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0章 給丘成桐寫信(1 / 2)

雖然昊昊他們的這項研究最終隻獲得了三等獎,但他們從整個活動中也得到了鍛煉和收獲。

丘成桐是國際知名的數學家,他已經囊括了世界頂級的三項數學大獎——菲爾茲獎、沃爾夫獎、克萊福特獎,是曆史上僅有的囊括了這三大獎項的兩位數學家之一。昊昊以前從來沒有想到過自己會跟大名鼎鼎的丘成桐教授發生聯係。但是他在高一的時候,一個同學提議他們一起來做一個課題,去參加丘成桐中學數學獎。通過這個活動,昊昊不僅知道了誰是丘成桐,而且還和他通了信。

為了激發全球華人中學生對於數學研究的興趣和創造力,發現和培養有前途的年輕數學拔尖人才,推動中國數學基礎教育的發展,丘成桐倡導並創立了丘成桐中學數學獎。參賽選手可以自己組隊,自定選題進行研究,以研究論文的形式提交參賽作品,並由國內外知名數學家對參賽項目進行四輪評審,其中最後一輪用英文進行現場答辯。

2007年12月,第一屆“丘成桐中學數學獎”啟動,來自全國各地和海外的數百個華人中學生團隊報名,並陸續在9月初之前提交各自的論文。他們的研究涉及數學、金融、天文、生物、醫學、計算機、網絡、管理、交通運輸、農業技術等各個領域,昊昊和他的同學也是其中之一。昊昊和他的同學要做的論文,是用數學知識去探究股市的規律。他雖然對自己要做的課題很熟悉,也一直在思考,但正式開始做論文是在2008年的暑假。7月份,昊昊嚐試運用一個比市盈率更加科學的模型,在隨意演算時,建立了數理模型的雛形,並在當時成功推導出收益率計算公式,但沒有進行嚴格證明。而且他誤以為該模型是建立在“完全忽略股價的變化”這一條件下的,可以說是碰巧在一個錯誤的條件下,用一個錯誤的方法推出了一個正確的科學公式。同月,他無意中想到用物理題中常出現的彈簧小球模型來描述股票的價格曲線。8月份,昊昊深感自己已經經曆了一整波的牛熊趨勢,因此需要好好地做出總結,並感到自己已經有了比較成熟的投資思路和觀念,作為他進行金融投資的思想指導。同年的行情不錯,他在國內A股、香港H股以及國內期貨市場交易中都有不錯的獲益,覺得自己進步很大,同時也深感自己理論上的不足,需要更深入的學習和鑽研。這樣,他便在思考和摸索中開始了他的課題研究。

此時,他在投資債券時(當時認購了08新湖債)想到使用一個統一的指標——平均年化收益率來統一比較各種不同債券的價值高低,並用這個指標對銀行的利息設計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到了一些比較有價值的結論。從以上兩點出發,他寫出了《數學在證券市場的應用——不同債券的收益比較方法及股票的價值分析》這篇19頁的論文,另一個同學做了一些輔助的運算和統計工作,他們準備以此參加丘成桐數學競賽。但這個時候距離提交論文的時間已經不多,他來不及進行細致的通稿和檢查,就在倉促完成論文後於2008年9月提交參賽。當時他自以為很有希望,信心滿滿。沒有想到的是,他們的論文在丘成桐中學數學競賽的首輪即遭淘汰,對此,昊昊感到非常失落與意外。

昊昊不明白他的論文為什麼被淘汰,他不知天高地厚地給丘成桐發了一封電子郵件。內容是自認為他們的研究在原創性、數學化和深度方麵有特色,擔心中學數學獎由於是首次舉辦,工作人員可能經驗不足會有所疏漏,而專家們沒有對他們的論文仔細審閱,所以懇請丘成桐在百忙中抽時間看一看他們的論文,並告知他本人或者專家的評審意見。令昊昊沒有想到的是,丘成桐給他回信了。他在這封英文的回信中寫道:一位世界頂級的金融數學家看過了昊昊他們的論文,他感到作為中學生,他們的研究用力頗勤,但與他所見到的其他參賽作品相比,還不足以入選進入下一輪。丘成桐還說,對參賽作品的遴選是公正的,並鼓勵昊昊和他的同學繼續努力,下一年還可以再參賽。昊昊回信感謝丘成桐百忙之中的回複,並訴說了自己的一些困惑。丘成桐再次給昊昊回了信,建議他去閱讀那些在網上公布出來的入選作品,對照別人的研究發現自己的不足。他還說,獎項並不是證明自己的唯一方式,他自己就從來沒有得過這一類的獎項,至今也仍然不滿足自己的某些數學研究工作,因為還有大量的數學文獻需要繼續閱讀和鑽研,對於像昊昊這樣的年輕人來說也是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