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要處理得好,豐富的校園生活和課外活動不但不會影響孩子的日常學習,反而會使他更珍惜時間,更善於利用時間,以此提高學習效率。
在初中階段,昊昊隻參加過一次全校性的大型文藝活動,就是紀念抗日戰爭勝利的詩歌朗誦表演。他和另一位同學共同創作了一首小詩《烽火八年》:
也許某個八年過得無聲無息,
但是這個八年卻顯得驚天動地;
也許哪個八年過得平凡安定,
但是這個八年卻充滿腥風血雨。
從盧溝橋事變到抗戰全麵勝利,
多少英雄在硝煙中灑下了自己的鮮血,
多少烈士在戰火裏留下了自己的軀體……
在那個不一般的八年裏,
日本鬼子以盧溝橋事變為開端,
從此侵我東北,奪我河山。
去到哪裏,都可看到日寇那冷血的屠刀。
走到何方,都能見到國人那燃燒的怒火。
中華兒女怎能甘當亡國奴,
又怎能眼睜睜地看著他們糟蹋我們的領土?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
“保衛家鄉!保衛黃河!保衛全中國!”
聽,這歌聲多麼激昂!
中華大地正在澎湃,中華兒女要站起來!
衝啊!殺啊!
用我們的血肉之軀築成新的長城,
直到勝利的那一天。
寧死不屈的楊靖宇,
英勇奮戰的狼牙山五壯士,
刺破日寇肝膽的張自忠……
多少英雄的故事可以弘揚不朽,
但無數無辜的生命又歸向何方?
我們要正視這段曆史,以史為鑒,
要想不被侵略,隻有更加富強。
不要讓他們的鮮血白白流淌。
我們可曾了解過這段悲壯的曆史,
產生強烈的共鳴?
還是熟視無睹,忘記這莫大的恥辱?
在此,我們隻能用我們的語言
來表達我們的敬意。
昊昊感覺發揮得不太理想,但沒有想到,他們的朗誦獲得了一等獎。昊昊知道,他是很有潛力的,初中三年卻沒有去參加更多的活動,去鍛煉自己的能力。所以上了高中以後,昊昊決心不再像初中那樣默默無聞,而是希望盡可能多地參加各種校園活動,展示自己的才華。他首先參加了校學生會外聯部的招新活動,希望能在學生會中承擔一些工作,但沒有成功。我問他:“你性格外向、活潑,能說會道的,為什麼沒成功呢?”他說:“當時他們問我有沒有QQ號、手機號,我說我沒有。他們都用異樣的眼神看我,好像我是一個外星人似的。”哦,原來是這樣。昊昊在整個初中和高一階段,都沒有自己的手機。到了高二他才把我的一個舊手機拿去用,一直到高三畢業都不會使用QQ,這樣一個“土老帽”,顯然不適合外聯部的職務。有同學還說他是一個“史前人”。他的確就是這樣的,從不跟風,也不喜歡新潮。
在昊昊讀高一的時候,華附迎來了每年一次的小歌手大賽,昊昊決定一試身手,他選了一首歌:《從頭再來》。他不知道這首歌是不是適合自己,他隻是非常喜歡這首歌的歌詞:
昨天所有的榮譽,已變成遙遠的回憶。辛辛苦苦已度過半生,今夜重又走入風雨。我不能隨波浮沉,為了我摯愛的親人。再苦再難也要堅強,隻為那些期待眼神。心若在夢就在,天地之間還有真愛,看成敗人生豪邁,隻不過是從頭再來。
為了準備小歌手比賽,昊昊花了不少時間準備,包括尋找配音帶。由於從來沒有得到過任何專業方麵的指導,也沒有參賽的經驗,昊昊在小歌手比賽中的成績並不理想,隻獲得了三等獎。但誌在參與的昊昊並不泄氣,並且從高一起,昊昊開始跟一位老師學習聲樂,每周一次,學的還是美聲唱法。這完全是他自己出於興趣而學的,沒有任何功利目的,而且這一學就是三年,即使在學習最緊張的時候,他也基本上沒有中斷過。學習累了,休息一會兒,練練嗓子、唱唱自己喜歡的歌是一種最好的放鬆。
除了小歌手大賽,在高一的時候,昊昊還參加了以“神韻飛揚”為主題的第二屆“附中人”形象大賽。為了讓同學們了解參賽選手的情況,每個參賽者都要做一款海報。昊昊就為自己設計了一款海報,把自己的特長和個性宣示於眾:
奧班學生並不像有人說的隻會死讀書。我雖不敢說多才多藝,卻是興趣、愛好廣泛。我從二年級開始學圍棋。想彼時,正襟危坐,紋枰論道;黑白縱橫十九路,迷煞天下多少人……雖然許多榮譽都與冠軍獎杯一同被收在櫃裏,雖然我的棋藝現已日漸稀疏,但在與圍棋相伴的無數日子裏,我真正從童稚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