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麗娜,上海政法學院教師。
摘要:
作為應用型專業,經濟管理類專業和市場經濟聯係最為緊密,用人單位對該類專業畢業生的外語應用能力的要求也在逐年提高,因而雙語教學課程的開設對提高經濟管理專業學生的就業能力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分析了我國高校實施雙語教學的現狀,從師資、教材選用、學生的英文水平和教學模式四個方麵探討了我國高校經管類課程雙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並提出了解決方案,在此基礎上,指出了經管類本科專業實施雙語教學的主要途徑。對促進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特別是經管類專業的國際化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高校雙語教學經管類課程
在我國改革開放深入發展,尤其是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新形勢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目標和模式正在發生著根本性的變革。如何在新的形勢下提高大學生的素質,是擺在高等教育麵前的一個新的課題。雙語教學正是適應新形勢的要求,把高校素質教育推向前進的又一個新舉措。
一、“雙語教學”的內涵及形式
1.對雙語教學的基本解釋
雙語的英文是“Bilingual”。根據著名的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應用語言學詞典》所給的定義是:A person who knows and uses two languages.In everyday use the word bilingual usually means a person who speaks,reads,or understands two languages equally well(abalanced bilingual),butabilingual person usually has a better knowledge of one language than of the other.
(一個能運用兩種語言的人。在他的日常生活中能將一門外語和本族語基本等同地運用於聽、說、讀、寫,當然他的母語語言知識和能力通常是優於第二語言的。)
雙語教學(bilingual education),也叫雙語教育,“雙語教學”的概念問題,一直眾說紛紜,至今為止,國內外有關雙語教育的界定不下幾十種。根據英國著名的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應用語言學詞典》所給的定義是:The use of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s.(能在學校裏使用第二語言或外語進行各門學科的教學)
作為推動中國高等教育體製改革的一項重大舉措,雙語教學在國內高校的推行無疑是發端於經濟全球化趨勢以及中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的現實。2002年,為進一步從政策上保障雙語教學“有據可依”,教育部高教司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方案》(試行)中明確將雙語教學作為教學建設與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列入其中,並對“雙語教學課程”作了統一界定,即雙語教學課程是指授課課程采用了外文教材並且外語授課課時達到該課程的50%以上的課程(外語課除外)。目前,我國高校大多數學生學習的第二語言是英語,所以,對雙語教學的界定是:“雙語教學”是指除漢語外,用英語作為課堂主要用語進行的學科教學。
隨著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及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培養大量既具備紮實的專業基本功底又有較強的外語應用能力的複合型人才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為此,教育部在2001年頒發了《關於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幹意見》,明確提出:“本科教育要創造條件使用英語等外語進行公共課和專業課教學。對高新技術領域的生物技術、信息技術等專業,以及為適應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需要的金融、貿易、法律等專業,更要先行一步,力爭三年內,外語教學課程要達到所開課程的5%至10%。”作為應用型專業,經濟管理類專業和市場經濟聯係最為緊密,用人單位對該類專業畢業生的外語應用能力的要求也在逐年提高,因而雙語教學課程的開設對提高經濟管理專業學生的就業能力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為了培養能參與國際市場競爭與合作的高素質經濟管理人才,積極貫徹教育部精神,推進經濟、管理類專業雙語教學的實施意義重大而深遠。
2.“雙語教學”的形式
根據英國著名的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應用語言學詞典》所給的定義是:能在學校裏使用第二語言或外語進行各門學科的教學。“雙語教學”項目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包括:
學校使用一種不是學生在家使用的語言進行教學。這種模式稱之為:浸入型雙語教學。
學生剛進入學校時使用本族語,然後逐漸地使用第二語言進行部分學科的教學,其他學科仍使用母語教學。這種模式稱之為:保持型雙語教學。
學生進入學校以後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語,然後逐步轉變為隻使用第二語言進行教學。這種模式稱之為:過渡型雙語教學。
二、我國高校開展雙語教學的現狀
目前我國大部分普通高等院校已經開始雙語教學的實踐工作,其中一些重點大學的雙語教學開展得更早,有些學校早在2001年教育部出台相關雙語教學的指導意見以前就開始了雙語教學的試驗工作,比如北京聯合大學商學院。還有一些走得更遠一些,他們在某些課程中已經開始全英文教學與雙語教學並重的教學模式,如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將國際貿易課程開設為全英文和雙語教學的雙重教學模式,特色顯著,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另外,北京大學、複旦大學、中山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武漢大學、山東農業大學、蘇州大學、天津大學等高校,都是采用外文原版教材用於雙語教學,在教材選用上已有相當成功的實踐。
其他非重點的普通高等院校,雙語教學的起步較晚,大多數處於試點階段,而經管類專業課程則成為試點的重要領域。以紹興文理學院為例,盡管其合作辦學項目早在1999年已經以經濟管理學院為基礎開始運行,但全院性的雙語教學試點工作2003年才全麵展開,目前還處於磨合階段,學生才剛剛適應這種新的教學模式。有些課程的雙語教學效果並不是特別理想,如國際經濟學的雙語教學中,由於沒有進行英語水平的篩選,男女生英文水平極度不平衡,大部分女生認為雙語教學的效果很好,但大部分男生卻認為效果不佳,這對雙語教學的整體效果不利。
另外,調查結果表明,有些學校,尤其是一些非重點院校,雙語教學效果並不明顯。67.70%的學生不喜歡雙語教學,49.5%的學生認為雙語主要問題是“自身外語水平差,難以聽懂課程”,44.30%教師認為“單位缺乏必要支持是開設雙語課程的主要問題”。有些學校隻是選用英文版的教材,而教師的教學基本上用漢語,有些雙語課教師外語水平特別是口語能力還不及學生;有些雙語課程隻是在課堂上使用英語教學,教師與學生之間沒有交流,作業及考試都是用漢語來完成,學生在課外根本不預習或複習教材,部分學生是專業知識沒有收獲,英語也沒有提高。因此,雙語教學不能搞“一刀切”、“齊步走”,應根據學校、課程、教師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製訂規劃和實施方案。目前雙語教學開設效果不盡如人意,主要問題可能與學生自身英語薄弱、學生對雙語課有抵觸心理、雙語課開設過早、教師上崗標準不盡合理、教材不適合、教學不成體係等方麵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