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土人將國王人等帶回部落。當晚,食人族上下皆大歡喜,圍著國王人等歌舞。國王被綁在一根十字架上,腳下堆積著一堆木柴,食人族的人正準備點火,吃燒人肉。因語言無法溝通,隻要啞口無言,等待奇跡出現,不然就難逃一死了。
儀式開始了,酋長指示眾人坐下。
不久一名巫師便開始祭禮。他以清水噴在國王身上,然後逐步檢查他身體的各個部位。當他檢查到國王的手時,低聲感歎,不斷地搖頭,眾人不知所以然,都感到驚奇。
巫師向酋長說:“我們族人隻吃完整地動物。這個動物是不祥物,因為他的拇指斷了!我們不可以吃他啊!”
酋長立刻趕去查看,果然發現國王的拇指少了一截,便下令方走國王。而其他人都被吃掉了。
國王劫後餘生撿回一條性命,非常激動,馬上趕回國都的監牢去拜見丞相。
他一見到丞相便抱著這位“恩臣”哭了起來:“現在我才知道為什麼你說我的斷指是件好事了,它救了我一命啊!我錯怪你了!”
過後,國王又問丞相:“我關你在牢裏十多天,好不好?”
“好,很好!”
“為什麼?”國王不明白。
“陛下,如果您不抓我進監牢,我一定會隨從你去打獵,我們都會一起被食人族抓去。您可以因為斷指而保住性命,但我必死無疑,因為我很完整啊!”
一時間,國王茅塞頓開,領悟了一個真理:每件事都有其兩麵性,是好、是壞,都在於你自己。
簡單溝通
有人經常感歎:又是雨季,銷售量又會減少。因為這些人總是認為,雨天很難去見顧客,出入不方便。這是個消極的看法;積極的人則會說:好啊,下雨了,許多顧客都會呆在家裏,正是推銷產品的好機會。當環境無法改變時,我們必須適應環境,學會從中受益,方為上策。
謹記,以樂觀積極的態度看待事物,我們是不會有損失的。
木桶什麼時候滿
在古代的一個寺院裏,一個師父教了很多弟子,其中一個弟子認為自己十八般武藝都學會了,就提出要下山。
師傅問他:“你什麼都學會了嗎?”
弟子很坦誠地答道:“我什麼都學會了。”
這時,師傅就對他說:“請你把廚房裏那個最大的木桶提出來,裝滿石頭。”
弟子很快把桶提出來裝滿了石頭。
師傅問他:“裝滿了嗎?”
他自信地說:“裝滿了。”
師傅用手一指說:“請你到外麵的一堆沙子前,看能不能再往桶裏裝一些沙子?”
弟子就提著裝滿石頭的桶去裝沙子,沙子從石頭縫隙裏漏下去了很多。
他把桶又提到師傅跟前說:“這次真的裝滿了。”
師傅問:“是不是桶裏麵不能放東西了?”
弟子說:“桶已經這麼滿了,怎麼能再裝東西呢?”
師傅沒有言語,走到廚房裏舀了一碗水,說:“那請你把這一碗水倒進去吧。”弟子接過那碗水,對著桶慢慢地倒,一碗水很快滲進去了。
這時,師傅對弟子說:“你現在可以下山了。”
弟子滿臉愧色地說:“師傅,我還有許多東西沒有學,我現在不想下山了。”
簡單溝通
其實,在任何時候,任何事情上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長處。人生也是一隻桶,你永遠裝不滿它。這個哲理同樣體現在營銷中,往往在人們認為市場飽和了的時候,充滿創造力的策劃師又能深入的挖掘,提取新的消費點,在行業中大展拳腳。
才高八鬥的狐狸
在森林裏,住著一隻見識廣闊,滿腹經綸,在社會上頗有地位的狐狸。這隻狐狸熟讀理論,常以專家自居,喜歡滔滔不絕地發表長篇大論。
有一天它外出,遇上一隻從森林外邊來的小花貓。閑談中,小花貓仰慕狐狸的“才高八鬥”,因此便虛心請教。
小花貓問道:“尊敬的狐狸先生,近來生活困難,您是怎樣度過的?”
狐狸說:“什麼?你這隻可憐的花貓,每天隻會捉老鼠,你有什麼資格問我如何生活!真不識抬舉!你學過什麼本領?說來聽聽!”
小花貓很謙虛地說:“我隻學會一種本事。”
“什麼本事?”
“如果有隻狼狗向我撲來,我就會跳到樹上去逃生。”
“唉,這算什麼本領?我可是精讀百科全書,掌握上百種武術,我身邊還有滿袋的錦囊妙計呢!你太可憐了!讓我教你逃脫狼狗追逐的絕招吧!”
說著狐狸想從袋於中尋找妙計。剛巧,這時一群獵人帶了四隻獵狗迎麵而來。小花貓敏捷地一縱身跳上一棵樹,躲藏在茂密的樹葉中。小花貓大聲向正在驚慌得不知所措的狐理說:“狐狸先生,趕快解開你的錦囊,拿出脫身妙計來吧!”
語畢,四隻獵狗已撲向狐狸,將它抓住了。
小花貓歎息道:“唉,狐狸先生,你會十八般武藝,卻不會使一招半式。如果像我一樣懂得爬上樹來,你就不會落到這種淒涼的下場了!”
簡單溝通
目前,中國營銷界使用的營銷理論知識大多鑒於國外的營銷理論知識,不適用於中國的營銷實戰中,在營銷實戰中,這些理論可以借鑒,但要切忌照搬照用,陷入理論為王的誤區。因為中國的國情、民俗、心態等和國外的任何國家都不同。
在營銷大師菲利浦。科特勒的名著《營銷管理》中,將營銷管理概括為四個層麵:分析、計劃、執行和控製。分析和計劃是營銷的前端,是成功營銷的前提和基礎;執行和控製則是營銷的後端,二者可以合而為一,看作大執行的範疇,它是將思想的東西,變為行動和現實的過程,是確保戰略計劃有效落實的根本保障。一個大型促銷活動計劃的成功,決定於計劃的執行管理,沒有完美的執行策劃隻是紙上談兵空無用處,有時甚至會出現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