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以上調查數據,我們認為:
(1)立足政法,麵向各行各業的法商複合型秘書應為文秘專業的培養目標。
統計數據顯示:文秘專業畢業生工作單位涉及14個行業;843名曆屆畢業生中有143人(約占17%)在政法係統以及其他機關、企事業單位中從事法律事務工作;另據調查,在其他行業工作的畢業生的求職經曆表明,法學教育背景是他們受用人單位歡迎並被錄用的重要因素,例如,銀行係統就特別歡迎有法學教育背景的畢業生。這一方麵說明,法商複合型秘書人才受歡迎,另一方麵也昭示我們還需在政法
係統和其他需要法務人才的行業發掘其用人潛力,爭取對我院培養的法商複合型秘書人才的認同,以開拓更大的就業空間。
為此,我們應充分利用我院以法學為主幹,經濟學、社會學、管理學、政治學、語言文學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辦學體係的教育教學資源優勢和依托政法係統辦學的行業資源優勢,立足政法,麵向各行各業,培養法商複合型的秘書人才。
(2)寬口徑、寬適應麵的實務型、技能型秘書應為文秘專業的人才規格。調查數據顯示:目前實際從事廣義的秘書工作的畢業生占37.4%(加上另有10%的畢業生因升遷、轉崗、跳槽等原因離開秘書崗位,畢業後實際從事或從事過秘書工作的畢業生應達47%左右),這意味著從總體而言,文秘專業的畢業生是基本符合社會對秘書人才的規格要求的,這同時也說明文秘專業教育經曆也能為畢業生從事其他工作提供多種職業適應性能力素質,使文秘專業的畢業生從事其他工作具
備了一定的優勢。
當然,如果以截至目前仍有60%以上的畢業生從事秘書以外的職業這一數據“倒逼”我們對人才規格的定位,則提示我們:應在培養合格的秘書人才的基礎上,盡力拓寬口徑,使文秘專業的畢業生具有從事其他多種職業的適應性,就是說,我們要培養的人才,不僅要能勝任秘書工作,而且還要能從事秘書職業技能輻射能及的其他工作。為此,一方麵要明確法商複合型秘書人才的培養目標,另一方麵有賴於有關課程設置提供相應的配套。
同時,從畢業生目前的工作崗位和秘書主要的工作內容等統計數據看,從事“文書撰寫”、“辦公室管理”、“協調工作”、“調查研究”等智能型、參謀型秘書工作的畢業生有30%左右,大多數畢業生是在初級秘書崗位上從事輔助性工作,因此,我們把人才規格定位為“實務型、技能型秘書”是適當的。當然,從學校教育的角度講,一方麵我們應著力培養學生實際的動手操作能力,另一方麵也應在此基礎上,著力提高學生的素質,使畢業生具備職業發展後勁。
總體而言,我們對文秘專業的培養目標和人才規格的定位是符合實際的。
(二)關於職業能力
數據
(1)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能力要求。
據調查,用人單位在考察畢業生的整體素質時,其關注的因素依次有:工作態度、學曆、責任心、溝通能力、獨立工作能力、綜合知識麵、團隊精神、進取心、組織協調能力、一般技能(如外語、計算機等)、自信心、儀表儀態、專業及專業知識、所獲證書、創新能力、實踐經驗、是否黨員和三好學生或優秀、有特殊技能(如駕駛等)等。
(2)製約畢業生職業發展前途的能力。
被調查的畢業生認為,對其職業發展前途製約較大的能力因素依次為:外語能力、策劃能力、公關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寫作能力、協調能力、領會領導意圖能力、辦公室管理能力、計算機操作能力、溝通能力、文檔管理能力、理解能力等。
分析和結論
“社會需求”說到底就是用人單位需要具備什麼才能的人,亦即用人單位看重的是具有什麼素質的人才。隻有了解社會需求,才能培養出社會需要的人才,因此,學校的人才培養要著力實現與社會需求的有效對接,其中較為關鍵的環節是明確人才的能力結構和層次。
上述“用人單位所關注的因素”顯示了用人單位認為其需要的人才所應具備的能力要素,而畢業生認為的“製約職業發展前途的能力”說明畢業生在實際工作中感受到的其工作崗位所應具備的能力要素。按道理,這兩者應該是接近一致的,但實際上兩者卻有一定的差距。我們發現:用人單位較為關注能體現人才潛質的“軟性”能力,如溝通能力、獨立工作能力、組織協調能力等,可見其特別注重人才的發展潛力和後勁,同時也特別重視人才的有關心理和道德方麵的素質,如責任心、進取心、自信心等,而對學曆、專業、知識、證書等硬性條件則相對比較輕視;而我們的畢業生則比較偏重“硬性”能力,如外語能力、公關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寫作能力等,而把策劃能力、協調能力、溝通能力放在相對較輕的位置,顯然兩者在認知上還有差異,產生這種差異的原因很有可能是畢業生還延續著學校教育帶給他們的思考慣性,它反映了我們的對秘書人才所應具備的能力(實質上是人才評價標準的問題)的認知與社會實際需要還有一定的差距。
綜合以上認識和調查結果,我們認為,我們要培養的符合社會需求和培養目標的合格的秘書人才其所應具備的能力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麵:理解能力、思維能力、表達能力、溝通能力、協調能力、社交能力、管理能力、操作能力、學習能力。其中:理解能力、思維能力、學習能力應定位為基礎能力;表達能力、溝通能力、協調能力、操作能力應定位為核心能力;社交能力、管理能力應定位為拓展能力。我們應該根據培養目標,圍繞上述能力結構,修訂教學計劃、優化課程設置、改進教育教學內容和方法,以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秘書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