昊昊的論文就是根據這樣的程序,先後通過了初評、複評,最終成為進入終評的全國100名中學生之一。2009年11月,昊昊和他們學校的另外兩位同學一起到北京參加終評。他們各自製作了展板,在現場向評審專家介紹自己的研究,接受專家們的詢問。在論文專題封閉問辯環節,由專家考察學生對自己研究的思考及深度,判斷他們是否是自己獨立完成的,有沒有進一步發展的潛力。學科組的每位評委單獨與該組每位同學問辯20分鍾,單獨評分。其最終分數則由評委的平均分決定。知識水平測試是要了解學生的綜合知識水平,是滿分為100分的閉卷考試,分數由卷麵分決定。而綜合素質考察是每個學科組的評委集體與該組每位同學問答45分鍾,內容可以涉及任何方麵。這個環節也是由每位評委單獨評分,取他們所給分數的平均數為最終分數。最後,每位學生的終評成績為40%的項目問辯分數+20%的知識水平測試分數+40%綜合素質考察分數。而最終得分是80%終評得分+20%複評得分。這個最終得分成為評定名次的主要依據。
在綜合素質考察中,5位評審專家與學生麵對麵地進行交流,他們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特長及興趣愛好等進行提問。比如,他們得知昊昊會下圍棋,就問了他小林流、武宮正樹等人的棋風,並讓他就中國象棋和國際象棋的規則看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又問了他關於三國時期人物的評價。還問了一個問題是關於《紅樓夢》的,這正是昊昊喜歡談的。專家們問昊昊有沒有看過1987年版的《紅樓夢》電視劇,還問他會不會唱其中的插曲,這也正好是昊昊拿手的,他於是唱了這部電視劇中的一首插曲《分骨肉》:
一帆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恐哭損殘年,告爹娘,休把兒懸念。自古窮通皆有定,離合豈無緣?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牽連。奴去也,莫牽連。啊奴去也,莫牽連……
這是探春遠嫁那場戲的插曲,也是探春身世的寫照。在昊昊唱這首歌的時候,一位評委還和著節拍唱了起來。當然,昊昊也有沒有答出來的問題,比如,有專家問他知不知道中國科學院的院長是誰,昊昊就完全一無所知。所以看起來,昊昊的人文素養比較好,這可能為他加了分。但是他的論文由於更偏重於應用,在純粹的科學性方麵可能稍微弱一些。結果,昊昊獲得了“明天小小科學家”全國終評的二等獎。經過中學階段的學習和磨煉,昊昊已經具備了一個優秀中學生的品質,那就是有較強的學習能力,較好的學習習慣,以及正直、友好、善良的道德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