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出處】
選自《呂氏春秋》。
【故事欣賞】
戰國時代,在齊國有一個不知名字的小鎮,小鎮上有兩個自命不凡、愛說大話、常常自誇為全世界最勇敢、最不怕死的人。他們一個住在城東,一個住在城西。
一天,這兩個自誇世界上最為勇敢的人碰巧同時來到一家酒樓喝酒。他們一先一後進了酒樓後才互相看見對方。兩人相互寒暄了一番後,便選中靠窗的一張又幹淨、又明亮的餐桌相對而坐。不一會兒,酒保送上來了一壇陳年老酒。店小二又替他們剝去壇口上的封口泥,打開了酒壇蓋子,一股香氣撲鼻而來。店小二替他們各自斟滿了一碗酒後,把酒壇子放到桌子上,很客氣地退了下去。
這兩個人喝了一會兒酒,聊了一會兒,漸漸覺得有酒無肉實在是有些乏味。其中一個人提議說:“老兄,稍等一會兒再喝。這樣光喝酒不吃肉很是乏味,我到菜市場去買幾斤肉來,叫這酒店廚師加工後端上桌子供我們下酒。咱倆難得在一起,今天喝個痛快。”另一個人答道:“老兄,不必到菜市場去買肉了。你我身上不都長著有肉嗎?聽人說腿肚子上的肉是精肉,我們將自己隨身帶的刀在自己身上割下肉來下酒,又新鮮、又幹淨,不是更好嗎?隻叫店小二端盆醬來蘸著吃就行了”。那個提議去菜市場賣肉的人為了表現自己的“勇敢”,隻好同意了對方的提議。不一會兒,店小二將一盆醬端來了,放在桌子上麵。他們每人喝了一碗酒後,各自抽出自己的腰刀,在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大塊肉來,血淋淋的放在醬盆裏蘸了一下,然後送到自己嘴裏咽了下去。就這樣,他們每喝一大碗酒,就在各自大腿上割下一大塊肉來吃。當時在場的人看到後又驚訝,又害怕,但誰也不敢上前說什麼。這兩個人在酒樓裏一邊喝酒,一邊吃著從自己身上割下的肉。他們兩個人都自稱是世界上最勇敢的人,因此,誰也不肯在對方麵前認輸。就這樣,酒一大碗一大碗地喝下去,他們身上的肉也一大塊一大塊地被割下來;鮮血不斷地從他們身上流出,流到地上,流了一大片……不多久,這兩個自詡為最勇敢的人都由於失血過多而死去。
【寓言解讀】
勇敢自然是值得欽佩的品質,但盲目的逞勇鬥狠則算不上勇敢,隻能說是一種愚蠢而無聊的行為。為正義的事挺身而出是一種勇敢,但為了所謂的麵子而爭鬥則不屬於此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