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三農”問題與農民身份轉移可喜的是,中央政府已經對“三農”問題給予了高度重視。徹底廢除城鄉二元製度,解放農民,廢除歧視性政策,使起跑線最起碼是平等的。就情理上看,也應當對農業和農民進行反哺了。廣大農民曾為現代社會和共和國的成立與建設做出過巨大的貢獻,貧困山區和革命老區的人民尤其如此,流血流汗,支援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建國後計劃經濟的30年,他們作出了積累幾千億元建設資金的巨大貢獻,同時也承受著不吃商品糧和一些權利缺失的歧視性政策。曆史發展的今天,西方進人了後現代化,中國正疾向現代化進軍,占人口80%的農民,卻依然大多扛著原始的鋤頭在土地上勞作,的確是不應該出現的畫麵。

我們應該回哺農民。第一是盡可能改變農民身份,建設公民社會,不要懼怕農民進城市,要造成良好的接納農民的社會氛圍;然後,對剩下的農村部分人口進行支持,逐漸形成占國家人口10%~20%的合理比例,西方社會就是這個比例,大部分比這個低,其餘部分轉移進第三產業。轉變農民身份,建設和諧的中國公民社會,隻要操作得當,是國家經濟發展的大好契機。應該看到,解決“三農”問題的最終目標是消除農民身份,保留必要的農業勞動職業和產業能力即可,不要為解決問題而解決問題。重視是途徑,是解決手段,轉移農業勞動力為市民、建立發達的公民社會才是最終目標。貶低農民素質的觀念是錯誤的,中國改革進程不就是從中國的農村開始的嗎?是安徽鳳陽的農民冒著巨大風險開始了第一次改革試驗。要相信中國農民的素質、品質和創造精神,尊重他們的首創精神。

另外的幾個環節也要注意

提倡以製度反腐敗,限製權力不當使用。這是建設和諧社會成功的關鍵問題之一,也是貫徹科學發展觀、推動社會經濟穩定協調發展、進一步取信於民的重大環節,刻不容緩。

處理好經濟發展速度與機製的關係。經濟發展速度超過10%不一定就是過熱,關鍵是結構和體製是否理順。日本曾持續了20年的14%,日本的人口密度、資源等等並不強於我們,沒有人說他們是這熱。如果我們的機製和體製理順,從全社會一些所謂的關係內耗中擺脫出來,我們國家連續保持20年12%的經濟增長速度又有什麼不可能?

提高國民素質,優化國民性格,和素養。修正部分國民中根深蒂固的不良習慣和意識。在一些人看來的小事情其實不小,它關係到國家形象和中華民族的外在形象。必須加強教育,修正不良行為甚至是劣行。這對於一個地區、一個國家的長遠發展,都是很重要的。

要著重提高低收人者收人——王永明,貴州大學

“十一五”期間要著重提高低收入者收人,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讓全體人民共同分享改革發展的成果。提高低收人者收入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調整國民收人分配格局,向農村傾斜,加大對“三農”的投人,加大落實“兩減免三補貼”支農政策的力度,加大扶貧開發投人,增加農民收人,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實行農村免費義務教育製度,建立農村養老醫療社會保障製度。

加大對下崗職工的失業救濟和免費技能培訓,努力安排下崗職工再就業,提高下崗職工收入,同時提高企業工人和退休職工的收人。

提高西部艱苦邊遠地區機關事業單位職工的收入水平,吸引大學畢業生等各類人才到西部縣、鄉基層工作,為西部貧困地區的發展提供必要的人才保障。

加快推進全國事業單位分配製度改革,隨著轉製為企業的事業單位員工收入普遍大幅增加,現在國家應重點提高公益性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的收入。

暢通、便捷的投訴渠道是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陳曉冬,沈陽理工大學

一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事,如果處理不好,也會影響和諧社會的建設步伐。特建議如下。

