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2 / 3)

智者靜靜地聽上帝說著,然後,他要求上帝對人生提出自己的忠告。

上帝從衣袖中拿出一本厚厚的書,上邊卻隻有這麼幾行字:人啊!你應該知道,你不可能取悅於所有的人;最重要的不是去擁有什麼東西,而是去做什麼樣的人和擁有什麼樣的朋友;富有並不在於擁有最多,而在於貪欲最少;在所愛的人身上造成深度創傷隻要幾秒鍾,但是治療它卻要很長很長的時光;有人會深深的愛著你,但卻不知道如何表達;金錢唯一不能買到的,卻是最寶貴的,那便是幸福;寬恕別人和得到別人的寬恕還是不夠的,你也應當寬恕自己;你所愛的,往往是一朵玫瑰,並不是非要極力地把它的刺根除掉,你能做的最好的,就是不要被它的刺刺傷,自己也不要傷害到心愛的人;尤其重要的是:很多事情錯過了就沒有了,錯過了就是會變的。

智者看完了這些文字,激動地說:“隻有上帝,才能……”

抬頭一看,上帝已經走的沒影沒蹤了。

簡單溝通

對每個生命來說,最最重要的便是:隻有自己才是自己的上帝。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有一個餐廳生意好,門庭若市,老板年紀大了,想要退休,就找了3位經理過來。

老板問第一位經理:“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第一位經理想了想,答道:“先有雞”。

老板接著問第二位經理:“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第二位經理胸有成竹地答道:“先有蛋。”

老板又叫來第三位經理,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第三位經理鎮定地說:“客人先點雞,就先有雞;客人先點蛋,就先有蛋。”

老板笑了,於是提升第三位經理為總經理。

簡單溝通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如果你一味地想這個問題的答案,永遠也不會有結果。以前在爭論先有物質還是先有意識這一哲學的基本問題時,就有哲學家提出過“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命題,如今,這第三位經理給出了這一命題的營銷學答案,這就是——客人的需求永遠是第一位的。

“上帝”也要推銷自己

顧客是上帝,但上帝也要學會推銷自己,這是一個70多歲、容貌優雅的女士,在許多年以前教我的。她臉上隻有兩種表情,快樂或是非常快樂。

有一天晚上,在人際關係的課堂上,我正和學生討論到店員使他們受氣的情形。我們舉了很多例子,有些店員對顧客根本不理不睬,有的則態度惡劣,沒有禮貌。

最後輪到這位女士發言,她說:“我並不責怪這些可憐的店員,有時顧客對他們也很不客氣。我常常享受他們最親切的服務,他們都對我很好,我有一套方法。”

於是,她告訴我們她的方法:“我走到店員前麵,向她微笑著說:‘你可以幫我忙嗎?’我幾乎從來沒有被拒絕過。”

有誰忍心拒絕一位笑臉迎人可愛的小婦人的請求呢?

簡單溝通

21世紀的營銷是雙向式的,即買者和賣者的相互溝通日趨重要。我們在強調“顧客是上帝”的同時,作為顧客的我們是否也應具備基本的推銷“上帝”的方法呢?

鐵軌

有一群小孩子在外麵玩,而那個地方有兩條鐵軌。一條還在使用,一條已經停用。隻有一個小孩子選擇在停用的鐵軌上玩,其他的孩子全都在仍在使用的鐵軌上玩。很不巧的,火車來了,而你正站在鐵軌的切換器旁。因此你能讓火車轉往停用的鐵軌,這樣的話你就可以救了大多數的小朋友。但是那名在停用鐵軌上的小朋友將被犧牲,你會怎麼辦?據說大多數人會選擇救多一些的人,換句話說,犧牲那名在停用鐵軌上玩的小孩。但是這又引出另一個問題,那一名選擇停用鐵軌的小孩顯然是做出正確的決定,脫離了他的朋友選擇了安全的地方;而他的朋友們則是無知地選擇在不該玩耍的地方玩。為什麼做出正確的抉擇的人要為了大多數人的無知而犧牲呢?

簡單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