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8章 奧賽與保送(1 / 2)

要注意處理好基礎與鑽研的關係,發展特長與各科均衡的關係,人文素養與自然科學的關係,力爭在兼顧競賽的同時,做到基礎紮實、知識麵廣、素質好。

在初三的第二學期,昊昊所在的直升班進行了高中奧班的分組報名,每個同學可以自己確定數學、物理和化學中的任何一科作為高中奧林匹克競賽的項目,昊昊決定進化學組。他知道班裏有一些同學從小學一二年級就開始學習奧數,他們積累了很多的數學知識。昊昊倒不是怕競爭,但他實在不願意在奧數上花太多的時間。而化學不同,所有同學都是初三才開始學,即使有少數人超前學習,也不可能超前很多,所以大家基本上是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的。憑著較強的學習能力,昊昊有信心在化學學習方麵取得優勢。於是他給自己定下了目標:首先盡力考入高中奧班,並爭取在化學競賽中有所斬獲。一來既然是奧班化學組的學生,就要努力爭取獲獎,因為這是奧班學生的任務,二來也能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的手裏。可是,在初三第一次參加(主要是高一年級學生參加)化學競賽的選拔考試中,昊昊未能入圍。昊昊明白,要在高中階段獲得奧賽的全國一等獎是非常不容易的,如果不注重基礎,提高能力,不僅不能在化學競賽中獲獎,還將影響高中階段的學習。

很多人認為,搞奧林匹克學科競賽是功利心作怪,是為了走升學的捷徑,是“一獎遮百醜”,隻要獲得了某一科的奧賽獎牌,哪怕行為表現和其他學科很差,也會受名校青睞。通過對昊昊所在班級的了解,我發現情況並不是這樣的。事實是大凡競賽成績特別突出的同學,其他學科的成績也都十分優異。比如有一個同學高中階段連續三年獲得奧數競賽的全國一等獎,而其他學科學習成績也都很好。昊昊也是如此,除了獲得奧林匹克化學競賽的獎項,平時的各科成績也很不錯。從總體上看,這些孩子有一些共同特點:

其一,能有針對性地學習。在奧班有兩套教師教授數理化,一套是正常教學,另一套是針對競賽的,而且都是小班上課,人數不超過20人。這些課的針對性、互動性和討論性很強,類似於大學的小型研討班,所以在昊昊所在的華附奧班,無論是數學、物理還是化學,他們學習的深度和廣度不僅超過了高中課本,還涉及了不少大學的知識。能夠接受和消化這些知識,說明他們在這些領域已經超越了大多數同齡人。

其二,自學能力較強。雖然有老師的小班授課,但是自主學習仍然是最重要的,很多時候是靠自學的。例如他們所學的化學就包括了大學化學專業的基礎課程的內容,所以如果隻是拘泥於中學課本和老師課堂上的講授內容,那是絕對不夠的。除了學校有化學老師進行指導以外,有些同學還參加了一些輔導課程或者輔導班,但昊昊卻不願意去接受那些校外的高價培訓。他讓我在師大的圖書館借了兩本厚厚的化學教材:《有機化學》和《無機化學》,自己一邊看,一邊鑽研。他用了整整一年的時間來啃這兩本書。在最初的幾個月中,他主要是廣泛地瀏覽,堅持每天看幾頁,對照平常的練習去思考。到臨近競賽的前兩個月,他就集中時間和精力攻讀,一邊看,一邊做筆記,把書中的重要概念抄在筆記本上,反複琢磨,加深理解。他還曾經讓我陪他到專門賣化工原料的商店,買回一些化學藥品,在家裏的陽台上做小實驗。平時則在老師的引導下,做練習、做實驗。他雖然沒有大量做題,但以掌握基礎知識為中心,以培養能力為重點,以舉一反三為方法,以創新思維為突破,掌握了主要的化學競賽的知識。

其三,競賽是殘酷的,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也能學到很多東西。比如在準備競賽的過程中,他們學會了互相幫助,因為競賽題的難度大,涉及的知識點多且廣,所以他們常常組成學習小組,一起切磋,共同進步;他們學會了釋放壓力,因為麵對高難度的題目與巨大的外界壓力,如果處理不好心理問題,很容易功虧一簣,所以必須進行心態的調整,既要自強、自信,也要客觀、冷靜;他們也學會了感恩,因為好成績的取得,離不開父母的支持、老師的教導和集體的關懷,這些是他們精神上的動力。所以經過了各科競賽考驗的這些孩子,無論是學科知識還是心理素質,都比其他孩子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