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加強理論教學環節,提高教學質量侯懷霞(2 / 3)

三、采取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一)課堂教學的主要方法

課堂教學方法的改革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從來沒有終止過對教學方法的探索。總體而言,課堂教學方法經曆了從“填鴨式”、“灌輸式”、“壓迫式”、“理論式”等傳統教學方法到現今的“互動式”、“啟發式”、“案例式”等教學方法。應當強調的是,任何事物都有兩麵性,傳統教學方法雖有缺陷或不足,但並非“一無是處”,如傳統教學方法具有簡單快捷、經濟便利、省時省事、便於應考等優點;現代教學方法雖有其長處,但也並非好得無以複加。我們應一分為二看待傳統的與現代的教學方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揚長避短,趨利避害,將兩者的優勢融合在一起,最大限度發揮其功能作用。概而言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經常采用並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主要有講授式教學法、互動式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案例式教學法等,下麵分而述之。

1.講授式教學法

所謂講授式教學法,即指以教師講授為主的一種課堂教學方法。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由此教師的職責、使命一目了然。而教師傳道、授業、解惑,課堂講授必不可少。如前所述,課堂教學是直接麵對學生傳授知識的一種教學方式,通過教師生動形象的講授,可以使學生迅速領悟其所講授內容,消化並最終接受有關知識。很顯然,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的一種基本教學模式,也是教師傳授知識的主要渠道。需要強調的是,我們反對的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無視”學生的需求和情感,自顧自的、教條的、機械的課堂講授。同時課堂教授並非排斥其他教學方法,並非“非此即彼”;相應地,采取其他教學方式也不是不要課堂講授,相反,課堂教授是其他教學方式有效實施的基礎和前提條件,如果沒有必要、適當的課堂講授,其他教學方式就無法進行或難以為繼。我們強調課堂教學方式的多樣化,並不意味著“采新棄舊”,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2.互動式教學法

互動式教學法,是指在教師的引導下,利用適當的教學選材,旨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欲望,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互動式教學法不僅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普遍采用的教學法,而且也是教育主管部門力倡乃至強製推行的一種教學方法。據報載,北京市教育行政部門規定:北京市所有小學必須實行互動式的教學方法,尚沿用傳統的“灌輸式”等教學模式的教師將被亮起紅牌。參見容吉平:“互動式教學——課堂教學改革的春天”,http://law.hit.edu.cn/article/2006/06/27/06058148.htm,2008年3月12日訪問。互動式教學的突出優點是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彼此平等、彼此傾聽、彼此接納、彼此坦誠的基礎上,分享經驗和知識,彼此交流感情、體驗、觀念,從而達到共識、共進、共勉、共享之目的。其最大亮點是教師一改傳統“填鴨式”、“灌輸式”、“壓迫式”的一言堂教學方法,在發揮教師自身課堂主導地位和作用的同時,關注學生的需求、情感,變學生由“客體”為主體,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此種教學方法強調教師與學生雙方的交流、溝通、協商及探討,實踐證明,互動式教學法是一種民主、自由、平等、開放式的教學方法。

3.啟發式教學法

所謂啟發式教學法,是指由教師就授課內容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提高辨別能力,拓寬思維空間,激發學生想象力的一種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如何有效運用啟發式教學方法,不同教師有各自不同的渠道和方式。教師可在講授新內容之前向學生提問,以此引起學生的思考和對教師講授內容的高度重視;也可在相關內容講授中提出問題;還可以在內容講解完畢提出問題。既可以就所講授內容提出問題,也可就相關內容提出問題。提出問題的方式方法不拘一格,要看課程的講授中有無內在的啟發性,而不是簡單地一提問就有了“啟發”,關鍵是要達到啟發學生的目的。啟發式教學方式的突出特點是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訓練其發散性思維,將一個問題由點到線,由線到麵聯係起來,即“由此及彼”,使學生的思維空間不斷得到拓寬,培養其創造性思維和積極進取及創新精神。

4.案例教學法

所謂案例教學法,是指通過一個具體實例並對具體教育情景進行描述,進而引導學生對這些特殊情景進行討論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起源於哈佛大學的情景案例教學課。實踐中,教師實施案例教學時,往往將學生分成不同小組,學生在實例探討及辯論中,運用課程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積極思考,提出對策,在具體實例的分析中發揮其聰明才智,彰顯其智慧。不僅如此,案例教學中每組學生在發揮本組才智的同時,也學習了其他組的智慧,收到了集全員智慧於一身,師生共同參與、共同學習、共同提高的理想學習效果。當然,在案例教學中,教師是整個課堂的宏觀調控者,其主要作用是對學生的討論和辯論進行專業點評,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案例教學法的實施,可以使學生理論聯係實際,學以致用,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學生觀察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實施課堂教學方法應注意的問題

