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我們的微笑可以再甜蜜一點,話語再溫暖一點,關懷再真切一點,問候再勤快一點,診治再認真一點,一切的一切都會不一樣,在今天,醫院這個讓百姓不太滿意的地方,我們哪怕是做得再好一點點,也許在他們心裏都是彌足珍貴的。
我們可以做得更好,真正折磨我們的不是眼前無法逾越的高山,而是鞋裏的一粒沙子,把這一粒沙子清理幹淨,我們就可以走舒服的路,做開心的事,每一個夜晚和清晨,和家人團聚享受天倫之樂的時候多想一想病床上我們的那些患者朋友們,他們也需要像我們這樣的快樂,他們也為我們的快樂創造了許許多多,我們有理由也有願望為了他們做得更好。
慎獨是為醫之魂
我在《健康報》上讀過這樣一則短文,文章寫得很好,是關於發生在日本的一些所見所聞,在此,借筆者的文思我們不妨進一步地深入探討,以其為鏡,但求共勉。
我沒有去過日本,對日本的文化和社會環境知之甚少,但筆者以希冀醫務人員要慎獨的思維來發表自己的見解,我想,一定不至於信口胡來、無中生有,借用此短文為例談一點自己的見解,感謝之餘,望筆者見諒,文章如下:
不久前,我利用休假時間到了日本。當我們乘坐的大巴車來到東京一個十字路口時,出現了這樣一幕:一位老年婦人一手拉著購物車,一手牽著小狗在人行道上走著。老人駝背的程度幾乎接近直角,行走緩慢而又吃力。正在這時,她那隻調皮的小狗就像故意捉弄人一般,突然在人行道上溺下了糞便。老婦發現了,隨即從購物車中拿出紙巾和汙物袋,緩緩撿起糞便,放進小車。這一係列動作對年輕人而言可能輕而易舉,而對這位駝背的年邁老婦來說,卻非易事。但是,她做得那麼認真,那麼一絲不苟。
我還發現,日本街道上幾乎找不著垃圾桶,人們一般把垃圾帶在身上,回家後放進自家的垃圾桶裏,而且還要分門別類,以方便回收及處理。從老婦的舉動,到日本人對待垃圾的做法,我看到的是這個離我們最近的發達國家社會文明的風氣。據說,日本還流傳著一句話:‘管好自己,不給社會添麻煩。’可能正因為這種理念,才有了我們所見的一幕幕。
在東京的十字路口,好幾十個人在等紅燈,卻沒有一個人亂闖。當紅燈變綠的時候,車輛緩緩啟動。隻要還有人在穿越馬路,車輛就會停下來讓人先行。幾天後,我們這些身臨其境的遊客也不由自主地改變了以往‘我行我素’的出行習慣,開始按照當地人的習俗行事,並由此感受到一種尊重他人、為他人謀方便而來的愉悅。
我早就聽國外歸來的朋友們說起,在一些他們走到的地方,對於外國朋友的語言和行為方式有頗深的感觸。在許多場合,人們的行為並不是因為規則的存在而遵守得很好,而完完全全是一種自覺行為,這種文化深入人心,多少年來被人們近似於“頑固”地遵守著,這種思想和行為曾一度地被我們的國人謂之為愚蠢和冥頑不化,然而,直到今天,我們終於開始認識到,可笑的其實是自己。我還讀過一個關於德國人的小故事:一個德國工匠承攬了一個建造十字路口交通崗的活計,事實上,說是工程,也就是交警站在上麵指揮交通的一個小圓柱體的台子,我相信在所有的工匠眼裏,這一定不是一個有難度的工程,但是德國人的想法不是這樣的,也許在德國人的心裏,這是交警用來指揮交通的舞台,這關乎著人們的生命健康安全,不得有絲毫的懈擔這個在我們的眼裏看似簡單的工程這位德國師傅做了整整一個星期,在砌磚的過程中,這位師傅不時地用尺子量來量去,橫的、豎的、水平的反複測量,這個圓柱體台子每升高一截,還掏出工具包裏的軟皮尺測量其周長,這還不算,這位師傅還時不時地掏出繪製的圖紙仔細觀察,生怕有一絲一毫的閃失。需要說明的是,在砌這個交通崗台的一個星期裏,沒有一個所謂的監督人員在場,這和我們那些在“嚴格”把關下產生的豆腐渣工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真是一種莫大的諷刺。德國師傅這種認真、嚴謹到近似於苛刻的工作態度,這種自覺維護工程質量的態度不禁令我們動容。在我們的觀念裏,也許做類似於奧運會場館或者是世博園那樣的大工程才應該如此認真和謹慎,然而,這就是德國人,德國人對待工作的嚴謹和認真是舉世聞名的,也正是這種深入骨髓的文化和精神打造出一個工業強國,讓我們感覺最為深刻的是德國汽車,其良好的信譽和經久不衰的質量品質,贏得了世人的尊重和認可。
當然這樣的文明事件在世界各地比比皆是,以此為例,隻是來剖析我們的內心世界。上述日本人和德國人的例子,正是我們老祖宗倡導“慎獨”最準確的思想和行為體現。
“慎獨”是我國古代儒家創造出來的具有我國民族特色的自我修身方法,最早來源於我國古代《禮記·中庸》,其意思就是要求人們在沒有任何監督的情況下也能夠做到自律,沒有違法亂紀的行為。
無論是哪一個國家的人或事,是先進的文明的我們就應該學習,這絕對不是壞事,我們的醫務工作者們也的確需要這種慎獨的情懷。
今天的醫務工作者們,在實際工作當中也真正地麵對了太多的誘惑,這種誘惑來自於方方麵麵,譬如患者送過來的紅包,在無人監督下,我們是否也能夠自覺抵製誘惑,自覺遵守法律和製度呢?一個國家,如若所有的合法行為必須依靠法律的約束才能夠實現,這絕對不是文明的國度,更何況,法律的觸角並不能延伸到每一個可以被人們鑽進的縫隙,在沒有約束可以體現的地方,我們醫務工作者該如何做呢?
