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屋頂的屋麵排水方式分為無組織排水和有組織排水兩類。
(一)無組織排水
雨水順著屋麵流下並從屋簷直接落到地麵上的排水方式,稱為“無組織排水”,又稱“自由落水”。無組織排水的屋簷要挑出,做成挑簷。這種排水方式的屋麵構造簡單、造價較低,適用於雨水量較少的地區,而且簷口高度不大的房屋。可采取無組織排水方式。簷口高度大的房屋或雨水量較大的地區,屋麵下落的雨水容易被風吹至牆麵沿牆漫流,汙染牆麵。當采用無組織排水時,應做好房屋勒腳、散水或陽溝的處理,以免雨水衝刷牆根導致牆體受潮。
(二)有組織排水
當房屋簷口高度較大或降雨量較大時,為防止雨水自由瀉落時衝刷牆麵與牆根而引起的建築物損壞和影響美觀,應采用有組織的排水方式。
有組織排水,是指設置與屋麵排水方向垂直的縱向天溝(又稱“簷溝”),將屋麵順坡流下的雨水彙集到簷溝中,再順簷溝經雨水口和雨水管(又稱“水落管”)排落到地麵,然後通過陽溝排放到地下排水係統中去。
根據雨水管的位置不同,有組織排水又分為外排水和內排水兩種方式。
1.外排水
外排水,是指雨水在簷溝中彙集後,經雨水口和設置在室外的雨水管排落到地麵的有組織排水方式。外排水方式是大多數房屋所采用的排水方式,它在構造上易於處理,對室內的使用不產生影響。其做法是:將屋麵做成雙坡水或四坡水的形式,在坡底屋簷處做簷溝。當采用雙坡水時,沿房屋前後簷牆做簷溝,為避免山牆處雨水外溢,山牆也應做簷溝,或山牆出頂做女兒牆或挑牆;采用四坡水時,則沿房屋四周做簷溝。簷為可以挑出外牆麵形成出簷,有女兒牆時,也可以在女兒牆內做簷溝。簷溝內應找坡,以加快排水速度。
2.內排水
內排水,是指雨水順坡彙集到簷溝或天溝中後,.經雨水口和設置於室內的排水管排到地麵的排水方式。內排水適於屋麵麵積&大或長度較長的多跨度房屋,以及高層建築和有特殊需要的建築。
3.雨水管的布置
雨水管是有組織排水的排水構件,它沿簷溝的布置要均勻,使每一個雨水管集水的麵積大致相等。在一般情況下,要沿簷溝每隔10-15mm設置一個,間距太長會使溝坡而必須很深。
但是,當屋麵麵積很大時,要驗算雨水管集水麵積是否能滿足排水要求,從而調整雨水管的排列間距和雨水管管徑。驗算的方法可根據當地每小時最大降雨量出每個雨水管的最大集水麵積,除以屋麵麵積,所得到的數即為所需雨水管的理論數量。
第三節平屋頂剛性防水屋麵
剛性防水屋麵是用剛性防水材料作防水層的屋麵。它的特點是防水材料不老化、耐久性好,而且適用於上人屋麵。目前,剛性防水屋麵正被很多房屋廣泛采用。
剛性防水屋麵對房屋結構的整體性和剛度要求較高。這是因為,剛性防水材料隻有在保證自身完整的情況下,才具有防水性能。對於變形較大或可能發生不均勻沉降的房屋,不宜采用剛性防水屋麵。
一、剛性防水材料
(一)防水砂漿
防水砂漿有兩類:一類是密實砂漿;另一類,則是防水劑砂漿。密實砂漿是采用控製砂的級配,控製水灰比(水與水泥用量之比)和采用嚴格的施工要求來獲得砂漿密實性,從而達到防水的目的;防水劑砂漿,又稱“防水砂漿”,是在水泥砂漿中摻入防水劑來提高砂漿的密實性和抗滲能力。由於密實砂漿的施工要求較高,而且防水、抗滲性能難以保證,因此目前多采用防水劑砂漿。
防水劑的種類較多,常用的有氯化物金屬鹽防水劑、水玻璃防水劑、金屬皂類防水劑等。防水劑的主要作用,是在水泥砂漿中形成不透水的複鹽和膠體,堵塞砂漿在水泥硬化過程中,用於水分蒸發而留下的孔隙和毛細管,使砂漿結構進一步密實並具有不透水性。
防水砂漿的施工要求很高;否則,防水性能將達不到要求。其做法為:先把水泥和砂幹拌均勻後,把量好的防水劑溶液溶於水中,再與水泥和砂攪拌,攪拌均勻後即可使用。在鋪抹防水砂漿時,先在清潔潤濕的基層上抹一層純水泥漿,然後分層鋪抹防水砂漿,砂漿的每層厚度不宜太厚,一般約左右。在每層初凝前,必須壓實後方能進行下一層防水砂漿的施工。屋麵防水砂漿的厚度一般為20-30mm,要分數次才能完成,最後一層要進行壓光。鋪設完畢後,要加強養護,保證水泥漿充分水化和硬化。在有條件的地方,可以采用高速噴射砂漿,以提高密實性和防水效果。