1.注意各種教學方法的綜合操作運用

教師應根據教學任務、授課內容采取適當的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究竟應該采取何種教學方法,最終取決於授課內容、教學任務等因素。教師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掌握各種教學方式,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而不可生搬硬套,更不可搞花架子,嘩眾取寵。需要強調的是,上述所列的各種諸如講授式、啟發式、互動式、案例式等教學方法並非孤立存在,也非互相排斥,非此即彼。事實上,任何一種教學方法的運用都不是單一獨行的,相反會兼有其他教學方法或多或少、直接或間接地介入或滲透。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將不同的教學方式融合在一起,靈活運用。如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中,可以進行專門的案例教學,也可以結合講授內容信手拈來,適時穿插小案例,以此來佐證所講授知識,加深學生的印象,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幫助他們理解消化所學知識;教師也可就所講授內容隨時向學生發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跟教師互動起來,而不是機械地、被動地聽講。當然,教師還要有良好的課堂駕馭能力,做到能收能放,收放自如。

2.注意有效實施多種教學方法的條件

要想實施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教學方式,必須具備下列條件:其一,基本理論知識的掌握。隻有學生了解或掌握了基本理論知識,才能為教師實施各種教學方法奠定基礎,創造條件,否則學生對基本理論知識不清楚,課堂教學方法的實施就無從談起。就法律教學而言,通過教師的課堂教授,使學生能夠了解本課程的基本概念、基礎知識、基本理論,掌握本課程的重點、難點、疑點,如此就為教師有效實施各種教學方法創造了條件,並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從而達到啟迪學生的法律心智、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提高學生的法律素養的目的,同時曆練了學生解決法律事務問題的能力。也隻有學生掌握了基本理論知識,學生參與互動教學的意識才能被喚醒,激情才能被激發,欲望才能增強,教學活動才能順暢,教學目的才能達到。其二,合適題材的選用。教學題材可不拘一格,但關鍵是要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在選擇題材時應考慮如下幾方麵的因素:選材應充分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不宜太冷太難;所選題材具有爭議性、辯論性、啟發性和趣味性;選材應能激發學生探討的欲望、熱情和想象力;選材應能夠貼近實際並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如若選題不當,課堂教學就會冷場,氣氛沉悶,情形尷尬,相應的教學方法會隨之流產。其三,教師恰當合理點評。無論是何種教學方式的運用,教師的合理點評都不可或缺。教師是課堂的掌控者,其應根據實際情況隨時調控並駕馭整個課堂。通常,在運用啟發式、互動式、案例式教學方法的情形下,學生根據自身掌握的基本理論知識並依據選材的情況提出各自的觀點和主張之後,他們都希望得到老師認可,對他們的觀點和認識給予積極的評價和認定,此時教師恰當合理的點評至關重要。教師的點評應當有理有據,層次分明,條理清楚,在全麵詳細闡述自己觀點的同時對學生積極參與探討問題的熱情給予鼓勵和讚許,使學生獲得自信與滿足。其四,及時總結經驗教訓。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在具體運用中要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力求創新,改進和完善現有教學方法。

3.注意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的能力

教師能力的大小、強弱直接關係著相應教學方法是否能夠順利運用、實施。通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能力體現在如下幾方麵:第一,知識水平能力。教師不論具體采取何種教學方法(不包括以教師講授為主的課堂講授法),其共同特點是互動性大大加強,在師生互動的情形下,課堂氣氛活躍,同學發言踴躍且人數眾多,大家看法不一,觀點各異,其涉及問題可能難度較大,涉及知識麵較廣,這就對教師的知識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師不僅要有紮實的理論功底,豐富的專業知識,深厚的學術造詣,而且還要博學,思路開闊,思維敏捷,對其他專業領域的知識也要知曉,否則很難應對學生的問題。第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師要具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亦即理論聯係實際的能力。大學生的特點之一就是精力旺盛,思維敏捷。他們善於用各種實際問題向老師發問,希望能得到解釋。這就要求教師平時要尋找各種機會,通過多種途徑接觸社會,了解實際問題,理論聯係實際,用理論解釋實際問題,並以此積累經驗,而不是隻會“紙上談兵”,從理論到理論,空對空。第三,駕馭課堂的能力。一個稱職的優秀教師,必然是課堂出色的駕馭者。否則,課堂失控,教學秩序就難以維持,所謂的課堂教學就無從談起。在互動式、開放式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要做到“形散神不散”,不動聲色、遊刃有餘地駕馭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