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試論學分製下的本科生導師製吳益民(3 / 3)

2.導師職責不明:本科生導師“導”什麼

本科生導師“導”什麼?目前可能管理層、導師和學生三方麵都不盡清楚,因此實行本科生導師製,必須對本科生導師的職責進行清晰的界定,即“導什麼,不導什麼”。北京大學主管此項工作的副校長林建華教授明確指出:本科生的導師與研究生的導師不同,本科生的導師更多的是為學生從中學到大學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的轉變、為學生選擇課程等提供建議;研究生的導師主要是指導科研,而且學生的研究方向與導師的研究方向也一致。本科生參與科研的目的與研究生也有所不同,研究生階段的科研活動更主要的是要出成果,發表論文;而本科生階段的科研活動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通過科研實踐加深理解所學過的基礎知識,養成學生研究問題的科學方法,培養學生的科研興趣及創新能力。他強調第三點即幫助學生選擇專業是導師製的最重要的職責。切實落實本科生導師製的前提是明確導師工作要求,如果沒有根據本校具體實際定位導師工作目標,明確導師職責,而盲目地推行導師製度,就必定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甚至會事倍功半。

3.導師考核難行:如何對本科生導師進行規範化管理

由於職責不明,導致目前雖然高校都在逐漸轉變觀念,肯定本科生導師工作的重要性,但管理部門還未拿出一套切實有效的考核指標體係;教師在涉及職稱評定、年終獎勵等關鍵事務中,承擔本科生導師所做工作與其他工作相比分量輕,甚至微不足道,從而使本科生導師產生失落感,並以種種理由退出這項工作。在已實施本科生導師製的高校中,很多學生反映導師太忙,學生與導師見麵的機會少,次數少,導師對自己的關心與了解不夠,對自己的情況掌握不多;大多數學生對本科生導師的具體責任範圍不是很清楚,不知道學生對導師的考核標準;還有很多學生認為本科生導師隻不過是學校為了趕潮流、追形勢、走過場而已,沒有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在實施過程中,缺乏導師與學生的互動機製,導師工作量的計算不具體,導師的獎懲製度不完善。這些都是需要研究和解決的實際問題。

4.學生缺乏約束:如何調動和發揮學生參與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學生作為導師製的主要對象和成果載體,是本科生導師製的最重要因素。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自覺性直接影響導師製作用的發揮。但在不少高校製定的本科生導師製實施辦法中,導師的義務和職責占主要篇幅,對作為重要主體的學生沒有建立相應的約束機製。有的雖然製定了《學生守則》,但由於缺乏上位依據,也隻能寬泛地提些象征性要求,缺乏有效約束。實踐中,這很可能構成本科生導師製的瓶頸。已有導師反映,縱然很多學生對導師布置的閱讀任務、討論任務都能認真對待,但仍有小部分學生將之視為可有可無,因為導師的作業既不算作平時成績,也不會對獎學金評定等產生影響,簡言之,就是與“利益無關”,因此導師即便認真履行義務,也不能保證指導效果。另外,學生作為導師工作表現的考核主體之一,學生是否會因為導師過於嚴厲,不合其“口味”而在評分中不客觀、隨意壓低分數打擊報複導師也成為導師嚴格執行導師計劃的顧慮之一。

四、完善本科生導師製的思考

立足於我國高校的現實與實踐,隻有不斷總結現有經驗,積極探索,彌補其出現或潛在的不足,才能使本科生導師製這一“舶來品”在中國這塊土地上紮根成長、日臻完善。

1.多渠道建立優秀的導師隊伍

生師比過高的現實嚴重製約了本科生導師製的順利實施。首先應充分利用現有師資,如今,高校具有講師和助教職稱的青年教師往往學曆高,精力充沛,充滿活力,在教師隊伍所占比例也大,應充分挖掘並吸納優秀青年教師進入本科生導師隊伍。不斷加強導師隊伍的培訓與教育,提高導師的政治思想素質、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充分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另外,在充分利用現有師資的基礎上,可以考慮聘請優秀的在讀碩士生、博士生擔任導師助理。

