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出簷
鋼筋混凝土屋麵的出簷形式,有現澆屋麵圈梁帶挑簷、鋼筋混凝土屋麵板挑出簷溝、挑梁鋪板簷溝等幾種。出簷的防水處理一般比較簡單,按屋麵防水層的做法將防水層一直鋪設到簷溝外側,在簷溝底部做滴水,對於預製鋼筋混凝土樓板結構采用圈梁帶簷溝者,簷溝會在挑出部分的作用下向外轉動,所以在預製和現澆部分的交接處宜做柔性節點,即用防水彈性材料嵌填縫隙,以適應可能出現的裂縫,對幹預製樓板帶簷溝和挑梁擱板的簷口,板擱置處的板縫應按柔性防水填縫處理。
(三)變形縫
變形縫的寬度是不定的,所以變形縫不能采用嵌填材料的方法防水,隻能使用蓋縫的方式,使變形縫既能自由位移(當然是有限的),又不會漏雨。對於剛性防水屋麵的變形縫,一般采用鍍鋅鐵皮蓋縫,平縫也可以采用混凝土壓頂蓋縫。為使平縫兩側不積水,如同分倉縫,應將變形縫兩側用細石混凝土抹出凸緣。對有上人要求的屋頂,宜做浮築式防水麵層,結構層變形縫用幹鋪油覆蓋,並在縫隙處用柔性卷條將油氈壓住。
第四節平屋頂柔性防水屋麵
柔性防水,又稱“卷材防水”。柔性屋麵的防水層是用柔性的卷材用膠接材料粘貼鋪設而成的。卷材防水層的優點是:卷材通常具有一定的延性和韌性,當屋麵結構出現撓曲或由於種種原因出現微小裂縫時,卷材能適應一定程度的結構變化而保持屋麵的防水性能。但是卷材易老化而產生龜裂,失去防水性能,因此必須經常維修。一般認為,卷材防水層的使用期為10-15年。常用的防水卷材有瀝青紙胎油氈、玻璃布等纖維卷材,以及再生橡膠卷材。其中,最為常用的是油氈防水卷材。膠結材料也多為瀝青及其製品,如瀝青膠、冷底子油等。由於卷材防水層有其共同的特點。施工與構造的要求也彼此相近,所以現以油氈為例,介紹卷材防水屋麵的構造。
一、油氈防水層的組成與構造
油氈肪水層由基層、蒸汽擴散層、麵層及保護層組成。
(一)基層
基層是防水層下部的結合層,它必須具備能與麵層進行良好結合的條件。由於油氈是以粘貼方式與基層結合的,所以基層必須平整,以便與油氈粘合。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一般在屋麵結構層上或保溫層上做20仍111厚的1:3水泥砂漿找平層,砂漿硬化後待幹燥,再滿塗一層冷底子油。冷底子油滲人砂漿表層後,形成油氈粘貼膠結料同砂漿找平層粘合的中間介麵,又稱為“結合層”。這對油氈防水層粘貼在屋麵上的牢固性,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應該注意的是,冷底子油必須在屋麵找平層充分幹燥的情況下才能塗刷;否則,找平層表麵水分大,蒸發後會破壞冷底子油與找平層的結合。
(二)蒸汽擴散層
油氈在屋麵基層上粘貼後,由於基層中水分蒸發或基層表麵微孔中空氣的膨脹,會使防水層形成鼓泡。鼓泡嚴重時,會引起油氈破裂或使油氈產生皺折,影響屋麵防水,造成排水不暢。因此,必須設置蒸汽擴散層,使局部的蒸汽能有一個較大的擴散空間,讓蒸汽壓力消散。蒸汽擴散層的設置,是通過在粘貼第一層油氈時采用特殊的粘貼方式形成的。例如,第一層油氈與基層間采用點狀或條狀粘貼法(俗稱“花油法”),保留一定的空氣流動間隙,並將蒸汽集中排除,以免在局部聚集形成鼓泡和皺折。點狀和條狀粘貼法。
(三)防水麵層
防水麵層是由油氈和瀝青膠結料交替粘合於基層上而形成的。瀝青粘結在油氈的上下形成整體,油氈連鋪,瀝青滿塗,接縫搭接,覆蓋於整個屋麵。
油氈防水層一般采用二層油氈三層瀝青的做法,即先在滿塗冷底子油的基層上滿塗一層熱瀝青,貼上一層油氈,再滿塗一層熱瀝青,再貼一層油氈,最後滿塗一遍熱瀝青。這種做法俗稱為“二氈三油”。另外,在容易出現問題的部位,如泛水、變形縫等處,宜采用“三氈四油”的做法,即三層油氈刷四層瀝青的做法。油氈鋪貼時,一般由簷口起水平鋪貼,一層接一層向上用熱瀝青貼至屋脊,後貼的油氈壓先貼的油氈,對於坡度較大的屋麵,也可以采用垂直鋪貼的方法,當鋪貼第二層油氈時,搭接縫應與下層的搭接縫錯開,使防水層厚度均勻,防水可靠。另外,可以采用層疊搭接的方法,即以半張寬度搭接,這樣,可以節省材料,方便施工,加快進度。油氈的各種鋪貼方式。