建立渠道,增加宣傳政府部門應當通過網站、電話、報紙或其他方式建立信息平台,加大宣傳力度,讓老百姓知道各個部門的行政職能,明白生活中的各種困難應該向誰反映,怎麼便捷地反映。

公開電話,主動現身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將各種行政部門的辦公電話、舉報電話都在查號台作登記,為老百姓服務的“公仆”應該主動現身人前,多參與服務工作。

暢通渠道,專亊專辦各種接待投訴的部門,投訴渠道再暢通一些,不能互相“踢皮球”,專門問題設置專門人員接待。投訴應該不會多花錢,即便多花了也應該算做是花在了“刀刃”上。

桌限時處理,合理反饋應規定各種問題的處理期限,對每個問題都給予反饋,讓老百姓真正有當家做主的感覺。

政府搭台,社會監督成立一個監督部門,同樣以暢通的渠道讓老百姓對各個政府部門的辦事效率、服務態度直接做出評價。將評價彙總並給出公報,以督促其服務意識,真正做到執政為民。

這些都是小事,但千萬別當小事!和諧社會就是由這點點滴滴的小事凝聚而成的

關於煤礦安全生產對策的建議——曹曉卿,鬆下電器機電中國有限公司

目前,在全國各地,煤礦生產大型事故時有發生。礦難使許多礦工失去生命,使他們的家人成為寡妻孤子,甚是可憐。如果這個問題得不到解決,也將給和諧社會的建設帶來極大的阻力,並且從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中國在世界上的形象。我認為應該采取以下措施。

改變煤礦安全生產事故的不可預測性單單隻是嚴懲發生事故的單位法人還不夠,如果煤礦安全事故在礦井下變得不可預測,將對許多錢迷心竅的礦主,失去產生威懾力的先決條件。因此,必須強行推出煤礦生產通風裝置、瓦斯傳感器、自動報警裝置、滲水報警裝置的技術標準。目前,在許多地區,許多煤礦生產企業連瓦斯傳感器都沒有還在進行生產。這需要堅決有力的決策,在全國範圍內展開突擊檢查。對沒有安全保護措施的生產企業給出期限,不僅要有自動報警和保護的設備,而且必須符合質量標準。不符合標準的,一律予以取締。

對明知有生產隱患卻照舊生產的企業嚴厲打擊僅僅在事故發生後追究責任,是遠遠不夠的。目前,必須組織一批隊伍,在全國範圍內,在當地政府和煤礦企業不知情的情況下突擊檢查,對於存在生產安全隱患卻繼續生產的企業,一律追究經濟乃至刑事責任,並且沒收生產許可證。而且,罰款一律用煤礦老板自己的戶頭,不準用企業的錢交罰款。這項措施必須執行一段時間,直到生產的報警裝置質量和設備的安全度得到保證。還應該在立法上為這項措施提供保證,明確處以法律製裁的原因就是“明知故犯”。

建立礦工和礦工家屬舉報的機製可以開通舉報熱線,或者設立短消息處理中心,接受礦工和家屬對於煤礦生產隱患和非法作業的舉報。並且,在全國範圍內調派人員,對礦工進行安全逃生的教育。當然,這項措施必須得到另一個條件的支持一所有煤礦都安裝質量可靠的報警裝置。一旦報警,立刻停產,拒不執行者用法律手段解決,其中,礦工的舉報是很重要的。

改善技術條件對於煤礦、生產設備、通風裝置和安全報警裝置的企業,一律采用許可證生產製度,從技術上抬高準人門檻。對於煤礦生產企業的設備采購,進行嚴格的審查,把設備的質量要求納人頒發生產許可證的條件。對於購買劣質設備的企業,一律吊銷生產許可證。在今後合適的時候,把國外先進的煤礦生產設備和傳感報警裝置的行業和技術標準引入中國。

聘請國際專家國外煤礦生產管理得好的,一定有其經驗和道理。因此,與國際專家進行互動,在體製和機製上吸取經驗,聽取意見,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