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醫者,需常態地反思(3 / 3)

講了這麼多,我們要開始說我們自己了,我相信,無論社會對我們如何指責,在非典和汶川地震中,醫務人員表現出來的大愛是全社會絕對認可的,並且也因此重新樹立了我們良好的形象,媒體大量的正麵報道恰如其分地講述了我們的所作所為,我在前麵的章節裏講過關於非典和賑災的一些感人至深的事例,在這裏不作贅述,相信大家都能看到。談到這裏,我們大家都會這麼想,既然我們的醫務人員在非典和賑災的戰場上,對於這種可能要付出生命的“戰役”無所畏懼,大義凜然,高風亮節表現得淋漓盡致,為什麼,一些不為人們所認可的行為又會發生在和風細雨的年代呢,這就是我開篇講到的,我和大家一起受困惑的中華文化大愛的潛藏性和文化的劣根性在作怪。

簡單一點講,中華文化的這種大愛精神隻有在我們的神經受到強烈刺激以後才能不顧一切地迸發出來,從而形成一種巨大的能量蔓延,而一旦我們生活波瀾不驚的時候,便又歸於我們文化的劣根性指導下生活,開始變得浮躁不安和投機取巧。

那麼說如何讓這種大愛精神綿延,這是需要我們深刻思考的問題,郎教授說,中華五千年的文化形成,好的、壞的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夠改變的,如果說,我們認可郎教授的說法,那就要設法改變我們文化的劣根性。

那麼對於我們醫務人員來講,切忌浮躁和投機取巧的心態,踏踏實實的工作,實事求是地來看待問題,讓抗擊非典和汶川賑災的精神真正的滲透到我們的醫院文化中,讓這種大愛綿延,綿延到我們生活和工作的每一天,讓社會老百姓像看待戰場上的我們一樣看待生活中的我們。當然,在如今的執業環境下,換取社會這種尊敬和信賴的眼光需要政府和社會各個階層的努力。但是,如果我們有這種大愛精神的支撐和綿延,在和風細雨中重新塑立醫務人員的良好形象並不是紙上談兵。

讓這種大愛文化真正融入我們的血液中,不要讓其繼續潛藏,我們的大愛不要以災難來激發,而是讓其在陽光下萌芽。

木桶理論在醫院

首先我們要清楚什麼是木桶理論,為什麼要在此講木桶理論,該理論多數時候我們在企業管理和企業論壇中頻繁聽到,我在醫院管理這麼多年中,對於木桶理論在醫院管理當中的應用有比較深刻的理解,在此,引用該理論與大家共同探討其在醫院管理中的意義和必要性。

木桶理論又稱短板理論,木桶短板管理理論,所謂“木桶理論”也即“木桶定律”,其核心內容為:一隻木桶盛水的多少,並不取決於桶壁上最高的那塊木塊,而恰恰取決於桶壁上最短的那塊。根據這一核心內容,“木桶理論”還有兩個推論:其一,隻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夠高,那木桶才能盛滿水。其二,隻要這個木桶裏有一塊不夠高度,木桶裏的水就不可能是滿的。

對這個理論,初聽時你會覺得懷疑:最長的怎麼反而不如最短的?繼而就會理解和讚同了:確實!木桶盛水的多少,起決定性作用的不是那塊最長的木板,而是那塊最短的木板。因為長的板子再長也沒有用,水的界麵是與最短的木板平齊的。“決定木桶容量大小的竟然不是其中最長的那塊木板,而是其中最短的木板!”這似乎與常規思維格格不入,然而卻被證明為正確的論斷。

“木桶理論”可以啟發我們思考許多問題,比如團隊建設的重要性。在一個團隊裏,決定這個團隊戰鬥力強弱的不是那個能力最強、表現最好的人,而恰恰是那個能力最弱、表現最差的落後者。因為,最短的木板在對最長的木板起著限製和製約作用,決定了這個團隊的戰鬥力,影響了這個團隊的綜合實力。也就是說,要想方設法讓短板子達到長板子的高度或者讓所有的板子維持“足夠高”的相等高度,才能完全發揮團隊作用,充分體現團隊精神。

