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實驗27 果蔬中幾丁質酶活性的測定(2 / 2)

(二)酶液提取

稱取10.0g果蔬組織樣品,置於研缽中,加入10.0mL經預冷的提取緩衝液,在冰浴條件下研磨成勻漿。將勻漿液全部轉入到離心管中,於4℃、12000×g離心30min,收集上清液,低溫保存備用。

(三)酶液製備

方法一:將上清液盛到透析袋中,置於蒸餾水中,於4℃透析過夜。然後於4℃、10000×g離心15min,收集上清液備用。如果上清液中蛋白質濃度過低,可以通過冷凍幹燥進行濃縮。

方法二:將上清液與5倍體積的經預冷的丙酮(分析純)混合,置於-20°C保持4h以沉澱蛋白質。然後於4℃、12000×g離心20min,收集沉澱,再用冷的丙酮洗滌沉澱兩次,最後用氮氣吹幹沉澱物。將沉澱物再溶解到50mmol/L、pH 5.2乙酸-乙酸鈉緩衝液中,同樣條件下離心,收集上清液,低溫保存備用。

(四)活性測定

1.幾丁質酶總活性的測定

取2支試管,分別加入0.5mL 50mmol/L、pH 5.2乙酸-乙酸鈉緩衝液,0.5mL 10g/L膠狀幾丁質懸浮液。然後,一支反應管中加入0.5mL酶提取液,另一支反應管中加入0.5mL經煮沸5min的酶液作為對照,混勻。將反應管置於37℃水浴中保溫1h後,加入0.1mL 30g/L的脫鹽蝸牛酶,混合,繼續在37℃保溫培養1h,以釋放生成N-乙酰葡萄糖胺(Glc—NAc)單體。保溫後取出,立即加入0.2mL 0.6mol/L的四硼酸鉀溶液,並在沸水浴中煮沸3min,然後迅速冷卻。冷卻後,按照與製作標準曲線相同的方法進行操作。重複三次。

2.外切幾丁質酶活性的測定

按照上述方法進行。反應混合液在37℃水浴鍋保溫1h後,直接加入0.2mL 0.6mol/L的四硼酸鉀溶液,並在沸水浴中煮沸3min,然後按照與製作標準曲線相同的方法進行操作。重複三次。

3.內切幾丁質酶活性測定

內切幾丁質酶活性=幾丁質酶總活性-外切幾丁質酶活性

實驗結果與計算

1.測定數據記錄

2.計算結果

根據樣品管反應液與對照管反應液吸光度值的差值,在標準曲線上查出相應的N-乙酰葡萄糖胺(Glc—NAc)物質的量(μmol),以每秒鍾每克樣品(鮮重)中酶分解膠狀幾丁質產生1×10-9mol N-乙酰葡萄糖胺為一個幾丁質酶活性單位,單位是1×10-9mol/s·g mF。

注意事項

(1)也可利用丙酮沉澱、透析法或凝膠過濾法對樣品提取液進行脫鹽處理。也可以直接測定粗提液中幾丁質酶的活性。實驗需要多次摸索,優化選擇適宜的測定條件。

(2)顯色反應後,溶液呈現淡紫到紫紅色。溶液紫色的深淺程度在一定範圍內,與溶液中生成的N-乙酰葡萄糖胺量成正相關關係。

(3)實驗材料經過病原菌侵染或其它脅迫後,更易於測定酶活性。

(4)在酶活性單位定義中,1×10-9mol/s表示轉化常數(cat)。

思考題

(1)為什麼在酶液製備過程中要進行脫鹽處理?

(2)試分析影響實驗結果的因素。