(二)細石混凝土
細石混凝土是目前大量采用的剛性防水材料。它用1:2:4的水泥、砂、石子組成,其強度指標為C20以上。細石混凝土必須在剛度較大的屋麵上使用。細石混凝土防水層的整體性好、強度大,比防水砂漿密實性高。由於砂、石級配良好,因而在其硬化過程中幹縮裂縫的較少。細石混凝土防水層的施工搗製,同樣要注意提高其密實性。要嚴格控製水灰比,以免水泥水化多餘的水分蒸發而留下毛細孔,降低密實性。同時,在澆搗後初凝前,要用鐵反複碾壓,把多餘的水分壓出,再撒少量幹水泥用鐵板壓平。然後,用蓋席養護,不能脫水,使表麵密實性進一步提高,避免表麵龜裂。有條件時,可以進行分格圍堤,在細石混凝土防水層上蓄水養護。這樣,有利於水泥在水化作用下產生微膨脹,使內部的毛細孔進一步堵塞。
細石混凝土剛性防水屋麵,是在剛性屋麵板上鋪設厚約35-45mm的現澆細石混凝土層。為了防止結構變形和屋麵板撓曲等因素引起的防水層開裂,一般在細石混凝土防水層中配置、間距為200mm、雙向布置的鋼筋網。為了增強防水層上部的抗拉性能,減少上表麵的開裂,鋼筋網應配置在防水層偏上的部位。
(三)微膨脹混凝土
微膨脹混凝土是用微膨脹水泥作為膠凝材料的混凝土。微膨脹水泥是在425水泥中摻入少量的礬土水泥、生石膏粉,混合均勻而成的水泥。它要即配即用,存放期不能超過7天。微膨脹混凝土具有膨脹性能,可以抵消混凝土的幹縮。用於屋麵防水時,內部應配鋼筋網,間距為能限製膨脹,遂產生自應力,由此來防止混凝土的開裂。由於微膨脹水泥的膨脹是不可逆的,因而防水性能優越。
微膨脹混凝土防水屋麵防水層的厚度一般為40mm,基層不平時,防水層最小厚度不能小於300mm。
微膨脹混凝土的施工方法與細石混凝土的施工要求相同,不再贅述。
二、防止剛性防水層開裂的措施
剛性防水是在材料密實、完整的條件下實現的。當剛性防水層出現裂縫後,防水性能大大降低,嚴重時甚至不起防水作用。剛性防水層的開裂,往往是由於溫度變形、層麵結構變形或撓曲、地基不均勻沉降,以及防水層本身的幹縮和徐變等引起的。其中,最常見的原因是冷熱變形和屋麵板撓曲。針對這類原因引起的開裂,可以采用設置分倉縫和浮築防水層的方法加以解決。
(一)分倉縫的設置與構造
分倉縫是為適應溫度產生的熱脹冷縮及避免剛性防水層因之而產生無規律的裂縫,而在防水層上設置的人工縫。分倉縫位置的確定,要視結構的支承情況和溫度脹縮的需要,一般是在預製板的支座處、預製板擱置方向改變處、現澆與預製相接處等變形發生的地方,如圖16—8所示。因此,事先在這些部位將防水層斷開,把防水層分為一個個獨立的板塊,板塊之間的縫隙即為分倉縫。在分倉縫中填入彈性材料,使各板塊能自由伸縮,從而避免了無規律裂縫的展開。由於溫度變形與物體的大小成正比,所以分倉縫距離不宜太大。
(二)浮築式剛性防水層
除了分倉縫將屋麵防水層“化整為零”、消除開裂外,還可以將防水層同結構層脫離,形成浮築層,使結構的變形對剛性防水層不產生影響。由於各自的變形分開,從而消除了由於麵層溫度變形受結構層約束而產生開裂的現象,同時也消除了因結構變形迫使麵層開裂的可能性。浮築層的構造處理方式有兩種:一是在屋麵結構層上做隔離層,防水層做在隔離層之上,隔上,隔離層可用瀝青、油紙、廢機油等;二是在結構層上先鋪一層鬆散材料,如粘土、石灰、爐渣等,再做防水層。
三、剛性防水屋麵的其他構造
(一)泛水
泛水,又稱“返水”,是指屋麵防水層與垂直牆體交接處的防水處理。其一般做法是:在離屋麵防水層表麵大於180mm的垂直牆麵上挑出了磚,將細石混凝土防水層由屋麵順牆做至挑磚底部。為了防止由於牆與屋麵板之間的位移破壞泛水的構造,也可將剛性泛水處理成柔性節點,即按變形縫的方法處理,所示;如果屋麵防水層中配置了鋼筋網,應將鋼筋網延續至挑磚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