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6章 善用字典、辭典與借鑒前人的好習慣(3 / 3)

達爾文非常善於觀察,從小就對動植物很感興趣,喜歡觀察動植物。年幼的達爾文出於對觀察的興趣,對自己搜集的標本做了一些簡單記錄,有的還附有簡單插圖。有一天,舅舅看了達爾文的摘記後,對他說:“隻做摘記是不夠的,你要把自己當作一個畫家,但不是用顏色和線條,而是用文字。當你描述一種花,一種蝴蝶,一種苔蘚的時候,你必須使別人能夠根據你的描述立刻辨認出這種東西來。為了搞好科學研究,你必須進一步提高你的文字表達能力,要像莎士比亞那樣用文字描繪世界、敘述曆史、打動人心。”聽了舅舅的話,達爾文專門準備了一個記事本,在以後的觀察中每次都把觀察結果認真地記錄下來,並加入了自己的想法。後來,在進行科學考察的漫長過程中,達爾文目睹了許多自然奇跡,發現了大量的化石,觀察過無數種動植物,而且他對所觀察到的一切都做了詳細的筆記。這些筆記幾乎為他後來的全部工作打下了基礎。20年後,達爾文根據多年來的觀察記錄寫出了《物種起源》,成為世界著名的生物學家。

大哲學家黑格爾讀書時養成了一個獨特的習慣,即凡是讀過的東西,他都要在活頁紙上認真地做摘錄,然後把摘錄加以分類,放進貼有標簽的文件夾裏。這樣不管需要用到哪一條摘錄,都可以馬上拿到手。長年累月地廣泛讀書,細水長流地做讀書摘錄,使黑格爾的知識越來越豐富。法國科幻小說家儒勒·凡爾納也十分重視摘錄,他的“摘錄筆記本”多得不可勝數。他每天上午總是伏在一張寬闊的書桌上寫作,身旁堆滿了筆記;下午到圖書館去,從大量報刊上摘錄自己所需要的資料。注重知識的積累,為他的小說創作提供了極為豐富的素材。毛澤東在學生時代就勤寫筆記。他每次去圖書館,必定帶上三件物品:地圖、字典、筆記本。讀書時,凡學到自己需要的知識,就立刻記在筆記本上。

華師附中提出的教育理念是堅持走教育可持續發展之路,全麵推行素質教育,明確提出“基礎 特長”的學生培養目標,實施個性化教學、張揚學生個性、發展學生特長,將學生發展目標概括為“六個目標”、“八種素質”。“六個目標”是基礎紮實、特長明顯、素質全麵、能力多樣、人格健全、適應性強。“八種素質”是具有一顆熱愛祖國、報效祖國的紅心和一套良好的做人規範;能說一口標準的普通話和流利的英語;能寫一手優美的硬筆字和毛筆字;掌握一套科學的學習方法,並有一門最喜愛、較拔尖的學科;掌握一項運用電腦進行學習、工作的技能;掌握一種樂器演奏技能;養成鍛煉身體的好習慣,並有一項體育專長;掌握一項實用性強的勞動、生活技能。正是在這樣的理念下,昊昊從初一開始練習鋼筆字。他每次和我一起去購書中心買字帖,都是專門買成語、古詩詞或者名人名言的字帖。比如,在摹寫《司馬彥字帖·名人名言·道德品格卷·楷書》時,字帖中就有伏爾泰、但丁、培根、狄德羅、叔本華等哲人的名言,也有羅曼·羅蘭、雨果、契訶夫、托爾斯泰等文豪的佳句。這樣,昊昊在練好字的同時,也積累了語文知識。

總之,一定要吸取前人的經驗和成果,站在巨人的肩上才能看得更高、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