我們每一個醫務人員都有責任和義務做到慎獨,以此影響我們周圍的同事和朋友。院領導做到了慎獨,中層幹部也會慎獨,科主任護士長做好了,醫生護士也會做得很好,這樣形成一種層層影響的工作氛圍,讓這種慎獨的風氣蔓延和傳遞開來,醫院的文明程度就會提高。
醫院如今麵臨的指責和不信任,與我們的醫務人員不能做到“慎獨”有很深刻的關係,因此,我們需要反思自己的思想和行為,以“慎獨”為準則來開展各項工作。隻有如此,大家才能逐步把製度化為自覺,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這個過程也許會十分漫長、艱苦,但我們一定要走下去。
如何讓愛綿延
著名經濟學家郎鹹平說:“中國大愛文化的潛藏性和我們文化固有的劣根性,正是謀殺中國經濟的幕後黑手!”我本人非常認同這句話的真正含義,這種中國文化的特性不僅僅體現在經濟領域,既然是文化的範疇,那麼其必然對各個領域的影響都是一致的,為什麼這麼說,因為,這麼多年來,我對醫院發展一直以來有一種深深的困惑,但又不知道這種困惑發源在哪裏,郎教授精辟的見解給了我們準確的答案。
我在前麵講過非典和汶川地震,這兩件事情的發生給我們的同胞帶來了巨大的悲痛,這兩件事情在中華民族的大地上近十年來應該是最大的災難,在每個人心中都是難以撫平的創傷,我在這裏再一次提起,請大家原諒,我並不是有意要勾起我們痛苦的回憶,隻是想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與大家共同探討問題。
我毫不誇張也毫不客氣地講,身為一個醫務人員,也深感悲哀地講,在這近十年間,除了在這兩件震動中國也震動全球的事件中,醫務人員受到好評和尊重外,幾乎我們每天聽到的看到的,都是如潮的批評和責難。所有的媒體和網站上見到的隻要是有關醫院和患者的故事,幾乎沒什麼好事情,不是糾紛就是事故,難道說隻要發生不愉快就是醫院的錯嗎?當然不一定,可怕的是,社會就是這麼認為的,所以醫院百口莫辯,長此以往,日積月累,社會不關心醫院有多少理由來為自己辯護,隻關心那些殘肢壞體和逝去的生命是最為需要同情的,是非對錯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醫院在社會的口碑可惡至極,什麼看病貴、看病難那是官方開會用的語言,在老百姓眼裏,醫院簡直就是壞透了。
我們在這裏把非典和汶川地震放在一起來說,雖然這兩個事件相隔有近5年的時間,但是,這兩事件當中醫務人員所體現出來的精神麵貌是一致的,這就是我開篇引用郎教授的關於中華文化中的大愛精神,非典和汶川地震受到了世人的關注,這很重要,為什麼呢?很簡單,世人在關注這兩件事情的同時,真正了解了中國的大愛文化,尤其是汶川地震發生以後,當國外的救援隊進入災區以後,世界各地著名媒體派了大量記者進入災區進行全麵報道,路透社、美聯社、法新社派駐記者進行了大量的采訪報道,各國媒體在親眼見證整個救援過程後,對於我們的民族大愛給予了高度評價,他們所見到的解放軍、醫生、護士、社會各個階層都在不計任何個人得失地參與救援,為之感動得熱淚盈眶。說實話,在地震發生之前,世界各國媒體對我們中國有是很大的偏見,不斷地指責我們的人權問題、抵製奧運火炬的傳遞等等,但是汶川地震徹底地改變了這一切,這就是中華民族的大愛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