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屋麵構造設計(二)(1 / 3)

(四)雨水口構造

簷溝所處位置不同,雨水口的位置也不同。對於懸挑簷溝,雨水口在簷溝的溝底平麵上;對於女兒牆內外排水簷溝,雨水口位置就必須在女兒牆上。雨水口的構造原則要求排水通暢、不易積留,同時雨水也不能從雨水口側邊滲漏。為了滿足以上條件,一般均采用定型雨水口配件。在安裝配件時,雨水口的底部應比其周邊低一些,形成漏鬥形,便於排水;雨水口人口處應設置鐵或格柵罩,以避免屋頂雜物落人雨水口發生堵塞;對於外簷溝,為防止雨水口周邊滲漏,雨水口處必須加鋪一層油氈,並鋪人漏鬥內,用瀝青膠或聚氯乙烯膠泥嵌縫。雨水口的構造。

(五)屋麵上人孔防水構造

上人孔的做法很多,這裏僅以例說明上人孔構造的特點。

上人孔突出屋麵的突緣部分高度應為250-400mm,突緣可以采用鋼筋混凝土現澆,也可以采用磚砌。突緣的外側必須做防水處理,構造與泛水做法相同,防水層宜貼至突緣頂部,用板條釘牢在防腐木框或預埋的木磚上。在粘貼油趙時,混凝土突緣須塗刷冷底子油一道,磚砌突緣必須用水泥砂漿抹麵再刷冷底子油一道。上人孔的頂蓋宜用木板製做,並用鍍鋅鐵皮包裹上表麵及周邊,也可以用鐵板製做。上人孔頂蓋應向四周挑出,以避免雨水落在油氈收口處或直接從蓋縫中滲漏。上人孔防水的構造。

(六)管道出頂處防水構造

房屋的下水管及其他管道出屋頂時,使屋麵同管道周圍成為防水薄弱環節,必須認真處理,否則易發生滲漏。其防水構造。

第五節拒水粉防水屋麵構造

拒水粉,又稱“鎮水粉”。它是以多種天然礦石為主要原料,與高聚合物經化學反應加工而成的白色粉末。拒水粉具有良好的防水、保溫、隔熱、阻燃的建築特性,常作為屋麵、地下室的防水和堵漏材料。另外,拒水粉還具有良好的應變性能,遇有裂隙,粉末會自動填補,仍能保持屋麵的防水性能。

一、拒水粉防水屋麵的組成

拒水粉防水屋麵由找平層、防水層、覆蓋層及壓麵層組成。

(一)找平層拒水粉防水屋麵一般是在預製鋼筋混凝土屋麵上進行。在做防水層之前,必須將屋麵找平,使防水層鋪設均勻。防水層找平層一般為30-35mm厚的細石混凝土層,也可以采用水泥砂漿找平。細石混凝土的標號為C15,對上人屋頂可采用C20細石混凝土。

(二)防水層與覆蓋層

防水層一般采用5mm厚的拒水粉,若有保溫、隔熱要求時可略加厚至15mm。拒水粉直接鋪設在找平層上。由於拒水粉是粉末狀材料,易隨風刮起,必須隨鋪隨用油紙或無紡布覆蓋,遇到大風時,不宜進行拒水粉的鋪設。應注意粉末防水層中不能有異物穿過,否則雨水會順異物周邊滲人。

(三)壓麵層

在拒水粉鋪設完畢後,應進行壓麵處理,使防水層保持完整、均勻,避免拒水粉的飄起或堆積。麵層的材料有多種,如鋪設細石混凝土麵層、用缸磚貼麵、采用混凝土預製板等。為加強隔熱效果,可設架空屋麵,做法與其他隔熱屋麵相同。

二、拒水粉防水屋麵的構造

(一)泛水的構造

由於拒水粉不宜進行垂直牆麵的防水施工,因而在做泛水時應先用輕質材料找出斜坡,坡度通常取利於防水層的鋪設。泛水的構造。

(二)分倉縫的構造由於拒水粉具有壓縮性,所以在縫中可直接填以拒水粉,再用防水油膏嵌縫。分倉縫的構造。

(三)簷口的構造

簷口的構造。

(四)管道出頂及雨水口的構造

管道出頂及雨水口的構造。

(五)變形縫

屋麵的變形縫,可采用在縫兩側砌矮牆做泛水麵再用鍍鋅鐵皮封蓋的方法。對於上人屋麵,可采用類似分倉縫的做法,但基層變形縫中應填以瀝青麻絲等彈性材料,鋪一層油氈蓋縫,以上是同分倉縫做法。變形縫的構造。

第六節平屋頂的保溫與隔熱構造

屋頂的保溫與隔熱是地處寒冷或炎熱地區房屋頂部所采取的必要措施,以保證頂層房間在冬拳或夏季能正常使用。即使對室內裝有采暖或空調設施的房屋,做好屋頂的保溫與隔熱工作,對頂層房間的溫度調節與節約能耗,也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保溫與隔熱有相同之處,它們都是要阻止熱量的傳遞與轉移。但是,由於它們阻丄熱量傳遞的方向相反,因而它們在技術上和構造上又有很大的不同。

