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次非斬蛟(1 / 1)

【寓言出處】

選自《呂氏春秋》。

《呂氏春秋》是秦國丞相呂不韋主編的一部古代類百科全書,全書共12卷,160篇,二十餘萬字。

【故事欣賞】

次非是個楚國人,他在一次旅遊時來到吳國幹遂這個地方,在這裏他得到了一柄非常鋒利的寶劍,次非高高興興地帶著劍啟程回楚國。

次非在返回楚國的途中要過一條大江,次非便乘船渡江。當渡江的小木船行到了江中心時,忽然從水底遊來兩條大蛟,異常凶猛地向這條小木船襲擊過來,很快地從兩邊纏住渡船不放,情況非常危急,所有乘船過江的人都嚇呆了。這時,次非向擺渡的船夫問道:“您在江上搖櫓擺渡多年了,您曾經見到或聽到過有兩條大蛟纏住船不放而船上的人還能夠有活下去的可能嗎?”船夫回答說:“我駕船渡江幾十年,也不知送過多少人過江,不說沒見到,還從來沒有聽說過有這樣的事情而船上的人是沒有危險的。”次非想:如果不除掉這兩條惡蛟的話,全船的人就會有生命的危險。於是他立即脫去外衣,捋起衣袖,抽出從吳國幹遂得到的寶劍,對船上的人說:“這兩條大蛟如此凶惡,也隻不過是這江中一堆快要腐爛了的骨和肉,還怕它幹什麼?為了保全船上所有人的生命,我即使丟掉了這柄剛剛得到的上好寶劍,哪怕是我個人的生命,也沒有什麼可惜的。”說完,他就毫無猶豫地手持寶劍跳到江中向纏住渡船不放的大蛟砍去,經過一場緊張、激烈的惡鬥,次非揮劍斬了那兩條大蛟,從容不迫地上到船上來。就這樣,次非斬除了兩條大蛟,保住了渡江的小木船,挽救了全船人的生命。

【寓言解讀】

為了正義挺身而出是值得敬佩的行為,在這個過程中,即使獻上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也義無反顧,其行為可歌可泣,值得每個人有良知的人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