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第一,鄉鎮機構沒必要對應縣一級機構。除了必須設立的機構,其他都應當取消,如政協辦、鄉鎮企業辦等。第二,調整鄉鎮區劃,撤鄉並鎮。根據經濟發展水平,區別東中西不同情況,區分民族地區,適當調整區劃建製。對交通便利、區劃過小的鄉鎮,應當合並,集中搞好小城鎮建設,方便群眾辦事。第三,加大對農村的投人。采取中央、地方、農民都出一點的辦法,重點解決農村交通、水利問題,指導農村搞好村鎮、民房建設。
減少政府層級,提髙行政效率——林龍,浙江省溫嶺市市民
美國等很多發達國家都是三級甚至二級政府管理。雖然他們是聯邦製多黨製國家,但是政府管理應該是講究效率的。我國實行的是五級政府管理,我認為這不適應我國經濟發展的實際,尤其是在東部發達的省份。這樣的體製阻礙了社會的發展,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和社會的不穩定以及增加人民的負擔。
建議在“十一五”時期可以推行四級或者三級的政府管理。具體設想是撤銷地級市及其司法體係,本著就近和屬地原則合並縣到縣級市。發達地區根據實際可以不設鎮一級政府而是設置辦事處。以浙江省為例:浙江省總計11個地級市、20多個縣級市還有70多個縣、區,可以考慮合並成30多個市,即原來的11個地級市加上20個縣級市。周圍的縣區可以本著就近原則合並或者適當調整,直屬於省政府管理。這樣就不會盲目地攤大餅式地推進城市化,有利於資源整合,強化政府管理,減少農民負擔。
區劃改革應列人規劃——袁紹明,湖南省安仁縣黨校
我國的區劃設置已經不太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許多專家學者已經探討過區劃改革,有必要將省的麵積減小、數量增加,實行中央、省、縣三級行政管理,撤銷地區、鄉兩級行政機構。此事雖然艱難,但這是必然趨勢和必然要求,“十一五”規劃應該正視此問題,並編製相應的規劃。
農村村級單位合並發展的建議——黃敦,曙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現在農村改革麵臨的問題是麵積太小、村官太小。現在大多數現任村長要改變本村的貧困麵貌都覺得力不從心,也有文化水平不高的問題,而要一個大學生來當個小小的村長又覺得有點大材小用而不願意,覺得一個村才一百多戶幾百號人不好發揮作用,鎮長又管理不過來。
我建議把幾個村合並到一起擴大村級單位,重新選有能力的人擔任村長,使其能遊刃有餘地發揮自己的才能,利用本村的資源來發展本村經濟。這點可以借鑒北方一些已經發展起來的現代化大村莊的合並發展經驗。
關於組建國家資本管理委員會的建議——張晉渝,雲南省昆明市棕樹營小區丹平裏18-2-201
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國家資本應作為保障國民經濟正常運行、社會主義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存在。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主義的國家資本應投向民間資本不願追逐的、低利潤率的、但又是社會和諧發展所必需的行業,如社會公益部門、農業部門等等。國家資本還應該是調節經濟運行的,應起資本的蓄水池作用。它的主要作用,一是國家資本要進行引導性投資,如對風險行業、高科技新興行業、農業等,當其他資本進入後,國家資本就可適時撤出,以便投向其他的行業。二是國家資本要做公益性、低利性投資,防止出現社會不和諧,如醫院、學校等。三是國家資本還要投向資源有限性或稀缺性行業,以控製和保護資源,防止暴利及資源的浪費。國家資本管理委員會的作用是管理國家資本的運作和宏觀調控,而不是管理國有企業的經營,與現在的國資委不一樣。
改革特許許可證申請辦理製度——韋建學,陝西省西安生漆研究所
創新技術有其特殊屬性,與現行管理標準不符合。現行管理標準滯後於技術創新,因此技術創新無法得到許可證。我認為國家應當實行特許許可證製度,凡是技術創新所涉足到的行業,由科技部門發放特許許可證,實行期為三年,三年內待建立新的管理標準後直接換發行業許可證,這樣可以加快技術創新轉化成生產力的過程,有利於標準化隨著技術的創新進行調整。對於國民經濟發展較快的行業、技術創新能力較強的行業更應當實行由創新技術部門發放特許許可證,有利於行業技術升級,實現跨越式發展。
推進行政區劃體製改革——班萬春,北京市朝陽區科建賓館610室
中國現有行政區劃種類和層次較多,大大超過憲法規定的省、縣、鄉三級,應當按照管理有效、人員精簡的原則進行合理調整。中華人民共和國已成立五十多年,具有較強的建設能力和有效的管理能力,應該通過規劃行政區劃來進行城市、人口、資源、建設的重新配置。
堅持三級行政區劃新的三級行政區劃為省級、市級、鎮級,應“撤縣並鄉建鎮強市”。省級行政區劃總數不超過20個,調整後的省份人口一般為5000萬~9000萬人。市級行政區劃全國不超過500個,每省不超過25個。設市標準為人口200萬~400萬,享有原直轄市管理權噑,促進城市經濟發展。鎮級行政區劃不超過10000個,每市不超過20個。設鎮標準為人口5萬~20萬,享有原縣級管理權限。社區(村級)行政區劃不超過20萬個,每鎮不超過20個,設置社區的人口標準為5000~10000人,社區為政府指導的自治機構,設代議機構、行政機構,不設法院、檢察院。
精簡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目前,鄉及鄉以上機關工作人員500萬,鄉以下工作人員1000萬,合計1500萬人,行政區劃改革後僅需國家機關工作人員800萬人,不僅人員精簡近一半,而且管理效能有大幅度提高,此外還明確了社區(村級)管理人員的待遇。
推進行政區劃新格局的形成
大城市病得以消除。防止鋪大餅式的城市規劃,通過現在較強的建設能力,減少老城市發展的諸多難題,以大小適中的鎮為基礎形成新型組團式城市。鼓勵公民居住、工作在同一個城市,減少城市間長途奔波,提高公民生活質量。
用社區建設整合人居環境。村以下人口向社區集中,可加強社區建設,完善國家對公民的行政服務,加強公共建設,節約建設用土地,進行局部開發性移民,保護生態環境。新建社區向水土條件較好、交通便利地區集中,徹底改變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進行屬地化管理,社區內不再允許小區封閉,資源環境社區共享。
開展大規模國土整治工作。全國河係成網,高速公路成網,高速鐵路成網,公路到社區,鐵路到市、鎮,石油天然氣管道成網,電網全國聯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