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智平,上海政法學院教師。
摘要:
新建本科院校須根據本校實際構建本科教學質量監控體係,在構建過程中需要特別注意處理好幾對關係,總結了近幾年本校教學質量監控方麵的一些做法和經驗,同時針對本校教學質量監控中的不足之處,提出了改進建議。
關鍵詞:新建本科院校教學質量監控
高校內部教學質量監控體係是高等學校通過建立科學的教學質量標準、教學管理程序、製度和規章,運用測量和評價等手段,整合內部各種教學資源,從而確保人才培養質量能符合社會、個體學校的需要,同時形成一個完整的培育組織學習係統,構成一個在質量上能夠自我約束、自我激勵、自我改進、自我發展的有效運行機製。對於新建本科院校而言,如何在借鑒其他本科高校教學質量監控優秀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本校實際逐步構建起具有本校特點的適宜的本科教學質量監控體係,將直接關係到學校教學質量的高低,進而決定了其是否能在日趨激烈的高校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能否保持持續發展,因此顯得尤其重要。
一、新建本科院校教學質量監控中應處理好的幾對關係
1.規範與創新的關係
各種教學管理規章製度尤其是各教學環節質量標準等文件改變了高校教師進行教育教學活動完全依靠自覺的狀態,將各種教學活動納入規範、標準之中,對於各新建本科院校來說顯得尤其有必要。但各種製度、標準和規範又應有與其剛性強製性相對應的柔性及靈活性,應預留(見)到特殊情形,不應對教師的常規教學活動尤其是教學創新和改革形成束縛,需給教師教學改革預留一定的空間和餘地,製度規範與改革創新兩者之間應形成一種良性的張力,如我校在製定有《上海政法學院關於考試答疑、命題、閱卷、評分標準及成績登錄等管理規定》文件的同時,也在校內大力提倡各位教師積極探索課程考試考核方式改革,但如何處理好命題規範與命題“放水”之間的矛盾,尚需在教學管理實踐中不斷摸索。
2.全麵係統的質量監控與重點環節突破的關係
截至目前,上海高校中同濟大學、上海師範大學等高校已建立起並已實施較為完備的教學質量保證體係,與前述建校曆史較久的國內本科院校相比,新建本科院校由於創建時間不久,在構建本校的教學質量監控體係時應保著務實的態度,不宜一蹴而就,而應緊密結合本院校實際,在院校創建之初的前幾年重點抓住影響教育教學質量的幾個關鍵點著手建設,然後有計劃地分步分階段構建起本校較為全麵、係統的教學質量監控體係,並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完善。
影響教學質量的因素是多方麵的,包括教師的業務水平、教學態度和教學方法;學生的入學基礎、智能水平和學習態度;學校的地理位置、教學環境、實驗設備、教學條件,以及教學管理水平等。高校教學質量管理就是要通過調查,研究影響教學質量的諸多因素,有針對性地解決影響教學質量的難點和關鍵,通過加大對關鍵控製點的質量監控,從而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對影響教學質量的關鍵控製點的選取和確認十分重要。毋庸置疑,理論教學(主要包括教學大綱編製、課程教材選用、教學進度計劃編寫、備課[教案]、課堂教學、課堂討論、輔導答疑、作業批改、課程考試與成績評定等)和實踐教學(主要包括實驗、實習、畢業論文等)屬於教學質量的關鍵控製點,但同時也不應忽略對教學資源管理如師資隊伍管理、教學經費管理、教學設施建設與管理、教學基本建設管理(主要包括專業建設管理、課程建設管理、教材建設管理、實踐教學建設管理)和教學改革與研究的質量控製。
3.教學質量標準的高要求與可操作性的關係
作為教學質量監控體係核心內容的教學質量標準應具有較高的要求,同時又應兼顧可行性,即具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所謂合理性,是指監控標準首先要符合高等教育規律,其次要符合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再者就是要符合學校的教學工作實際,要有極高的可操作性。否則,不合理的標準會造成質量監控結果脫離實際,甚至會導致整體監控工作的失敗。新建本科院校由於創建時間不久,缺乏本科教學質量監控管理經驗,如果簡單全盤照搬移植其他本科院校既有體係,硬性要求本校教學工作以此為標準開展,勢必難免會在日後的教學質量監控中造成水土不服,造成不良影響。
二、在教學質量監控方麵的做法與經驗
上海政法學院自2004年9月成為獨立設置的本科院校以來,一直非常注重加強學院內涵建設,在建院之初的前三年內已基本建立起學院各項規章製度,並在校內實行院係二級管理改革,以充分調動各係部教學工作積極性。為進一步提升學院本科教學質量,我院又分別將2008、2009年確定為“優良學風建設年”和“提升教學質量年”,兩年內進行了一係列教學質量監控方麵的有益探索,較大地推進了學校教學質量監控體係建設的步伐,取得了較為良好的效果,期間施行的主要質量監控舉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