦靈活,因此,在招收徒弟時,弈秋對要來學棋的人進行了智力測驗,從計算能力、理解能力、反應能力、應變能力等方方麵麵進行考察。考試非常嚴格,經過層層的篩選,最後選出了兩名智商最高的人,收為徒弟,其他的人都被淘汰了。
能夠成為全國最有名的棋手弈秋的徒弟,被選上的兩個人內心十分興奮,高興勁溢於言表。能選出智商最高的人為徒弟,弈秋也十分高興。
舉行過拜師儀式之後,弈秋開始教兩名徒弟學棋。
這兩個徒弟的智商旗鼓相當,但是學習態度卻是完全不一樣。其中一個徒弟,專心致誌,集中精力聽弈秋講課。另一個徒弟雖然也坐在那裏聽弈秋講課,可是他的心早就溜走了。他心裏惦記著天空飛翔的大雁,考慮怎樣用弓箭把它射下來,弈秋講課的內容,他根本沒有聽進去。
結果,兩個人的學習效果也是大不相同:前一個徒弟成了弈秋棋藝的傳人,後一個徒弟什麼也沒學會。
【寓言解讀】
學習、做事都要專心致誌,心無旁騖,把精力都投入進去,這樣才能學好、做好。如果三心二意、朝三暮四,沒有正確的學習、做事的態度,那一定不會有好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