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來說:首先,教師應在雙語教學中大量采用圖表、數字、幻燈等多媒體教學手段,大量利用可視可聽資料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其次,雙語教師(參與人之一)應在教學博弈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參與人之二)的積極性,通過案例和參與式教學,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關於考核方式:首先加強平時考核。平時成績比重可以提高至50%:個人表現(含考勤部分,對其實施配額管理式請假製度)占30%,團隊合作占20%。再次,在期末考試中,采取“英語試題+英語作答”的考核方式,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四、完善雙語教學的具體實施
1.明確雙語教學目標
經管類本科專業雙語教學的目標定位應該具有雙重性。
首先,在經管類本科專業課程中采用原版教材進行雙語教學,通過漢英兩種語言文化的聯係和對比來促進教學內容的創新,使學生獲取學科前沿最新知識。
其次,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幫助學生提高英文聽、說、讀、寫的能力,從而培養和提高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學生通過直接學習國外原版教材來掌握所學課程的專業知識,不僅能夠閱讀所學課程所涉及的專業知識與技能的英語文獻資料,而且還能夠用英語以口語和書麵的形式、采用符合國際慣例的方式處理和交流與所學課程有關的專業知識和信息。
2.合理選擇雙語課程
雙語課程的選擇應遵循三個基本原則:
第一,雙語教學應選擇那些具有國際共同性,其詞義、表述、專業術語的理解和表述比較一致的課程,而經管類學科的許多課程都符合這一要求。
第二,要循序漸進、先易後難地選擇雙語課程。
第三,先實踐性課程後理論性課程。比如筆者建議在國貿專業雙語課程的選擇上,先開設《國際市場營銷》,然後開設《國際經濟學》。《國際市場營銷》是一門實踐性相對較強的課程,再加上學生之前已經用漢語學習了《市場營銷》,學習起來比較容易。而《國際經濟學》是一門理論性相對較強的課程,學習起來難度較大,但由於學生之前已經用漢語學習了《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課程,而且《國際市場營銷》的雙語教學使學生逐漸適應了雙語教學這種教學模式,並營造了一定的雙語氛圍,學生在接受雙語《國際經濟學》的教學時也就相對容易了。
3.完善雙語教材建設
完善雙語教材建設包含兩個層麵:一是要選好教材;二是要加強雙語教材的編寫。
選好教材是雙語教學成功的前提條件,選用教材的首要原則是選擇反映最新科技發展水平的適用教材,各高校的老師必須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用適合自己學生的教材。在雙語教學的初期最好選擇同時有中譯本的外文教材或中英文混編教材。同時,應加快英文版教材建設,對一些針對性和區域性強的課程,應盡快組織國內有關院校教師編寫英文版教材。這樣的英文教材比較適合我國國情,同時,教材結構和內容與國內現行中文教材也大體一致,便於教學,也便於學生接受。
4.創新雙語教學模式
對於經管類本科專業來說,雙語教學應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其教學方式也應該是相延續的,盡管當前我國雙語教學的總思路為保持型雙語教學,但在此認為經管類本科專業的保持型雙語教學應采用“滲透、整合、思維”梯進式雙語教學模式。“滲透、整合、思維”梯進式雙語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是美國加州大學克拉中教授的“輸入假說”理論和“直接法教學”理論。
“滲透、整合、思維”梯進式雙語教學模式根據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將雙語教學從低到高分為三個階段:
滲透階段,即“用英語學習”階段。這一階段的雙語教學目的主要是為學生提供一些機會接觸英語。通過這一階段的學習,學生普遍會增強學習英語的動力和興趣,並能主動地去學習專業知識和擴充自己的專業詞彙量。
整合階段,即“用英語表達”階段。這一階段的雙語教學目的主要是讓學生學會如何用英語來表達中文內容。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將漢語和英語整合起來,不分主次,交替使用,互為主體。教師很自然地將漢語和英語交替使用,學生也很自然地將他們會表達的意思用英文回答,課堂上英語的使用不是硬性規定,而是一種自然流露。
思維階段,即“用英語思維”階段。這一階段的雙語教學目的主要是讓學生學會用英語來思考解答問題,使學生在學習使用英語的過程中形成英語思維。這一階段的實現需要方方麵麵的支持與配合,營造一個好的“英語校園”環境,能讓學生時時、處處看到英語、聽到英語。
此外,在各方協調下舉辦一些豐富的英語類文化活動,真正地讓英語學習“活”起來,深入到雙語教學的開展中。
5.加強雙語師資建設
學校可以選擇英語水平高、責任心和上進心強的教師先行開展雙語教學。鑒於目前我國師資水平的現狀,必須對非英語專業的教師進行英語方麵的輔導(英語語音、語法等),可以通過多渠道培訓一批英語口語流利的教師隊伍。
有條件的高校應組織雙語教學的教師到英語母語國家去進行短期進修,這樣既可以了解國外學科動態,又可以學習到先進的教學方法,更可以提高英語水平。例如,舉行外語培訓班,學院請外教授課,要求中青年教師參加,提高教師外語閱讀和口語能力,並使更多教師能承擔雙語教學任務。另外,可以每年選派教師出國深造,讓他們廣泛參與雙語教學,提高雙語教學質量。
6.建立科學的教學質量評價體係
科學合理的評價機製是雙語教學工作順利開展的保障。教學質量評價包括對教師的評價和對學生的評價,對教師的評價可以從教學基礎文件建設和教學效果兩方麵進行,教學效果又主要表現為學生的成績評定和專家、學生對教師教學的整體評價。除了檢查對課程內容本身的掌握情況可以運用書麵試卷考試外,還應當通過對學生的語言技能的進步情況進行必要的考核。同時,可以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分析和獲取學生對雙語教師教學效果的整體評價。不過,雙語教學不同於傳統教學,必須把現行的結果性評價與過程監控結合起來,不能盲目套用原有評價標準,要充分尊重教師在授課中的自主權和個性,在教學材料和教學方式選取上給教師廣泛的自主權。
7.加強對雙語教學的監督與管理
為了確保雙語教學的實施效果,必須製定與之相配套的教學管理措施,包括對雙語教學課程主講教師資格與水平的審查,對雙語教學過程與效果的監督、評估,對雙語師資的培訓、激勵措施,對雙語教學課程的統一規劃等等。製定並認真執行有關雙語教學的監督與管理的規章製度,對教學各環節進行長期有效的監控,雙語教學才不會流於形式,教師的積極性才能夠被充分調動起來,雙語教學的效果才能得以保障。
五、結語
為了培養適應經濟全球化的新型經濟管理類人才,雙語教學勢在必行。對於雙語教學實施過程中麵臨的師資條件、教材選用、學生水平、教學模式等問題,我們必須認真麵對,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法,以推進雙語教學的開展與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