同時,加強本科生導師的遴選和培訓機製建設。合格的導師是導師製得以有效實施的前提。教師在綜合素質、個人經曆、研究方向等方麵往往存在較大差異,而導師要求具備紮實的專業知識的同時,也需要有高尚的品質,高度的熱情、耐心、責任心和愛心,並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擔任導師工作,並非任何教師都適合擔任導師。因此需要建立嚴格的導師遴選機製,或通過校內競爭,或邀請校外專家進行資格評定。另外,必須對導師進行不定期培訓,以使之不斷適應學生群體的特征變化和市場需要。導師除了不斷加強自身道德修養,提高自身專業水平外,學習必要的指導方法和心理學知識,也是導師更好地完成學業指導、生活指導、心理疏導職能的必要條件。

2.明確本科生導師製的目標定位

目前本科生導師製主要有全程導師製、高年級導師製、優秀生導師製等類型。全程導師製指對新生自入校開始至畢業為止提供導師指導。高年級導師製則指僅對大三、大四的學生提供導師指導。優秀生導師製則僅將經選拔的學習成績較優秀的學生作為導師製的對象。各個學校甚至各個係部都應該根據自身生源的特點和師生比情況選擇適當的本科生導師製模式。如師生比較為懸殊的學校及本科生導師製剛剛起步的學校較適合采用優秀生導師製。優秀學生一方麵基礎比較紮實,有較強的學習自主性、自覺性和研究能力;另一方麵優秀學生主體意識較強,往往對專業學習和知識體係的構建有較高要求。將導師指導的對象集中在這些主體身上,有利於導師指導效果的發揮,並能成為本科生導師製實施的突破口。

3.建立以激勵為主的導師評價與考核製度

本科生導師製要取得良好的成效,必須要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導師評價與考核製度,從製度上確立導師製的合法地位。建立導師的選派程序和原則,明確導師的責任、權利和義務,把教師是否擔任學生導師以及導師工作的實際效果作為教師考核的重要內容。導師工作更多的是靠自覺與奉獻,奉獻應當鼓勵,故應當更多地采用以激勵為主的導師評價與考核製度。建立健全激勵機製,精神激勵與物質激勵相結合。激勵導師的同時,不忽視對於學生的鼓勵與獎評。但以激勵措施為主不等於對導師工作放棄監督,放任自流,而是指在考核導師工作實績時盡量以加分形式出現,正麵鼓勵導師提高工作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應當通過完善的製度保障使本科生導師製發揮其最大的效應。

4.試行本科生導師小組製度

盡管很多高校在實施本科生導師製過程中都強調導師的安排實行雙向選擇製度,盡可能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要,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出現一些學生被強製服從安排的現象。從有利於學生全麵發展和個性發展的綜合考慮出發,我們認為有必要建立和完善本科生導師小組製度。可以根據本科生的素質和特點、具體的培養目標和要求、本科生的興趣愛好及其畢業論文的選題方向等情況確定以其指導教師為主、其他相關導師和輔導員共同培養的導師小組。通過思想交流和發揮集體的智慧來培養本科生,彌補單一導師製的不足,全麵促進本科生培養製度的完善與發展。

5.製訂和完善對參與本科生導師製的學生的約束機製

本科生導師製原本隻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自覺性,並給予適當指導,其本身無意成為一項強製性的監督措施,但現實製度中對導師的單方約束和對學生的放任客觀上造成導師和學生間的權利失衡,不利於保護導師積極性,也影響本科生導師製作用的實效發揮。因此有必要製訂相應的《本科生導師製學生守則》,在規定參與本科生導師製學生權利的基礎上,規定參與本科生導師製學生的義務和紀律。比如,學生應當遵守學校的各項行為規範,尊重導師;學生應當按時參加本組導師組織的集體和個別指導會;學生應當客觀公正地對導師做出評價;學生不得擅自更換導師或不參加導師製活動等等。另外,為了強化導師製的實施效果,可以將導師製的具體實施要求納入學分製係統,這樣對學生和導師都能起到督促和約束作用,並能有效促進不同導師組學生間的交流,擴大資源的覆蓋麵。如每位導師除了一般指導外,還可以確立和自己專業相關的特別指導方向,並以公開座談會的形式供大家參與和旁聽,公開座談會計入導師的工作量。而學生參加特定次數的指導和座談,完成規定數量的作業則作為學生完成導師製項下單獨學分的基本要求,所取得的學分可以衝抵學科基礎課和專業選修課外的其他學分,以此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導師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