鋪貼時塗抹瀝青的厚度不宜太大,以左右為宜。瀝青塗得太厚,容易發生龜裂。
(四)防水層保護層
油氈和瀝青均為有機防水材料,大氣穩定性差,即在大氣作用和陽光照射下易老化,表現為幹縮、龜裂、失去韌性和塑性,從而降低了防水能力;另一方麵,瀝青的軟化點低,在夏季烈日照射下會軟化,甚至流淌。所以,在油氈防水層上應設置保護層,使瀝青與空氣隔開,並不受陽光直射。
防水層保護層分上人屋麵和不上人屋麵兩種。
上人屋麵,可以在防水層上澆築30-40mm厚的細石混凝土麵層,每設一分倉縫,也可以設置墊塊,用預製細石混凝土板架空設置;另一種做法是,在防水層表麵做厚水泥砂漿結合層,鋪設預製混凝土板或大階磚。
對於不上人屋麵,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在防水層表麵再塗一層熱瀝青,然後鋪一層直徑約為3-6mm的砂,俗稱“綠豆砂”,以阻隔大氣、減少陽光的直射。
另外,有些地區開始試用隔熱塗料作為保護層。隔熱塗料由汽油)清漆、鋁銀粉和熟桐油調配而成,直接塗刷於防水層上,以刷兩道為宜,它的作用主要是使瀝青防水層隔絕空氣,並反射熱量。據測量可知,它可以使油氈表麵溫度下降15攝氏度左右。這種隔熱塗料不僅可以用在屋麵上,也同樣可以用於避免陽光直射的牆麵上,做成牆麵隔熱塗料層。
二、油氈防水屋麵的其他構造
油氈防水屋麵的其他構造,包括屋麵泛水構造、簷口構造、變形縫防水構造、雨水口構造、管道出頂構造等。所有這些構造的設置要求,就是要通過各種手段和方法,消除和切斷這些部位雨水滲漏的途徑,以達到防水的目的。
(一)泛水的構造
在屋麵和女兒牆、天窗壁、煙函等部位,都存在屋麵與垂直牆壁交接處,此處的泛水構造是將屋麵的防水層一直順牆壁做上去,在垂直牆壁與屋麵的交接處,須用水泥砂漿或細石混凝土做成半徑為50-100mm的圓弧,也可以做成45度的斜麵,使油氈在轉角時有平緩過渡,並粘貼牢固。然而關鍵的地方就是防水層在垂直牆壁上的收頭,稍有處理不善,就會造成滲漏,油氈防水層泛水構造的主要問題就表現為防水層在垂直牆壁上的收口防水處理。
在垂直牆壁上高於1800mm處留出凹槽,或在挑磚下留槽,將收頭的油氈嵌入槽內。槽內宜用材料填出斜坡,以防雨水反滲。
牆壁防水用鍍鋅鐵皮代替油氈,但屋麵防水層必須壓在鍍鋅鐵皮之上,並用熱瀝青粘貼牢固。
有時,也可以在挑磚下用磚砌矮牆或現澆混凝土把整個泛水處油氈壓住。為了加強泛水處的防水,一般在轉角處加一層鋪油氈。牆麵須用水泥砂漿找平並刷冷底子油一道,再粘貼油氈。
(二)簷口防水構造
柔性防水的簷口有自由落水、懸挑簷溝、女兒牆內簷溝等幾種方式。
女兒牆內簷溝的防水做法與屋麵泛水構造相類似。
(三)變形縫防水構造
變形縫的處理原則是封閉縫隙,不能漏水,但必須能適應允許的縫兩側屋麵相對位移。常見的變形縫有兩側屋麵同高的縫和兩側屋麵不同高的縫。
當縫兩側屋麵同高時,對於不上人屋麵,常在變形縫兩側加砌矮牆,牆外側按泛水構造同屋麵交接,在兩邊牆的內側縫中嵌填彈性材料,如瀝青麻絲等,矮牆上加蓋板壓頂,蓋板有鍍鋅鐵皮和混凝土蓋板兩種,對於上人屋麵,油氈防水層上都有混凝土板層,為保證屋麵的平整,不能再砌矮牆,而應跨縫平鋪油氈、玻璃纖維柔性卷材等,在麵層的鋼筋混凝土板縫中“填油裔。具體做法。
當縫兩側屋麵不同高時,可以沿縫砌一道矮牆,牆縫中嵌入彈性材料,矮牆外側按泛水做法,牆頂用鍍鋅鐵皮封縫,對位於屋頂出人口處的變形縫,做法同前,隻是縫頂出人口處須加鋼筋混凝土挑板蓋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