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宋詞是我國文學史上的璀璨明珠,昊昊買過一本《唐宋詞鑒賞辭典》,放在書桌上時時翻看、閱讀。這本辭典選取了唐宋詞作中的優秀作品,並有名家的評鑒。唐詩、宋詞、元曲是中國古代詩歌的精華,而其中詞的藝術性和美學價值可能是最高的,學習和理解的難度也是最大的。作為一個中學生,要讀懂宋詞可謂不易。不過有了這本辭典,昊昊了解了溫庭筠、歐陽修、晏殊、柳永、蘇軾、李清照等人的詞作,獲取了文學知識,提高了文學修養,得到了精神享受。
在學習英語方麵,《牛津英漢雙解辭典》和《萬用英文手冊》是常用的工具書。不過,昊昊他們這一代人更喜歡使用電子詞典,我原來對電子詞典有一些偏見,覺得不如紙質的詞典全麵、清晰,後來發現由於科技進步,有一些電子詞典的容量也是相當大的,而且功能更強大、使用更方便,也就慢慢地接受了他使用電子詞典。《萬用英文手冊》按照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麵分門別類地羅列出英語詞彙,包括出國旅遊和日常交往的用語,還有衣、食、住、行、工、商、文教、科技、醫藥、地理、政法等很多常用詞語,這為英語應用提供了方便。比如要準備課堂講演或者寫作文,如果對某個特定的題目感興趣,就可以通過這本手冊找到相關的詞彙。
在尋找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的同時,在老師的建議下,昊昊也找了一些關於前人好習慣的資料。其中愛迪生愛發問、愛因斯坦愛思考和達爾文愛觀察的習慣,哲學家黑格爾、法國小說家凡爾納和中國革命領袖毛澤東勤做筆記的習慣都是很有啟發性的。
愛迪生從小喜歡對一個問題追根究底。有一次老師講一位數的加法,同學們都認真聽講,愛迪生突然舉手問老師:“二加二為什麼等於四?”老師被問得張口結舌,一時難以回答。在學校,愛問問題的愛迪生經常讓老師很惱火,因此,老師有時候訓他,甚至打他。愛迪生心裏不高興,成績總是沒有提高。老師把愛迪生的媽媽找來,當麵數落她的兒子:“他腦子太笨了,成績差得一塌糊塗,總是愛問一些不著邊際的問題。我們真教不好你這樣的兒子。”愛迪生的媽媽聽了,覺得是老師不理解兒子,問題多是因為孩子愛思考,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她相信兒子的智力沒有問題,而且比別人的孩子還要聰明很多。於是,她毅然對老師說:“既然這樣,我就把我兒子帶回家吧,我自己來教他。”老師聽得愣住了,他實在不能理解這個“奇怪”的孩子和他“奇怪”的母親。從此,愛迪生的母親就當起了兒子的家庭教師。對於兒子提出的稀奇古怪的問題,隻要她知道的,她就努力回答;不知道的,她就讓兒子去看書。當她發現兒子對物理、化學很感興趣後,就給兒子買了本《派克科學讀本》,她還勸丈夫把家裏的小閣樓改造成兒子的小實驗室。就這樣,在這個不怕被問“為什麼”的母親的教育下,愛迪生雖然沒有在學校讀過幾年書,卻有許多偉大的發明,為人類社會的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愛因斯坦則有沉思的習慣。愛因斯坦小的時候,一家人住在慕尼黑郊區,那裏濃林茂密,綠茵環抱。愛因斯坦的父親非常喜歡帶一家人出去郊遊。小愛因斯坦對於父親的這種安排非常喜歡,他經常瞪著兩隻好奇的大眼睛,緊閉嘴巴,默默地注視著大自然的美麗景色。大自然的靜謐養成了愛因斯坦沉思的習慣,也給了他無窮的靈感和啟迪。愛因斯坦日後的無與倫比的創造性思維,正源自他對生生不息的大自然的感應和醒悟。直到後來,愛因斯坦在思維枯竭的時候,也總是喜歡尋求遠離繁華都市的鄉村作為居住地。一位父親是這樣評價大自然的:“我認為森林對孩子來說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遊玩場所。在這樣一個廣闊的天地裏,孩子想怎樣玩就怎樣玩,在草地上、在陽光下,他會感到自由自在。我經常帶孩子到這樣的地方去,告訴他各種各樣的樹木和鳥類的名稱。我們經常會摘一朵曇花,共同研究花朵的構成;我們還會敲下一顆成熟的果子,與孩子一起解剖果子;我們經常砸下一塊岩石進行觀察;我們經常觀察昆蟲的生活習慣,窺視鳥類在樹上做巢;我們經常拍攝一些孩子未曾見過的花草、樹木和風景等。這些都啟發了孩子的好奇心,鍛煉了孩子的注意力,激發了孩子的創造性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