若僅僅作為一個形象化的比喻,“木桶定律”可謂是極為巧妙和別致的。但隨著它被應用得越來越頻繁,應用場合及範圍也越來越廣泛,已基本由一個單純的比喻上升到了理論的高度。這由許多塊木板組成的“木桶”不僅可象征一個企業、一個部門、一個班組,也可象征某一個員工,而“木桶”的最大容量則象征著整體的實力和競爭力。

以上可以理解為對於木桶理論的內涵和外延的一個解釋,在醫院管理當中,我經常提到這個理論的重要性,我在醫院管理的這麼多年中,許多問題的出現就在於這塊短板,比如說,一個簡單的闌尾炎手術會發生感染,這個常識大家都知道,闌尾炎手術是普通人都認可的最常見的外科手術。但是,我們就有不成功的例子,手術做得很好,很順利,但是,最後發生了院內感染。我們會講,院內感染也是醫療過程中可以理解的,問題是,這種感染是不被人們所接受的,因為,可以完全避免,這就是短板造成的,這塊短板直接導致這台手術的失敗,直接導致患者的額外痛苦。我們可以把一個救治過程看作是一個救治團隊在一起工作,那麼說,這個團隊就是一個圍起來的木桶,最後的救治結果就是我們所能盛水的多少,比如說我們醫生隊伍中,有一個醫生技術不精,或者態度不嚴謹,救治效果就會打折扣,可能因為用藥不合理,或者換藥不及時,而使我們所盛的水量減少。再如,救治隊伍中的護理人員沒有認真地執行醫囑,或者執行醫囑不到位,就會發生院內感染,這也會影響治療效果,減少“盛水量”。

這是一個簡單的例子,局限在一個手術的小範圍中,回到醫院管理中,我們再來分析關於木桶理論的應用。

醫院是一個整體,一個需要有很強協調能力的整體,可以把一個醫院理解為一個木桶,那麼說,醫院的任何一個部門就是其中的一塊木板,這樣一來,看這個木桶的盛水量就看各個部門這塊木板的長短了,這個不難理解,我簡單舉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比如說,後勤部門的供應工作。醫院臨床工作很好,技術很精,但是,後勤部門的保障工作做不到位,用水的時候沒水,用電的時候沒電,患者的衣物做不到及時的消毒處理,患者的醫療效果會受到極大的影響。再比如,醫院的醫療器械、藥品供應,這都是其中的一塊木板,假設醫療器械或者藥品的供應出現問題,同樣會使醫療救治效果受到影響,因此,醫院任何一個部門成為短板,整個醫療效果效率都會降低,這個桶的盛水量也就會減少。

再說醫院的某一個部門也可以看作一個木桶,其中的每一個人都可以看做是一塊木板,一個科室部門的運作,同樣適用於木桶理論,如果有一個員工的素質低下,或者是態度出現問題,整個科室的工作都會受到嚴重影響。

因此,我們在講,醫院當中的每一個個體首先把自己看成一塊板,把自己這塊板要加長,不要讓我們自己成為決定盛水多少的那一塊,同樣的道理,每一個部門也要把自己看成是醫院的一塊板,在加強每一個個體管理的同時,加強整個科室的管理,不要讓自己所管理的科室成為決定盛水多少的那一塊板。

這就是我為什麼要講木桶原理在醫院管理中應用的目的,道理很簡單,但做起來很難,這需要對自己有個清楚的認識,對每一個部門管理者來講,也要清楚地認識到自己所承擔的責任和義務,清楚自己在醫院這個大桶中所扮演的角色,隻有這樣,才有一個嚴謹的態度來加長自己。對於醫院管理者來講,要循序漸進地引導和貫徹木桶理論的理解和應用,把醫院的各個板努力地拔高,增加我們的盛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