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小企業與我國的大學教育改革(1 / 3)

魯叔媛

摘要:中小企業在一國的經濟發展中所發揮的作用是不容低估的。人的創業精神與創業能力是中小企業的生命源泉,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創業人才,大學教育責無旁貸。我國的大學教育如何為中小企業的穩步發展輸送源源不斷的後續人才頗值得探討。

關鍵詞:中小企業大學教育改革創業人才

中小企業與大學教育改革兩者之間本來並無直接的聯係,但由於中小企業在一國的經濟發展中所處的地位與其在社會穩定中所起的作用是如此的重要,如果我國的大學教育未能為中小企業的發展壯大而培養創新人才,這樣的教育將是不全麵的、不徹底的,並與大學教育的目的——培養創新型人才相脫節,對這樣的大學教育就應加以改革。

一、中小企業的界定及其在一國的經濟發展中所處的地位與作用

何謂中小企業,其劃定的標準是根據企業職工人數、銷售額、資產總額等指標,結合行業特點而定的。根據我國《中小企業標準暫行規定》,工業中的中小型企業須符合以下條件:職工人數2000人以下,或銷售額30000萬元以下,或資產總額為40000萬元以下。其中,中型企業須同時滿足職工人數300人及以上,銷售額3000萬元及以上,資產總額4000萬元及以上;其餘為小型企業。建築業中的中小型企業須符合以下條件:職工人數3000人以下,或銷售額30000萬元以下,或資產總額40000萬元以下。其中,中型企業須同時滿足職工人數600人及以上,銷售額3000萬元及以上,資產總額4000萬元及以上;其餘為小型企業。批發和零售業中的零售業中小型企業須符合以下條件:職工人數500人以下,或銷售額15000萬元以下。其中,中型企業須同時滿足職工人數100人及以上,銷售額1000萬元及以上;其餘為小型企業。批發業中小型企業須符合以下條件:職工人數200人以下,或銷售額30000萬元以下。其中,中型企業須同時滿足職工人數100人及以上,銷售額3000萬元及以上;其餘為小型企業。交通運輸和郵政業中的交通運輸業中小型企業須符合以下條件:職工人數3000人以下,或銷售額30000萬元以下。其中,中型企業須同時滿足職工人數500人及以上,銷售額3000萬元及以上;其餘為小型企業。郵政業中小型企業須符合以下條件:職工人數1000人以下,或銷售額30000萬元以下。其中,中型企業須同時滿足職工人數400人及以上,銷售額3000萬元及以上;其餘為小型企業。住宿和餐飲業中的中小型企業須符合以下條件:職工人數800人以下,或銷售額15000萬元以下。其中,中型企業須同時滿足職工人數400人及以上,銷售額3000萬元及以上;其餘為小型企業。上述職工人數以現行統計製度中的年末從業人員數代替;工業企業的銷售額以現行統計製度中的年產品銷售收入代替;建築業企業的銷售額以現行統計製度中的年工程結算收入代替;批發和零售業以現行統計製度中的年銷售額代替;交通運輸和郵政業、住宿和餐飲業企業的銷售額以現行統計製度中的年營業收入代替;資產總額以現行統計製度中的資產合計代替。上述為我國對中小企業所作的劃分。雖然世界各國對各自的中小企業所作的劃分各有不同,但萬變不離其宗,其各自劃定的標準差異並不大,隻是在具體的劃分上有所區別,故在此不作贅述。

迄今為止,我國的改革開放已曆時30年。30年來,我國的經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2007年國內生產總值高達246619億元。在這一數字背後,支撐經濟的並不完全是規模公司或大型企業,眾多的中小企業對GDP的貢獻功不可沒。根據我國中小企業主管部門提供的估計數據,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總數約在1000萬家左右,在工商注冊登記的中小企業占全部注冊企業總數的99%以上。中小工業企業總產值、銷售收入、實現利稅和出口總額分別占全部工業總量的60%、57%、40%、60%;中小流通企業占全國零售網點的90%以上。我國中小企業最近兩三年來占GDP總量的55%以上,對就業人口的吸納率達到了75%以上。國家計委的研究表明,1978年至1996年我國從農業部門轉移出來的2.3億勞動力中,絕大多數在中小企業就業。上述數據顯示出我國的經濟構成中中小企業所占的份額,同時凸顯出中小企業在我國的經濟發展中所處的重要地位及其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對於中小企業而言,其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是不可動搖的。

事實上,一個成熟的經濟構成中,中小企業所處的地位及其所發揮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縱觀世界各國莫不如此。從世界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來看,基本都是通過大力發展中小企業而獲得成功的,其中尤以美國為範例。美國為全世界中小企業最多的國家,數量多達2000萬家,占全美企業總數的99%。相對於美國約2億人的總人口而言,美國堪稱中小企業的王國。中小企業尤其是小企業是美國經濟中最具活力的部分,也是大多數美國人和外來移民實現美國夢的主要途徑,小企業給美國創造了三分之二的新增就業崗位,其銷售額占全國銷售總額的47%,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0%。同時,船小好掉頭,中小企業由於更新換代快,帶動了全美的經濟結構調整。相關資料表明,全美小企業中,在第一個5年內倒閉的約占總數的68%,能延續6—10年的約占19%,超過10年的約占13%。近年來,全美小企業中倒閉和破產的數量每年約占小企業總數的14%,新增和重組的數量約占16%,兩項數字比較而言,全美小企業每年淨增約2%。新的小企業持續不斷地進入到美國經濟結構中,伴隨而來的是不斷發展的、呈升級狀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新產業,其中有一些就成為美國經濟新的增長點,落伍的老的小企業因此而被淘汰,在這種周而複始的新的淘汰老的小企業的轉化過程中,經濟結構自然就得到了優化。可以說,美國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推動力來源於小企業,美國經濟發展的動力無疑也來源於小企業,美國小企業對美國經濟的貢獻實難視而不見。而且,中小企業與大企業的發展日趨緊密並同步也已呈國際化的態勢,美國的小企業與大企業之間就是互相依存、共同發展,兩者很難無視對方而單獨尋求發展。在社會分工日益細化的今天,小企業的確需要依靠大企業為其開拓和占領市場,而大企業則同樣離不開小企業所提供的各式各樣的零部件、專業化的服務,因為每家大企業如果都在其內部實行專業化分工並完成全過程的生產,無疑是一種浪費。所以,中小企業通過專業化的生產同大企業建立起密切的協作關係,不僅在客觀上有力地支持和促進了大企業的發展,同時也為其自身的生存與發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礎。大企業的規模與其所需協作生產的小企業的數量成正比,中小企業與大企業正是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須臾不可分離的氛圍中共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