一、平屋頂的保溫抅造

在北方地區的冬季,室外溫度較低,室內由於采暖而溫度較高,熱量將從高溫一側向低溫一側移動,即熱量將通過屋頂和牆體向室外傳遞而散失。為使室內熱量不至於從屋頂散失太快,必須在層麵結構中設置保溫層,這樣也同時避免了由於屋頂內表麵溫度降低而產生的結露現象。

屋頂的保溫構造層由保溫層和隔汽層組成。

(一)保溫層

屋麵保溫層一般設置在屋麵結構層之上,這樣可以避免水蒸汽在屋頂結構層中凝結,也有利於利用屋麵板鋪設保溫層材料。

保溫層的材料一般采用多孔隙輕質材料。常用的有爐渣、膨脹珍珠岩等鬆散型保溫材料,以及水泥礦渣板、膨脹珍珠岩製塊、加氣混凝土板等多孔隙保溫、隔熱板材。若采用鬆散保溫材料,由於在鬆散保溫材料上不便於做水泥砂漿找平層鋪設防水層,必須在鬆散材料上部用石灰、水泥等膠凝材料同鬆散型保溫材料拌合,做一層厚約400mm輕的混凝土層,便於以上的找平和設置防水層。若采用板、塊型保溫材料,則要注意在板塊縫隙中不能填灌普通水泥砂漿,而要以鬆散保溫材料填實,以防產生“熱橋”。

保溫層有時可以把塊狀保溫材料作為預製板的胎模製成屋麵板,形成複合型結構板材,或直接使用加氣混凝土板作為屋麵結構材料。這種將保溫與結構合為一體的板材的施工與普通預製板相同,十分方便,但在板底易產生結露。

(二)隔汽層

對於一般的保溫構造,隻需在低溫側采用傳熱阻大而蒸汽滲透阻小的材料作為保溫層,以使滲透到圍護結構中的蒸汽受到較小的阻力而易於散發即可。但是,對於屋頂就不一樣了。由於冬季室內濕度較大,水蒸汽要從室內向室外傳移,而在屋頂保溫層上有不透水的防水層,隔絕了水蒸汽散發的途徑,這樣會使保溫層受潮,降低保溫效果,甚至會因保溫層凍結膨脹使屋麵防水層被破壞。所以,作為屋頂的保溫構造,必須在保溫層下做一隔汽層,使室內水蒸汽不能進入保溫層,而避免了不良現象的發生。隔汽層的做法,一般先在結構層上做水泥砂漿找平層,再鋪設一氈兩油或二越三油,或塗以瀝青作為隔汽層。采用哪種方式的隔汽層,應視室內、外溫差及室內水蒸汽分壓力大小而定。

(三)透氣層

設置了隔汽層後,保溫層即被上下不透水材料包裹。如果結構發生變形而幹裂,或由於隔汽層老化、腐爛而使隔汽層失去作用時,濕氣還會進入保溫層,使保溫層失效。針對這種情況,可以在結構層和隔汽層之間設一空氣層,並與室外連通,使蒸汽由此排出。同樣,也可以在保溫層與防水層之間做一透氣層並與外部連通,這樣做可以消除因隔汽層破壞而產生的不良後果。在隔汽層下設置通風層的方法,可以采用花油法,將隔汽層采用點狀或條狀粘貼法,給蒸汽留下流通的途徑;同時,還可以在隔汽層之下的找平層中設置氣道與外相通以泄濕氣。在保溫層上設置透氣層的做法是,在保溫層上加一礫石或陶粒透氣層,也可以在保溫層上做架空的通風透氣層。所有的透氣層必須做通風口,通風口一般設在女兒牆上、挑簷底板上等。透氣層及通風口構造。

二、平屋頂的隔熱構造

在南方炎熱地帶,夏季日照時間長,屋麵受熱麵積較大,做好屋麵的隔熱尤為重要。對於一般的民用建築,夏季要控製的室內與室外溫度不大,隔熱不必做得像保溫那樣複雜。常用的隔熱方式有以下幾種:

(一)實體材料隔熱屋麵

實體材料隔熱屋麵有大階磚或混凝土板實鋪屋麵、堆土植草屋麵、礫石層屋麵、蓄水屋麵等。這類屋麵利用實體材料較大的蓄熱性能,不僅能使熱量傳導速度減小,延長傳熱時間,而且還能使室內溫度上升緩慢,達到隔熱的目的。這種隔熱屋麵構造簡單,適於上人。但是,待到黃昏和夜晚,屋麵所儲蓄的熱量仍在繼續散發,部分傳進室內,使室內夜晚時的溫度仍然較高。實體材料隔熱屋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